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育园,邹 强,周春林
(湖北科技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加拿大高校人才培养理念、特色及其启示
——基于加拿大三所大学的实践考察
彭育园,邹 强,周春林
(湖北科技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加拿大高等教育以严谨著称,其注重科研,重视教学,强调开放,坚持务实教育的办学特色使其高等教育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尤其是其注重“以生为本”的人才培养教育理念渗透在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学校治理等多个方面,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办学特色,对于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和意义。
教育理念;以生为本;人才培养
加拿大作为世界发达国家之一,其深厚的人文气息,领先国际的科研水平,得益于其发达的高等教育水平。加拿大是一个高度重视教育的国家,加拿大绝大多数行业不采取职务终身制,唯有大学设终身教授,其目的就是使人们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加拿大高等教育以严谨著称,其注重科研、重视教学、强调开放、坚持务实教育的办学特色使其教育水平处于世界前列。笔者以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British Columbia University ,简称UBC)、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瑞尔森大学(Ryerson University)三所有代表性的大学为考察对象,全面分析其“以人为本”人才培养理念、办学特色以及具体做法,并探索其办学经验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启示与借鉴。
“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理念在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活动始终离不开人,人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因此,“以人为本”是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教育中的“以人为本”,其起点和基石是“尊重和关爱学生的生命本性”,其核心内涵是“培养学生丰富多彩的社会属性与个性”,其终极目的是“关注学生的全面持续发展”。[1]“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世界一流大学孜孜以求的价值追求,大学以教育立身于世,培养人才是其首要使命,因此,世界一流大学普遍把培养英才作为其目标定位,他们一致认为只有培养世界一流人才的大学才堪称世界一流大学。在笔者所考察的加拿大三所大学,“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等各个方面均得到充分体现,其最核心、最令人震撼的育人理念和实践观是“Supporting Student Success”,即“视学生的成功为学校最大的成功”。
(一)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着眼于学生的“未来社会生活”
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的三大基本职能。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自进入20世纪以来,新兴大学在教育理念上实现了两大超越:一是“研究与教学相统一”;二是“增进知识,丰富生活”。[2]前者使高校的研究职能得到极大释放和展示,造就了一批知名学府和杰出学者;后者则使现代大学着眼于培养为社会服务,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在这一发展大背景下,加拿大各高校在重视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同时,积极致力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着眼于学生的“未来社会生活”,十分注重高等教育在社会角色培育和社会职能达成方面的功能,注重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尤其是学生个体的道德发展与精神成长,强调学生社会使命感与公民责任感等的培养。着眼于“未来社会生活”,已成为加拿大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高等教育在育人问题上,学生应该获得什么知识、掌握哪些技能、具备何种价值观,是高等学校必须认真回答的问题。UBC前任校长玛莎·派珀曾明确指出:“高等学府具有重要的社会职能,不仅是为未来社会培养精英领袖,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成为积极的社会参与者,为解决世界政治、经济、环境等社会问题做出不懈努力。”[3]多伦多大学则始终坚持务实的办学方针,在重视科研,强调教学的同时,更注重教学科研的实践性,注重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学校将“外延性服务以及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作为评价学校工作的绩效指标,学校积极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参与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在学生观上强调“每一名学生都是独特的”
“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其核心内涵就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加拿大的高校十分重视个性教育,在教育理念中极力提倡弘扬个性,充分发挥个性的作用。加拿大的高校大多都享有较大的自主权,政府对高校的控制较为有限,一般仅限于办学经费的划拨与使用,或根据当地发展需要提出专业设置的建议。因此,许多高校都能较好结合自身实际,发挥自身的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加拿大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学校不仅注重突出自身“亮点”,注重提升自身形象;教师也带有浓厚的个性色彩,一些教师甚至大张旗鼓宣传自己,不怕“突出个人”;在对待学生上,加拿大高校强调“每一名学生都是独特的”,注重学生个性教育,尊重学生个人价值,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
加拿大高校普遍实行完全学分制,而且采用具有弹性的学分制度。加拿大高校学分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生往往视自身实际情况,自主形成个性化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体系。在学分的修学方式与途径方面,加拿大高校给予学生较大的灵活性,鼓励学生跨专业选修、跨学科参与研究项目选修,在选修学分时,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将学分选修与知识获得、就业和未来职业有机结合。同时,加拿大高校允许取得相应学分的学生提前毕业,也允许未取得课程学分的学生再交学费,继续学习并推迟毕业。这种做法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层次类型的学生各得其所,共同受益。
(三)在学习成果评价上崇尚“以结果为导向”
加拿大高等教育水平能够居于世界前列,得益于其对高等教育质量的高度重视,大多数高校构建起了“以结果为导向”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这一评价体系的构建源于结果导向教育理念(Outcomes-based Education,简称OBE),该理念认为教学不应该以知识为中心、按照学科体系来设计课程,而应以学生为中心,先明确学生需要学些什么、能够做些什么,然后根据这些成果来设计课程和教学。[3]这种以学生学习成果为中心的课程设计理念,颠覆了传统以学科体系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思路,引发了人们对教育功能和架构的重新定位与思考。结果导向教育理念明确学习成果的重要性,从最终的学习成果开始来设计课程,强调对学生成功的高期望,并为学生成功提供机会和支持。[4]
结果导向的教育促使传统的重视学科内容学习的课程发展方式逐渐转变为重视学生行为与能力增长的课程发展方式,这一转变不仅需要明确什么是学生的学习成果,而且还需要将这些学习成果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评价、教育环境相联系。随着高校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关注度提升,“学习产出”和“最终成果”也应成为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进而引发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改革。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价改革,使我们进一步理解如何视“学生的成功为学校最大的成功”的深刻内涵。
(四)在学生管理工作上强调“服务”与“引导”
加拿大的公立高校普遍以人数多、规模大的特点而著称,为了有效管理学生,加拿大高校十分注重学生工作领导机构和职能的建设,从而使整个学生工作目的明确,运转通畅。加拿大高校学生工作的最高领导者是校长或副校长,下设职能部门是学生事务管理处和学生服务中心,前者主要负责招生、学籍管理、奖学金等事务管理,后者主要负责学生的文化体育活动、医疗保险、公寓与食堂、心理咨询、职业指导、残障帮扶等管理和服务。
加拿大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以服务、引导为主,管理为辅,而且在整个学生工作中注重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1)法制化管理。加拿大高校十分注重“依法治校”,学校通过分发《大学生活指南》等指导性书籍,让大学新生一进校,就明确自己的权利、责任与义务,告诉学生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2)针对性管理。鉴于大学新生存在环境适应性困难等问题,加拿大高校普遍比较重视大学一年级新生的教育,认为大学一年级是整个大学教育的关键期,涉及大学新生的学习环境适应、学习方式与习惯养成、生活方式与习惯养成、人生与职业发展规划等诸多问题,因此,加强大学一年级学生的针对性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不少高校专门针对一年级学生开展专题讲座、工作坊等系列活动和网上资源项目,以期帮助大学一年级学生平稳度过和适应大学生活。(3)个性化管理。学生管理的个性化特点也较为明显,在加拿大高校,学生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去选择自己所期望的大学生活,因此,学生管理工作者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帮助和引导学生如何选择大学生活,而不是强迫学生去接受某种大学生活。(4)自主性管理。加拿大高校普遍比较尊重学生在管理中的自主权、决策权。各高校成立的学生会,其宗旨就是为在校学生提供服务与帮助,提高和改善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为学生争取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促使学校为学生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学生会在运作方式上,强调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五)在学校治理上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
加拿大的许多高校都给与学生更多参加学校事务管理的机会,一些高校还制定了“学生评议会”制度。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实实在在地参与到学校的建设与管理中,如参与教师教学业务水平评估、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学校重大制度与政策的制定等,发挥学生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真正体现“以生为本”育人理念。如多伦多大学在学校内部治理模式上“以生为本”的特色十分鲜明。多伦多大学最高决策机构校务治理委员会,非常重视学生在学校管理中发挥作用,切实维护学生的利益。在校务治理委员会下设的3个委员会中,皆有学生的参与,尤其是与学生学习、生活最为密切的内务委员会25名成员中,有8名是学生。在委员会中学生对关乎他们切身利益的各类事务,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和意见。[5]在加拿大全国各高校的校务治理委员会中,学生代表的比例平均达到9.2%,可见,加拿大高校对于学生的尊重,对学生自主权利的维护,不是仅仅说说而已,而是真正落实到实践中。
通过对加拿大三所高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办学特色与经验的透视与分析,我们对高校“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有了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在国内高校发展逐渐由“规模化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特色化发展”的大背景下,需要我们认真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等核心问题。加拿大高校的人才培养理念、特色与经验告诉我们:必须将促进学生的发展置于学校发展的优先地位,在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学校治理等领域深入践行“以生为本”的发展理念,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学校的成功。概括而言,有如下几点启示:
(一)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应强化高素质公民的培养目标
在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一直倡导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强调学生知识、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注重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重专业素养、职业素养的培养,轻公民素质、人文素养的培养。加拿大高校在学生公民素养的培养上十分重视,UBC、多伦多等高校明确将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道德发展与精神成长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维度,将培养“世界化”公民,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加拿大高校重视学生人文素养培养,重视人文教育的做法是值得我国高校去学习和借鉴的。高校在培养各类人才的同时,绝不可忽视人文素质的教育。香港中文大学原校长、社会学系讲座教授金耀基先生曾明确指出:“对人间社会的理解与掌握,对美善的品位与体认,对信仰价值的承诺与执着,这些都不是科学、理性的知识所能担当的,更是不能垄断的,这些恰恰是人文知识、人文教育能够提供的。诚然,现代文明越来越加重了科学的属性,但人类文明永远不是科学所能包办的,人类的文明永远需要人文的滋养与丰润。”[6]
(二)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培养独立性和批判性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双边性的教育活动,现代教学观提出,应将教与学科学动态地整合起来,以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知识与获得发展。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加拿大高校人才培养理念在教学中的重要体现。如UBC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是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在分组的过程中,特别强调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如上学习方式,学生可以自觉实现自我学习和团队学习。而我国高等教育受“重权威”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听话”的教育大背景下,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辨意识和批评能力是很不利的。因此,借鉴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做法,我国各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改变教师、学生的角色定位,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明确教师引导者的角色,要求教师转变和改革教学方式方法,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逐步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辨意识和批判精神。
(三)在学生管理工作上应强化服务,创新工作机制
我国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上,长期以来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的倾向。“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要求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校实施的各种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加拿大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独具特色,尤其是其强调以服务、引导为主,管理为辅的管理模式,注重专业化的学生工作队伍的建设等做法都是值得我国高校借鉴。在学生管理上,我国高校尤其需要改革和加强的是:一是更新教育理念,应将“以生为本”的理念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以生为本”要求学生管理工作尊重学生的个人价值,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对各类学生组织和各种活动提供法制化、政策化和实体化的指导,强化学生管理工作的大局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二是创新学生管理工作的运行机制,要改变学生管理工作“重管理、轻服务”的倾向,实现从单一的“教育——管理模式”向“教育——管理——指导——服务综合化模式”转变,完善校院两级管理模式和服务机制,重视建立处境不利学生的指导和帮扶机制,完善科学的考核评估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构建全员、全程参与的大德育工作机制。
(四)在学校治理上应重视发挥学生的参与与管理
在我国高校学校治理中,学生很少作为学校政策的制定者、参与者与监督者。而在加拿大的高校中,学生则参与到学校内部诸多机构的决策、行政和执行过程之中,学生直接参与学校的决策与管理,既代表了学生的合法权益,保障了学生的权利,也反映了学生的地位和作用,是“以生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多元的、开放的高校治理模式和治理体系,有助于学校各个利益攸关者的利益能够得到充分的表达,学生参与学校治理,就是代表了学生的利益和诉求。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既是学校管理民主化的体现,也是学校教育民主化的具体落实。因此,我国高校在学校治理模式改革上,应适度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的过程,让学生代表真正发出学生群体的声音,发挥学生群体代表在学校民主化管理过程中的建议、监督的作用与职责,使学生成为学校建设的真正主人。
[1] 姚姿如,杨兆山.“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意蕴[J].教育研究,2011,(3).
[2] 别敦荣,张征.教育理念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J].高等教育研究,2010,(7).
[3] 陈凡.加拿大高校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理念和实现路径[J].外国教育研究,2016,(4).
[4] Spady, W.G ,Marshall, K. J. Beyond traditional outcomes-based education [J]. Educational Leadership, 1991, 49(2):67~72.
[5] 陈·巴特尔.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办学特色及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0).
[6] 陆挺,徐宏.人文通识讲演录(人文教育卷)[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熊 瑛
2095-4654(2017)01-0133-04
2016-12-28 基金项目: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项目“基于校地合作的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13376);湖北省教育厅项目(14G373);湖北科技学院校级重点项目(2014XZ-011)的研究成果
G648.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