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主题学习”让我触摸到教育的真诚

2017-02-28 10:25赵广贤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语文主题学习读书文章

赵广贤

诚者,天之道也。诚无不动者,修身则身正,治事则事理。

古人对“真诚”作了如此深刻的阐释,可见,“真诚”在为人和为学中的重要性。

我校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以来,我亦触摸到了教育的真诚。这种真诚,没有功利性,它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在讲座中特别阐释了“素养”的重要性。她说,“素质”不等于“素养”,“素养”重在“养”,是一种养成的过程。

“语文主题学习”提倡课堂教学中围绕一个单元主题进行设计,以一篇主文章带动多篇文章的学习和阅读,教学内容密度高、容量大。在此基础上,倡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让学生进入更广阔的阅读天地,从而喜爱上语文,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魅力。

这就是一个养成的过程,提高的是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种素养,即窦桂梅校长所总结的“三个一”: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

口才与文章,都应是长期的阅读积累和沉淀而得来的终身受益的能力。“语文主题学习”正是将这些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益的东西,作为自己的质量目标。因此,它是坦然的、宁静的。它用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真诚,感动着每一位教育者,亦让每一位受教育者,在它的光芒下受益并成长。

每一个或温暖或清凉的早晨,教室内书声琅琅。八十多名孩子手捧《论语》,齐声诵读“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时光,顿生一种温暖与古意。

古文化的沉积化为清晨的阳光,细密而绵长地滋润着每个孩子的心灵。

每天最后一节课前,孩子们总是满怀期待,问:“老师,这节课,我们读书好吗?”待我点头,孩子们伴着快乐的欢呼声,迫不及待地拿出书本。这节阅读课总是一天中最安静、最幸福的一节课。孩子们全神贯注,走进文字所构筑的多彩世界。

寂静的课堂,间或响起孩子们的翻书声,这是世界上最安静的声响。那是一颗颗稚嫩的心灵,与书中那个更为广阔的世界用心交谈的声音;那是一份美丽的儿童情怀,对中华文字心怀愉悦的敬仰之心。

每学完一篇课文,孩子们期待的,总是小学“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与课文主题相关的一篇或多篇文章……

阅读,成为孩子们最美丽的一种姿态。

“修德忘名,读书深心”,读书就是一种修炼的过程。人生中,那些寂静而不凋零的,终究是在阅读中获得的素养。

偶尔,也有家长疑惑:为什么孩子读了这么多书,却不会表达,不会写作文?

我淡然一笑,告诉他,阅读的功效终究有一天会显现出来。

我信奉阅读给写作带来的营养。

这种营养,是一种看不见的润泽。“润物无声”,它会化为一种灵动的源泉,将内心的感悟与思考,付诸笔尖。它没有强堆辞藻的苍白与空洞,却充满生命坦诚表述的淡雅与芳香。

当我们鼓励孩子们摒弃千篇一律的公文式的开头、结尾和虚假的、大众化的虚构事件,让孩子们自由而真实地表达时,孩子们的习作才可能会有自己的创意与风格。

读过重庆一位老师的文章——《教育要“留白”》。

“语文主题学习”倡导的正是这种理念:教师少讲,学生多练。轻松的课堂内,孩子们静心读书,投入思考。少了一份喧嚣,多了一份宁静;少了一份拥挤,多了一份自由。这份自由便是这位老师所说的“留白”。

如同绘画,这段珍贵的“留白”,留给孩子们的,是思考与汲取,是梳理与提高,是激励与唤醒。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语文主题学习”的理念,无疑与他的思想不谋而合。这是教育者的一种情怀与气度,受教育者的幸福与享受。

还读过一位名师的文章《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把孩子培養成普通而幸福的人》。我想,小学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返璞归真,打造简简单单的课堂,让孩子轻轻松松地阅读、思考、汲取和发展。

这是教育的气度,亦是教育的真诚。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为这种真诚所打动,并为这种真诚而努力。

猜你喜欢
语文主题学习读书文章
我爱读书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与课本的有机整合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