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播与学术理想
——评余朝晖新著《我的编辑观》

2017-03-01 23:14陈国和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朝晖学报学术期刊

陈国和

(湖北科技学院 学报编辑部,湖北 咸宁 437100)

文化传播与学术理想
——评余朝晖新著《我的编辑观》

陈国和

(湖北科技学院 学报编辑部,湖北 咸宁 437100)

一般来说,囿于各方面的条件,地方院校学者很少从个人学术个性和品格上追求突破。这种治学的方式使得很多非常有才气和潜力的学者有部分灵光乍现的论述,却没有一批成果将自身的真知灼见进行有效的整理和传播。但是余朝晖先生的《我的编辑观》改变了我这种偏颇的认识。余朝晖先生的《我的编辑观》主要分为六部分,分别为装帧篇:解读封面文化与封面美学;网络篇:透视数字化与网络化出版;实践篇:聚焦出版理论与编辑实务;管理篇:关注期刊前沿浓缩管理精华;文史篇:经典品读与文化写真;通讯篇:视点聚焦与人物专访。朝晖先生主要围绕着他的编辑观这一主线进行探讨,具有鲜明的特点。

余朝晖先生作为地方院校难得的出版专家,他在业务上具有极强的能力,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这种能力素养源于他日常工作上积极的思考与探索。

某种意义上,刊徽是学报的副文本,如同著作的序跋一样。这种“副”只是相对于正文而言的。学报在论文的刊发上往往要经过甄别、选择,修改等程序,这些工作流程具有一定的被动型。但是在这些论文的周边,如封面的装帧设计、插图编辑等需要编辑进行主动创作,从而达到提升刊物文化品位,凸显论文学术观点的目的。这些副文本是每个刊物重要的文化载体,具有独特的文化寓意。刊徽的方寸之地成为主办单位展示精神风貌,彰显办刊理想的窗口。因此刊徽往往成为刊物主办单位文化塑形的重要阵地。朝晖先生认为高校学报的刊徽不仅仅要具有视觉美、文化美,更主要的是要有意蕴美;图书馆专业期刊封面应该具有“内涵丰富的装饰美”、“达意晓畅的绘画美”和“雄伟典雅的建筑美”。高校学报封面设计必须遵循规范、美观、简洁和协调的原则。

难能可贵的是朝晖先生聚焦《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封面变化,将湖北科技学院学报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铅字排印时期、胶版印刷时期和数码印刷时期,并归纳出学报发展史的特点:封面用纸由普通到专业;主图案由简单趋复杂;色彩由单调变为丰富和规范化越来越高的特点。同时提出了追求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以及树立品牌意识的主张。

无论是装帧篇还是实践篇,朝晖先生都显现出极高的专业素养,在学术期刊的编辑实务方面展现出了极高的水平。学报作为学术期刊,不仅仅要求编辑具有高深的实务能力,在论文的选择、辨别、加工、印制等过程中具有独特的眼光和能力。同时,由于高校学报是学校教育和媒介传播的结合体,学报还要求编辑具有较高的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指的是“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主要包括公众利用媒介资源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与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公众正确、有效地利用传媒的观念与能力。”高校学报作为一种源媒介,对编辑业务素养的要求是复合的。编辑不仅仅要具备应有的编辑能力,同时应该是名优秀的媒体人。

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会信息的传播日益聚众化、互动化,如何让学术期刊,让学报适应时代特点,更好地传播学术。朝晖先生以微信新媒体作为案例为学报的数字化传播模式做了可贵的探索,他通过对微信以及微信公众平台的分析,认为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传播路径主要为期刊品牌营销、服务内容推送和学术的大众推广。当然,在如何将这种理论探索落实生根,如何推动《湖北科技学院学报》的数字化发展则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

现代知识分子往往是文化的研究者、教育者和传播者,如鲁迅、周作人、胡风等现代学者都是这方面的典范,他们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研究大家,同时也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更是各类期刊的编辑。这种工作岗位社会功能的形成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现代化进程。

朝晖先生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余春树先生是湖北科技学院中文系的资深教授,培育出了余虹等全国著名的学者。余老先生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写书编书,春风化雨;饱含激情,建言献策,是咸宁文化名人。朝晖先生深受家庭的影响,具有浓郁的人文情结,痴迷于中国文化的探讨,自觉肩负中华文化传承的重任,挖掘、整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朝晖先生对中国对庄子等诸子学术的探讨,对《红楼梦》等四大名著的解读、对《聊斋》等古典文学的探析以及对毛主席诗词的解读中,都显示出了其过人的学术胆识和敏锐的学术思维。在这些品经读典、文化写真系列研究中,朝晖先生特别偏爱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屈原的“虽九死而不悔”的精神,杜甫的“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胸襟、苏轼的豁达、豪放的情怀、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气节……这些光明的人格理想,崇高的道德情操所形成的高尚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正是中国灿烂文化星空中不断闪烁的恒星。

值得肯定的是,朝晖先生无论是在编辑业务的研究提升还是在文化经典的品读分析等学术探索中,都表现出强烈的问题意识。如他在十多年前就开始了对学报期刊数字化转型以及跨媒介传播的探讨,这些都开创国内研究的先河。这类具有前瞻性的问题意识,使得湖北科技学院学报面对新媒体的冲击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置身于“娱乐至死”的文化语境,朝晖先生针对“母语的失落”现象,也表现出了深重的忧虑,并且积极倡导文化重建,增强文化自信。正是因为朝晖先生具有敏锐的学术眼光和浓郁的人文精神,才使得他在纷乱的时代氛围、繁忙的工作中,深入思考,发现问题,并且积极探索解决的方法和路径。

对于学报的工作我暂时是一个外行。就朝晖先生的大作我拉拉扯扯地说了这么多,郢书燕说,不着边际,供各位一笑。可喜的是我现在和朝晖先生在同一部门,我们能一起探讨,提升学报质量,铸建湖科的文化品牌。朝晖先生去年获评编审职称和省级优秀编辑的荣誉,今年又有大作出版,这些对于他个人和学报编辑部都是值得庆贺的事情!

责任编辑:彭茜珍

2095-4654(2017)01-0155-02

2016-11-28

已然成为新世纪出版业的常态,学术网络期刊也已登场,并获得良好的反响。学术期刊如何适应形势,积极主动地用数字化方式改造自己,调整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方式,成为当下学报转型发展的当务之急。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实现编辑管理自动化、网络化;高校应加大对学报

人才培养的力度;国家应尽快制定网络出版版权保护和网络交易安全保障的法律法规。在谈到高校学报数字化建设时,朝晖先生认为应该在编辑手段数字化、排版技术数字化、印刷工艺数字化和发行手段数字化等方面下功夫。

猜你喜欢
朝晖学报学术期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CENTRAL LIMIT THEOREM AND CONVERGENCE RATES FOR A SUPERCRITICAL BRANCHING PROCESS WITH IMMIGRATION IN A RANDOM ENVIRONMENT*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三只蚊子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致敬学报40年
唆拜(外一首)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