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兴文
1.老舍:告诫自己型
1924年秋季,舒庆春从北京抵达英国,担任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讲师。在给学生上课之余,他见缝插针地写作,只到1926年就写出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在《小说月报》上连载时,第1期署名舒庆春,第2期起改用笔名老舍。在使用笔名的时候,老舍是这样分析的,他笔名中的老并非表示年龄大,而是含有永远的意思,与舍合起来就是永远忘我、聚精会神地干活。此后,老舍勤奋创作,又连续发表两部长篇小说《赵子曰》《二马》。在英国5年,老舍利用业余时间写出3部长篇小说,英国的教书生涯促使他成为著名作家。
回国工作后,老舍还是在上班之外拼命地写作,无论作品是否得到发表,每天他都要提笔。他常年勤奋笔耕,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他获得“人民艺术家”的崇高赞誉。
2.沈从文:表达志向型
15岁那年,沈岳焕参加湘西靖国联军第二军游击队,后来正式参军。在部队生活5年后,20岁时,他脱下军装前往北京,报考燕京大学国文班,他仅仅接受过小学教育,结果没有被录取。他渴望上大学,可惜文化有限,况且没有经济来源,最后只能在北京大学旁听。
汉语教授抑扬顿挫的讲课,让沈岳焕深受鼓舞,他发誓要从事文艺方面的工作。22岁时,他开始写作,并以笔名沈从文陆续在《晨报》《语丝》《晨报副刊》《现代评论》上发表作品,逐步踏上文学道路。在临近解放时,沈从文开始受到左翼文化界的猛烈批判,只得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文物研究。全国解放后,沈从文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
沈从文创作勤奋,总计出版40部作品,小说集24部、散文集10部、学术著作6部。沈从文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
3.巴金:怀念朋友型
1927年1月,李尧棠赴巴黎求学。在法国期间,除了大量阅读西方哲学和文学作品之外,他还时刻关心着中国,开始创作中篇小说《灭亡》。1928年8月,《灭亡》定稿后,李尧棠要在稿子上署名,他想选择两个笔画较少的字,代替自己的原名。当时李尧棠正在翻译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看到金字他就在稿纸上写下来。在继续寻找要用哪个字的时候,他突然得到朋友小巴在项热投水自杀的消息。小巴是中国留学生,李尧棠和他在法国合租住过几个月,虽然他们并非知音,可是作为同胞,彼此比较重视友情。心中惦记着朋友,李尧棠干脆在金字前面加上巴字,巴金随即变成他的笔名。
1928年12月,巴金从巴黎返回中国,在上海从事文学编辑与创作。他出版过多部作品,成为著名作家、翻译家。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他的忏悔和自省,他因此被称赞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4.艾青:告别姓氏型
18岁那年,中学毕业后,蒋海澄考取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后在校长林风眠的鼓励下,他前往巴黎勤工俭学,学习绘画,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最初抵达法国的时候,同学问蒋海澄的姓氏,他将自己的名字说出来,同学立即开始嘲笑。在尴尬中了解道,原来是同学将他的名字误听为蒋介石。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蒋介石便成为他的代号。遭到歧视和侮辱,蒋海澄的心里无比难受,很想与这个姓名彻底告别。
返回中国,蒋海澄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很快就遭到国民党逮捕。在监狱中蒋海澄写出很多诗,当他准备给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署名时,只写下蒋字的草字头,他就突然想到在巴黎遭受的嘲笑,赶紧停止。在他看来,蒋介石背叛革命,共产党人血流成河,自己也陷入国民党监狱受尽苦难,他觉得和蒋介石同姓很可耻。为了表达自己的痛恨,蒋海澄便在草字头下面打了叉,恰好构成艾字,他生于十二月,十、二、月3个字竖起来刚好组成青字,最终他确定用笔名艾青。
《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以笔名艾青发表后,引起轰动。艾青的作品笔触雄浑,感情深厚,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他曾荣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5. 柯岩:表决心型
18岁那年,冯恺在湖北希理达中学校刊上发表小说处女作《我的同窗》,促使她深深地热爱文学。在旅游的时候,冯恺看到岩石上的几棵小树,从岩石的缝隙里长出来,竟然长得绿绿的。小树顽强的生命,令冯恺深受感动,她确定取笔名柯岩,努力写出好作品。在取这个笔名时,冯恺是这样考虑的:“中国古人把绿绿的小苗称之为柯,岩就是大而坚硬的石头。岩石上是很难长出树来的,因此,凡是能在岩石上成活的树,它的根须必须透过岩石的缝隙寻找泥土,把根深深地扎入大地,它的生命力必将加倍的顽强。我知道写作是很难的事,取柯岩做我的笔名,表示决心终生扎根大地,终生奋力地攀登,从而使我的作品能像岩石中的小树那样富有生命力。”
随后,柯岩创作了大量诗歌、小说、报告文学,多次荣获全国各地的文学奖。她写的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让无数人热泪盈眶。柯岩陆续出版五十多部著作,被称为“20世纪中国文坛上全能式作家”。
6.二月河:多重意义型
1945年11月3日,凌解放出生于山西省昔阳县,他出生时人们正沉浸在抗日战争胜利和上党战役报捷、家乡获得解放的欢乐之中。父亲凌尔文是昔阳县武委会主任,凌尔文和几个战友经过研究,集体给孩子取名凌解放。凭借父亲和战友的分析,凌解放与临解放谐音,寄托他们盼望和迎接解放。
父母都是老八路,两岁时,凌解放便跟随父母过黄河南下,然后又经过几次辗转,最终抵达河南省南阳市定居。准备出版《康熙大帝》时凌解放考虑到,他创作的是长篇历史小说,而自己的名字叫作凌解放,作品历史,名字当代,看起来二者似乎不协调,于是想改用笔名,他开始顺着原名寻找思路。凌解放考虑到,他名字中的凌,是冰凌的意思,解放是指开春解冻,冰凌融解恰好是人们看到的二月河的景象,因此他确定在小说上署笔名二月河,表示春天来临。再次,凌解放还考虑到,二月河主要指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他取笔名二月河的第三个意义,是提醒自己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故乡。
(編辑/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