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谈毛泽东:高深莫测的主席
亨利·基辛格是美国著名学者和外交家,在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中,充当过极为重要的特殊角色。他与毛泽东有过多次会见和谈话,他曾说:“毛泽东的谈话有好几层意思,就像紫禁城内的庭院,一个比一个深地套着,除了比例略有变化以外没有什么区别……”
1973年2月17日,毛泽东主席会见基辛格博士(左)
1969年,理查德·尼克松当选美国总统后,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谋求访华,以实现中美两国国家关系正常化。可是,1970年5月,美国政府悍然出兵入侵柬埔寨。中国政府对此迅速作出反应,5月20日,毛泽东发表《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声明。读过毛泽东的声明后,尼克松愁眉不展,满腹心事,以为刚见缝隙的中美关系的大门,又将重重封闭。他心烦意乱,立即让基辛格研究毛泽东的声明,基辛格毕竟是国际问题专家,自有独到的理性思辩,他很快便送来自己的见解和分析:“毛的声明是要达到这么几个目的:利用你在柬埔寨的行动大肆宣传;以毛的个人威信加强中国人对西哈努克的支持。”
不过,四个多月后,当毛泽东传递另一重要信息时,他却和尼克松一样,也是姑妄听之,如风过耳。1971年10月1日,中国举行例行的国庆活动,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和他的夫人,斯诺夫妇分别站在毛泽东身旁,共同观看广场上人潮涌动的游行队伍,新闻记者立即拍下了毛泽东和斯诺夫妇在一起的照片。《人民日报》在第一版头条位置,发表了这张照片。
可是,如此重要的信息却被尼克松和基辛格忽略了。后来,他在回忆录里感叹道:
他们传过来的信息是那么拐弯抹角,以致我们这些粗心大意的西方人完全不了解其中的真意。10月1日,中国国庆节那天,周恩来把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和他的妻子领到天安门城楼上站在毛旁边检阅一年一度的国庆节游行,而且照了相。这是史无前例的。没有哪一个美国人享受过那么大的荣誉。这位高深莫测的主席是想传达点什么。事情过后我才终于理解到,毛是想以此为象征,表示现在他亲自掌握对美关系。
毛泽东或许知道西方人的粗心大意,12月18日,又将斯诺请到中南海,两人长谈5个小时,毛泽东让斯诺公开传递这样的信息:“我欢迎尼克松上台”。欢迎尼克松来中国,“我愿意和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当作旅行者也行,当作总统来谈也行”。至此,基辛格才体会到毛泽东为中美关系进展,可谓是煞费苦心、寓意深刻。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正式访问中国。当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书房会见尼克松和基辛格。这是基辛格第一次与毛泽东会晤。毛泽东站起身来,和尼克松、基辛格握手,表示热烈欢迎。
他目光敏锐,面带嘲讽,毫无避忌地说:“我说话不大利索了。”基辛格回忆道。毛泽东因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经常咳嗽、喘息。
毛泽东和基辛格握手时,久久地注视着,还用下额点了点头说:“哦,你就是那个有名的博士基辛格。”基辛格高兴地说:“我很高兴见到主席。”
毛泽东还调侃着说要和基辛格谈论哲学问题。基辛格似乎已经领略到毛泽东的风采,是世界上少有的具有典型个性的魅力型的领袖人物。
在交谈中,当基辛格说到尼克松访华必然要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时,毛泽东说:“正是如此。有些人反对你。我国国内也有反动集团,反对我们与你(尼克松)接触。结果呢,他们跳上飞机逃往国外去了。”“放眼世界,美国的情报比较正确。其次是日本。苏联呢?他们最后总算跑去挖出尸体了(指林彪等人坠机案)。”毛泽东还告诉尼克松和基辛格,“咱们的共同朋友——蒋介石委员长不会赞成这个。”“其实,我们跟他的友谊比你们跟他的友谊历史还长。”
在谈到中美最高级会谈时,毛泽东郑重地说:“我跟早几天去世的记者斯诺说过,我们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何必那么僵着呢?一定要谈成?”“一次没有谈成,无非是我们的路子走错了。那我们第二次又谈成了,你怎么办啊?”
虽然中美之间已经开始最高级会谈,可是,尼克松和基辛格对于中方的态度和立场,还是不甚了了,心中无底。然而,听罢毛泽东的一番谈话后,心中的疑虑随之消释,他们相信,尽管中美友好关系的进程是艰难曲折的,可是,前景却是可以开云见日的。
基辛格把与毛泽东的会谈比喻为“瓦格纳歌剧的序曲”,他说:“后来,我慢慢体会到毛泽东的谈话有好几层意思,就像紫禁城内的庭院,一个比一个深地套着,除了比例略有变化以外没有什么区别,而他最后的那个意思只有在长时间思考以后才能从总体上把它抓住。”例如,在谈到中美20多年没有民间往来和贸易时,毛泽东说是由于“官僚主义”所致,他甚至坦率地承认:“后来我看到还是你们的做法对,我们就打乒乓球了。”基辛格认为,毛泽东“不仅是回顾历史和作出委婉的道歉,还意味着在首脑会谈中双方的贸易和交流问题将取得进展”。
1975年10月21日傍晚,基辛格在邓小平等陪同下,再次受到毛泽东接见。此次谈话的重点涉及到了台湾问题。基辛格对此印象极深,他说:毛泽东从来没有对台湾问题表示过不耐烦,没有规定过任何期限,没有进行过任何威胁,或把它作为我们两国关系的试金石。“我们可以暂时不要他们,过一百年再说吧。”“为什么要这样匆匆忙忙呢?”“这个(台湾)问题不是大问题。国际形势才是大问题。”“台湾事小,世界事大。”这是毛泽东多次向我们说明的他关于台湾问题的意思。
当时,美国和西方的一些政要在对待苏联的问题上,有着根深蒂固的绥靖思想,总想同苏联妥协,把这股“祸水”引向中国。
1972年5月,尼克松就是怀有这样的侥幸心理访问苏联,与勃列日涅夫达成第一阶段战略武器协议,国际社会也为之蒙蔽,以为美苏真的会出现“缓和时期”。
毛泽东在谈到尼克松的苏联之行,毫不掩饰自己的不满情绪,他拍打着自己的两个肩膀比划着,并嘲讽地说:“我们认为你们做的是从我们的肩膀跳到莫斯科去,这些肩膀现在一点用都没有了。”基辛格在和邓小平会谈时,也有着同样的意思,说什么我们都无所求于对方。毛泽东在会见时批驳道:“你和邓副总理争执的时候,你说,我们都无所求于对方,如果双方都无所求于对方,你到北京来干什么?如果双方都无所求的话,那么为什么我们要接待你和你们的总统。”
“燕子低飞,山雨欲来风满楼。”毛泽东把基辛格比作风雨中飞行的燕子,说:“你不得不忙。当风雨来袭时,燕子就忙了。”毛泽东肯定和赞扬基辛格为中美关系所作的努力,他说:“你跑中国跑出了名嘛,头一次来(1971年7月的秘密访华)公告发表以后,全世界都震动了。”
基辛格深深地被毛泽东的人格魅力所叹服,他说:“我从来没有遇见过一个人像他具有如此高度集中的不加掩饰的意志力。他身上发出一种几乎可以感觉到的压倒一切的魄力。毛泽东的确能让人体会到力量、权力和意志的共鸣。”
(《党史纵横》2007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