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杨绛先生!

2017-02-28 09:42浴盐
求学·素材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学养风骨钱钟书

浴盐

[热用立意]怀念/学养/风骨

[素材现背]一生传奇,一缕烟云。她活在澄明蔚然的世界,远离喧嚣,拒绝脂粉溢美。杨绛先生走了,一切赞美与感叹或许都是妄言,然而好在有文字,有书籍,她的美好便仍旧可以传续下来。

2016年5月25日凌晨,著名女作家、钱钟书夫人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

杨绛先生与辛亥革命同龄,她出身名门,天赋文才,懂史,悟世,明理,养性。虽历经世事沧桑,但她仍保有平和向往。

她的丈夫如此评价她:“最才的女,最贤的妻。”由杨绛先生翻译的《堂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该书至2014年已累计发行七十多万册;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臺长达六十多年;93岁出版散文《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杨绛先生是世人眼中的贤妻。她守候着人类最小的社会单元,为人生创造了美丽的“第一秩序”——家庭。贤婉及此,连她的婆婆都曾忍不住称赞儿媳:“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钟书痴人痴福。”

奇闻轶事之外,我们怀念杨绛先生最深的,也许只是三种情怀:

一谓学养。先生离世,学风浩然。当学术浮夸、学术不端、学术腐败横行,舆论自然格外惦念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在2016年5月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直言“必须解决好学风问题”。治学,在于治人;治人,在于治心。对待学问,大学者也好,小学生也罢,若不能有虔敬之心,秩序与规则迟早会崩溃。

二谓风骨。1949年,在国外的钱钟书夫妇与胡适讨论去留问题,牛津大学、香港大学都来函高薪聘请钱钟书夫妇,但他们最终还是选择回到上海。振华中学上海分校校长,或许是杨绛先生一辈子所当的最大的一个“官”。尽管她为学校的振兴付出了巨大努力,她却始终认为:“我在上层是个零,和下层关系密切。”

三谓心态。据说杨绛先生每年都要“躲”生日,她曾一再告知出版社等机构不要去她家看望,也不要祝寿,并表示:“我无名无位活到老,活得很自在。”

猜你喜欢
学养风骨钱钟书
最短的情书
弘学以深根 养正以致道——福州第七中学“弘学养正·立德树人”办学实践探索
一次“遗忘”
弘学以深根 养正以致道——福州第七中学“弘学养正·立德树人”办学实践探索
风骨
风骨
荷花
欠一杯不醉
文献馆员之解读
钱钟书三不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