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桃
面对不听话的孩子,你会经常对宝宝这样说吗:“你再调皮,妈妈就不要你了”“你不听话,让警察叔叔来抓你”……有时甚至将其关在门外或者留在商场,假装离开……以上种种都是家长“假装遗弃”孩子的教育行为。
家长为何会“假装遗弃”孩子?
家长假装遗弃孩子,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恐吓和惩罚不听话的孩子。如在外面玩时,眼看很晚了,妈妈想带孩子回家。但是孩子玩得正起劲,怎么都不肯回家。妈妈着急得不行,于是使出一招,对孩子说:“你自己在外面玩吧,我先回家了!”说完转身就走,而孩子发现妈妈不见了,立马急着追过去。有的家长面对不听话的孩子,有时又会故意逗孩子:“去找你亲生的爸爸妈妈吧,别在我们家了。”还有的家长为了达到惩罚的目的,竟然藏起来,假装要真的遗弃孩子,等看到孩子哭、害怕,家长再出现。有家长甚至会得意洋洋地说:“用假装遗弃孩子的行为来教育孩子,孩子会很听话,因为孩子会怕家长真的不要自己了,所以会乖乖地听家长的话。”
家长以为用假装遗弃的方式惩罚孩子会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但是却不知,假装遗弃会给孩子带来伤害。
“假装遗弃”,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伤害?
心理学家认为,家长假装遗弃孩子的做法,大大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会强烈地依恋家长。这种强烈的依恋关系会让孩子从心理上获得足够的安全感。而安全感比较足的孩子在探险外界环境的时候会更加的积极勇敢,因为他知道有家人在时刻地支持着自己、保护自己。但是当孩子经常被家长“假装遗弃”之后,他们会把爸爸妈妈的离开,当成是真的离开,心中会产生恐惧的心理,在面对外界的时候会害怕,所以容易出现退缩、逃避、自卑的行为,甚至有的孩子会失去与其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还有可能造成孩子自我价值低,“我不值得、本不该、不配在这个家”,这种自卑心理深入骨髓。自卑之余,一遇冲突矛盾,孩子会首先自责,“都是我不好,要是没有我就好了”。因此,心理学家建议,在惩罚孩子的时候,请慎用“假装遗弃”。
教育孩子,请禁用“假装遗弃”
家长一定要注意杜绝任何不接纳孩子、不理孩子、抛弃孩子的威胁用语。
因为孩子在比较小的时候难以辨别父母是真的不要自己了,还是假装遗弃自己,所以家长在惩罚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再说“我不要你了”之类的语言,也不要做出突然“失踪”的行为,这些对孩子的安全感的建立都是不利的。因此,在惩罚孩子的时候,家长请不要用假装遗弃的方式进行。如果自己做不到,可以请家里人进行监督提醒。
家长要学习和掌握让孩子信任、服从家长的方法,而不是威胁孩子。
如外出之前提前定好规则,将不遵守规则带来的后果提前告知孩子。无论父母使用哪种惩罚或管教方式,都应该事先给孩子说清楚。不要等到孩子一犯错,才开始管教、惩罚孩子。如果没提前给孩子说清楚定的规矩是什么,哪些行为是将受到惩罚的,那么孩子就对不良行为没有任何的认识和概念,也不知道大人对他行为的期望是什么。还可以采用利用獎励强化孩子好的行为或失去某些特别待遇的惩罚方式。如每个孩子在家里都会有一些特别待遇,比如睡前看一本故事书,看一个动画片,玩一个玩具,或者是周末带着去游乐场玩。对于这些特权,父母可以善加利用,如孩子一旦有了不好的行为,家长就可以剥夺这个特权。
家长要学会反思孩子为什么不听话、犯错误,从根源上去分析,从言行上去帮助孩子。
当孩子犯了错误,作为父母,首先要冷静下来,去寻找一下错误的根源,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改正错误。如果我们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的话,那么我们就不能彻底解决孩子错误的根源,因此,孩子难免下次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当孩子犯错误时,切忌使用假装遗弃的方式处理,这样只会增加孩子的畏惧感。家长应当冷静,去听听孩子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然后和他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下一步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彻底改正错误。
如果家长无意说了假装遗弃孩子的话,请及时安抚受伤的孩子。
有些家长在脾气或者火来的时候会压制不住,不管不顾地说一些伤害孩子的话,那么一定在第一时间告诉孩子:“妈妈生气只是因为你犯的错误,让妈妈太生气了,并不是针对你,更不是不要你了。”然后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让孩子知道妈妈仍然是爱他的,通过行动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护。
家长要从态度上转变对孩子的看法,孩子不是家长的附属品,可以随意威胁或遗弃。
孩子一出世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按自身的规律独立地发展着。家长的爱和呵护是温暖孩子身心的阳光,但是许多家长以为孩子心智尚未成熟,而且孩子是自己的孩子,想怎么对待就怎么对待,责骂、威胁、假装遗弃等如家常便饭。倘若长此以往,那么将对孩子造成巨大的伤害,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家长一定要从态度上转变对孩子的看法,从心理上尊重孩子、呵护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