刘运喜
小学生“走班”是否为时过早
刘运喜
“选课制”“走班制”在不少学校是一个常见动作。所谓“走班制”,是指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愿望选择不同层次的班级上课,而不同层次的班级,其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业和考试的难度也不同。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高考改革方案的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被纳入评价体系,推行“走班制”教学将成为中学教育改革的趋势。因为,“走班制”教学改革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更加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地选择课程和教师,增强学习的内驱力。
然而,我们也应看到,相对于传统教学来说,“走班制”无疑加大了学生管理的难度,给不自觉的学生提供了合理的逃课理由。
由于高中生已接近成年,学习的自觉性较好,兴趣较稳定,在高中阶段推行“走班制”是比较适宜的。但在小学阶段推行“走班制”教学改革似乎为时过早,因为必须考虑到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小学生自主性、自觉性差,无法自己管好自己,用什么来保证学生不会逃课?二是小学生兴趣、爱好不稳定,如何固定兴趣班的人数?三是“走班制”教学属于教师供给侧改革,教师数量够吗?学校能够提供多少门可供选择的课?四是“走班制”教学存在管理空档,会给学校带来安全隐患,如何让班主任实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动向?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小学阶段,我们仍应坚持以行政班为单位的传统授课方式。同时,根据学校的教学资源和条件,适当增加科学、技能、文艺方面的课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关注教育的、教育关注的,新锐视角、理性表达。更多时评文章,请登录“湖南教育新闻网”评论频道。网址:http://www.hnjyx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