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本刊记者 黄琳暄 韩 彦
让蓝天陪伴我们每一天
——记郑州供电公司“煤改电”工作
文_本刊记者 黄琳暄 韩 彦
河南省省长陈润儿在2017年政府报告中提出“河南省PM2.5、PM10要分别下降15%左右,空气优良天数200天以上”的大气污染治理目标。
要让蓝天陪伴我们每一天,必须强化源头治理,加大电能替代力度,让锅炉“下岗”电能“上岗”。而实施“煤改电”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
2017年,郑州供电公司认真贯彻落实省电力公司推进电能替代工作的实施意见,紧抓郑州市持续打好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有利时机,通过政策引导进一步提高终端用电比例,破解城市雾霾难题。
电能具有清洁、安全、便捷等优势,近年来,我国多地纷纷出台电能代替政策,使清洁的电力资源得到更充分、更有效的利用。
我省大气污染形势严峻,大量散烧煤、燃油消费是造成严重雾霾的主要因素。据郑州环保机构估算,这一减排效应相当于种植4.6万公顷的森林,面积可覆盖整个郑州中心城区。
实施电能替代,用电就可以“打包交易”。所谓打包交易,就是配合政府出台电能替代用户替代电量作为增量集中打包,开展市场化交易的创新机制。对于2016~2017年实施电能替代的燃煤锅炉、燃煤窑炉、拥有燃煤自备机组企业等客户,符合参与条件的,将由各级供电公司协同当地发改委进行认定,由供电公司为其办理业扩报装手续,并与国网河南节能服务公司签订代理协议,通过“分表计量、集中打包”,作为一个整体参与直接交易,享受相关政策优惠。
郑州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张宏宇说,按照省里的政策,目前,“打包交易”后每度电的电价将在此前价格基础上优惠6分钱。据统计,自从今年3月电能替代“打包交易”工作全面启动实施后,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完成项目数72个,签订合同电量4.3亿千瓦时,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约2400万元。“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个受益者。
10月15日,在新郑市“好想你”公司烘干车间内,一排绵延数十米的设备引人注目,这些就是该企业刚刚投产的电烘箱。这些电烘箱用的是空气能泵,其工作原理就是把空气中的能量进行转换,从而制热或者制冷。
“这是一种电能替代技术。”新郑市供电公司营销部专责赵午滢介绍,“好想你”公司是新郑市第一家运用空气能泵的电能替代项目,也是全省示范项目。
此前,“好想你”公司一直采用传统的燃煤锅炉加热烘干红枣及延伸产品的方式。“以前,我们有两台燃煤锅炉,每年烧煤1.6万吨。”“好想你”公司一位负责人介绍,为配合大气污染治理,他们利用搬新厂的机会淘汰了燃煤锅炉,选择了空气能泵技术,按照烘干车间每月用1万度电来算,每度电能享受到6分钱的优惠,每月可以节省600元的电费。
随着采暖季到来,居民取暖方式的选择关乎空气污染指数的高低。郑州公司进一步推进“煤改电”工作,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减少大气污染。
按照郑州市政府相关规定,郑州地区鼓励居民采用电供暖方式,对“电代煤”居民户放宽阶梯电价,具体数额由供电公司核算上报政府后实施。针对郑州地区管道燃气不能覆盖区域加大“电代煤”工作力度,鼓励采用电能供热和电力驱动供热。郑州公司结合改造任务及用电需求,对户表以上配套电网进行建设改造,确保2017年10月底前区域内实现无煤化。
“我们这个老家属院住户大部分人年纪都比较大,家家户户基本都装了土暖气。今年,政府推行‘煤改电’,一家补贴3500元,供电公司用电也有补贴,我们准备装台冷暖两用的空调,冬天再也不用烟熏火燎了。”郑州市保全街家属院的张秀荣大妈今年已经76岁了,说起今年的燃煤采暖改造项目,赞扬声一直不停。
据了解,《郑州市2017年加快推进供热供暖实施方案》要求积极推进清洁能源供热。在集中供热和燃气管网未覆盖区域,市发改委负责督促各地采用电锅炉、碳晶、发热电缆、电热膜等电采暖方式替代燃煤采暖。郑州公司将加大城乡电网配套改造力度,以满足群众用电需求。
10月20日,记者从郑州公司营销部获悉,随着9月份实现电能替代电量19亿千瓦时,郑州公司已提前完成2017年16亿千瓦时的电能替代年度指标任务,预计年底可达20亿千瓦时。
同时,按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要求,郑州公司配合政府组织开展居民“煤改电”入户核查工作,确定郑州地区“煤改电”涉及170个村、5.1万户,配套电网工程总投资1.6亿元。落实居民“电代煤”优惠政策,2017年共5万“电代煤”用户享受到阶梯电价一档增加300千瓦时优惠政策。积极推广电能替代项目“集中打包”参与直接交易专项工作,截至9月份已向37家企业推广“打包交易”政策,有7家单位完成相关手续参与交易,其他用户也在陆续办理中。
据统计数据表明,郑州市煤炭消费量从2014年的2977万吨下降到2016年的2832万吨,下降幅度8.4%,煤炭消费占比由2010年的81.2%下降至2016年的73%,但比全国平均煤炭消费量高13%,郑州市一年消费的煤炭比北京高出近三倍,郑州市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煤改电”的市场潜力还有很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