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针对大使的刺杀特别多
俄罗斯驻土耳其大使安德烈·卡尔洛夫近日在土首都安卡拉参加艺术展开幕式时遭枪击身亡。类似的大使遇刺外交事件20世纪曾发生过多起,其中数次甚至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为何针对大使的刺杀会这么多?
1927年6月7日,苏联驻波兰大使彼得·沃伊科夫在波兰首都华沙遭刺客枪杀。图为苏联高调迎接沃伊科夫的遗体回国
据报道,俄罗斯驻土耳其的大使卡尔洛夫,是被一名高喊“阿勒颇”(叙利亚北部城市,阿勒颇省的省会)、“复仇”的土耳其警察枪杀的。这次事件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国际影响。
中国社科院俄欧亚所俄罗斯外交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李勇慧说,她听到这一消息第一反应就是与恐怖主义有关。俄罗斯近期在叙利亚境内的军事行动对叙境内的反对派形成了打压之势,引发叙利亚反对派的反弹。可问题是,俄罗斯大使和叙利亚军事行动完全没有关系,为何要受到这“池鱼之殃”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大使作为一个国家的代表驻扎在所在国。在所在国的大使馆相当于“本国领土上的外国领土”,而大使本人更是被视为这个国家形象的代表。大使除了负责维护与所在国的外交关系之外,还需要负责在所在国宣传本国的形象。近年来随着网路的发达,大使也非常接地气地使用上大使馆的网站来宣传本国。
可见,大使不仅对所在国政府,同时还要对所在国人民表达本国的政治诉求和外交诉求。这样就诞生了一个不可避免的副作用,那就是大使不仅仅是个人了,其还是所在国一个实体化的象征。
据美国《纽约时报》回顾称,在卡尔洛夫之前,上一名遇刺身亡的苏联大使是在华沙遭到枪杀的沃伊科夫。1927年6月7日,苏联发生最严重的外交官遇袭事件,苏联驻波兰全权代表(即大使)彼得·沃伊科夫在波兰首都华沙遭刺客枪杀。
沙俄覆灭后,苏俄同波兰曾爆发过一场为期两年的波苏战争。战争平息后,1924年10月,经验丰富的革命家沃伊科夫被任命为苏联驻波兰全权代表。但他刚到华沙,就陷入了一场暗杀阴云中。
由于沃伊科夫在苏联身居高位,保皇派很难下手,直到他被调任驻波兰全权代表后,保皇派终于看到了机会。1927年6月7日,一名20岁的白俄保皇分子鲍里斯·科窝达跟踪沃伊科夫到华沙火车站,利用人流拥挤与安保松懈之机竭力靠近目标,朝沃伊科夫连开数枪。这就是令世人震惊的沃伊科夫遇刺事件。
尽管遇刺事实和经过非常清楚,但反苏的波兰政府暗地里对刺客持同情态度,一些政客声称这起暗杀事件“事出有因”,枪杀沃伊科夫是为报复后者参与杀害末代沙皇。科窝达被捕后先被华沙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后又改为15年监禁。在20世纪30年代反苏浪潮高涨之后,波兰于1937年将其释放。科窝达后来移民美国,于1987年去世。
而在苏联方面,沃伊科夫身后受到极高尊崇,他的遗体被安葬在莫斯科红场,苏联境内的多条街道也改以他的名字命名。更重要的是,这起事件进一步损害因波苏战争而恶化的两国关系。历史学家认为,沃伊科夫遇刺使苏联政府对波兰变得极不信任,埋下了1939年苏联同意与德国合伙瓜分波兰的祸根。
对于卡尔洛夫遇刺案发生地土耳其来说,外交官遇刺更是一个难以遮掩的伤疤。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土耳其驻外大使可谓是个“高危职业”。在约十年时间内,土耳其驻奥地利大使达尼斯·屯阿里吉、驻法国大使伊斯梅尔·埃雷兹、驻梵蒂冈大使塔哈·卡里姆和驻南斯拉夫大使加利普·巴尔卡尔相继被杀,其他遭暗杀的中低级外交人员更是不计其数。
当时土耳其对本国亚美尼亚人实行高压政策,多个亚美尼亚人激进组织则用对土耳其外交人员的血腥杀戮作为报复。1975年10月22日,亚美尼亚人激进组织“亚美尼亚大屠杀正义突击队”派出刺客携带自动武器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突袭土耳其大使馆。3名刺客杀死使馆保安,然后闯入大使屯阿里吉的办公室。刺客们面对面地直接询问:“你是不是土大使?”屯阿里吉刚回答了一句“是”,就遭到冲锋枪的扫射,大使当场死亡。
屯阿里吉遇刺仅两天后,又一名土耳其大使遇难。10月24日,土耳其驻法国大使埃雷兹正从一场招待会返回使馆。他乘坐的车辆接近使馆时,遭到来自亚美尼亚人激进组织“致力解放亚美尼亚的亚美尼亚秘密军”的多名刺客伏击,埃雷兹和他的司机当场身亡。短短两天内,驻欧洲的两名大使接连遇刺震惊土耳其全国,土耳其外交部决定派出安全人员保护全球各地的土使馆人员。
但这仍未能阻止类似的暗杀事件一再发生。1983年3月9日,土耳其驻南斯拉夫大使巴尔卡尔乘坐的汽车在南首都贝尔格莱德城区一个主要路口等红灯时,两名亚美尼亚刺客突然向汽车开枪,巴尔卡尔身受重伤。刺客逃离现场时遇到一名南斯拉夫学生阻拦,刺客拔枪将其杀害。附近的两名南斯拉夫安全人员赶来时发生枪战,又有一名安全人员被打伤,另有一名行人被误伤。两名刺客随后遭南斯拉夫警方逮捕。同一天,美联社驻雅典记者站接到一个匿名电话,声称“亚美尼亚大屠杀正义突击队”对这起暗杀事件负责。
3月11日,巴尔卡尔在医院中去世。新南斯拉夫通讯社当时评论道,南斯拉夫全国上下对这起暗杀事件非常愤怒。南斯拉夫联邦主席团主席兼国防委员会主席佩塔尔·斯坦鲍利奇向土耳其总统凯南·埃夫伦发去电报,表达“最诚挚的哀悼”。这次惨痛的暗杀事件后,土政府争取到欧洲的普遍同情,多个欧洲国家表示愿意帮助阻止亚美尼亚人激进组织对土耳其外交人员的袭击。
据统计,从1973年到1984年,总计有31名土耳其中高级外交人员被亚美尼亚人激进组织暗杀,超过300人受伤。
俗话说“树大招风”,美国在全球呼风唤雨,但付出的代价却是外交人员频繁遭袭,其中最离奇的遇刺事件则是1979年美国驻阿富汗大使阿道夫·达布斯在绑架案中糊里糊涂被杀。
1979年阿道夫·达布斯被任命为美国驻阿富汗大使。1979年2月14日,在穆斯林极端分子首次攻击美国驻伊朗德黑兰大使馆的同一天,达布斯在上午9点之前到了美国大使馆。这时候四个武装分子劫持了他的雪佛兰轿车。有些目击者声称,这些人中有人穿的是阿富汗警察制服。在酒店,据说绑架者要求阿富汗民主共和国释放三名囚犯。
但阿富汗警察无视这些请求谈判,并根据苏联军官的意见,他们发起了攻击。阿富汗人使用的武器和防弹夹克也是由苏联提供的。当时在场的有多名苏联官员,包括克格勃安全局长,阿富汗警察的首席苏联顾问和苏联大使馆的第二任秘书。结果达布斯被击中头部身亡,犯罪分子则战死两人,其余两人被捕。
美国分析家认为,“很明显,只有一个势力将从谋杀中获益——苏联”,因为大使的死亡“不可逆转地毒害了”美国和阿富汗的关系。用简单的逻辑可以推演之:一个美国的大使因为阿富汗警察的莽撞(至少乍看如此)而中弹死亡,无论什么理由,美国都不得不对其进行制裁,这迫使阿富汗进一步倒向苏联。
事实也确实如此,美国卡特政府对大使的谋杀和阿富汗政府的行为表示“愤怒”,并开始与阿富汗脱离接触,而且对阿富汗政权反对派表示同情。这一事件也加速了美阿关系的下降,使美国对其政策进行了“根本性重新评估”。为了应对达布斯大使之死,美国更是将计划的1500万美元对阿富汗人道主义援助减半,并取消所有计划的军事援助25万美元。
(《重庆时报》2016.12.21、水云间荐自《环球时报》2016.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