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留柱,陈占友,鲁 鑫,赵卢平,张院江
(卢氏县农业畜牧局,河南 卢氏 472200)
卢氏县中小猪场猪病流行情况浅析
黄留柱,陈占友,鲁 鑫,赵卢平,张院江
(卢氏县农业畜牧局,河南 卢氏 472200)
按照省市农牧部门动物流行病学调查要求,2016年4~12月份,卢氏县农业畜牧局疫控中心随机在该县6家中小型养猪场户采集养殖环节病死猪病料,送河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PCR检测,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瘟、口蹄疫(O/A/亚I三型鉴别)、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猪细小病毒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猪弓形虫病等做病原学检测,目的是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评估卢氏县中小猪场猪病发生、流行情况,对今后猪病流行情况作出预警,指导养殖场户科学防控猪病,减少猪场损失,促进养猪业发展。这次共检测有效病料样品29份,检测结果如下:猪圆环病毒、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核酸阳性分别为22份、7份、3份,副猪嗜血杆菌核酸阳性15份,病原阳性率分别为75.9%、24.1%、10.3%、51.7%。
文中所称中小猪场是指存栏母猪5~50头、年饲养量50~500头、以养猪为主要职业和主要经济来源的农村养猪场户,代表该县农村主要养猪群体。据卢氏县农业畜牧局2016年底统计,全县中小养猪场户50个,生猪饲养量1.5万头。
猪圆环病毒病、副猪嗜血杆菌病成为该地猪发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猪瘟、猪口蹄疫、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流行性腹泻没有发病流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在少部分猪场发生。
猪传染性胃肠炎主要流行季节为寒冷的冬季和早春,3份阳性病料采集时间为9月份,在温暖季节出现猪传染性胃肠炎,提示养猪场户要转变观念,加强防控,防止阴雨天气造成猪舍潮湿,诱发该病。
此次检测涵盖了猪主要病毒性传染病和部分原虫病,能够反映卢氏县当前中小猪场猪病流行情况。猪圆环病毒病、副猪嗜血杆菌病为近年来流行的新病种,A型口蹄疫为2015年后新出现可引起地方流行性、未列入国家大面积强制免疫的一类烈性传染病,其他如猪链球菌病、猪丹毒、猪肺疫病也可引起猪发病,造成流行性,但属于二类细菌性传染病,养猪场户认识较早,症状相对明显,抗菌素治疗有效,未列入检测范围。
国家从2006年开展猪瘟、猪口蹄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强制免疫,2014年实行规模养猪场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贴,开展了政策性能繁母猪及育肥猪保险,实施了养猪场标准化改扩建补贴项目,先后组建成立了县级动物疫病防控中心,乡镇畜牧兽医站暨畜牧兽医执法中队,每个乡镇、行政村都聘用有乡级防疫员、村级防疫员,待遇纳入县级财政统一发放,建立起县乡村三级动物疫病防控网络,每年集中开展春秋两季动物强制免疫,平时做到月月补防。通过政策实施,部分养猪场享受到国家养猪场标准化改扩建项目补贴,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饲养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特别是以前严重影响中小养猪场户效益、引起猪病流行蔓延的猪瘟、猪口蹄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都是近年来主要流行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依靠自购疫苗免疫和加强饲养管理进行防控,检测结果说明中小养猪场户对国家非强制免疫病种防控基本到位。
随着养猪业的发展,新的病种不断出现,多病种叠加形成二重感染、三重感染,使猪病更加复杂;活猪运输、远距离引种及雾霾天气增加了猪病传播流行的机会;集约化规模化工厂式养猪、饲料霉变以及抗菌素滥用造成猪抗病能力下降,免疫力降低,容易成为易感动物;基层诊断猪病主要是凭经验用药,按症状治疗,缺乏先进的诊疗设备,治病缺乏针对性;同行间缺乏技术交流,不能及时了解掌握当地猪病发生、流行趋势;不注重流行病学监测和病原学检测,造成中小猪场养猪越多,养猪时间越长,猪病越复杂,越难治,很难做到猪病净化。中小猪场突击上马是因为看到高猪价带来的效益,中小猪场倒闭、退出大都是因为猪烈性传染病爆发造成猪只大量死亡。养猪的过程变成了与猪病斗智斗勇、不断学习进步的过程。猪病制约中小猪场发展,蚕食养殖场户效益,猪病造成中小养猪场户辛勤劳作与回报不成正比。
卢氏县为河南省西部山区县,中小养猪场户负责人文化程度多为初中以下,年龄40岁以上居多,农村留守人员及返乡农民工为主,家庭型养殖,不雇工,不计算工资,基础设施落后,猪圈多为水泥地面、砖墙、石棉瓦或彩钢瓦顶棚,夏天用遮阳网降温,冬天用塑料纸保温,饲料以玉米、豆粕添加氨基酸、微量元素的预混料为主,猪只自由饮水,以自繁自养为主,外购仔猪育肥为辅,饲养品种多为引进的杜洛克、长白、大约克以及与本地豫西黑猪杂交猪,国家强制免疫疫苗由乡镇畜牧兽医站发放,中小养猪场户自行免疫,其他疫苗根据自己猪场疫病流行情况自购,疫苗免疫程序、免疫次数、剂量大小等根据自己对疫病认识而定,没有统一标准,没有对猪病流行特点、诊断方法、防控措施进行深入研究,不能做到生活区与生产区分开,不能做到母猪与育肥猪分开,不能做到全进全出,不注重消毒,场内大都养猫、养狗,基础设施差埋下疫病流行隐患,认识不到位造成猪病难防难控。
从以上检测结果分析猪圆环病毒病、副猪嗜血杆菌病已经在卢氏县形成地方流行性,农牧部门已将检测结果和防控方案及时告知养猪场户,但大部分养猪场户对猪圆环病毒病、副猪嗜血杆菌病认识不足,不注重防控,势必继续流行。
从2017年开始国家调整了畜禽强制免疫病种,除猪口蹄疫继续实行强制免疫外,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实行自主免疫,极易造成养猪场户麻痹大意,放松对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防控,可能会引起局部流行,造成经济损失。
由于猪圆环病毒病主要感染6~12周龄仔猪,其特征是引起淋巴系统疾病、渐进性消瘦、呼吸道症状,造成患猪免疫机能下降、生产性能降低;主要临床症状为仔猪先天性震颤、断奶猪消瘦、呼吸急促、咳喘、黄疸、腹泻、贫血等。可用猪圆环病毒病灭活苗进行免疫,仔猪2~3周龄首免,1 ml/头,间隔2 w后以同样剂量加强免疫1次,或21日龄,2 ml/头,一次肌肉注射,母猪3个月普防1次,2 ml/头,肌肉注射,每年普防4次;副猪嗜血杆菌病为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的细菌性传染病,主要引起以肺的浆膜和心包以及腹腔浆膜和四肢关节浆膜的纤维素性炎为特征的呼吸道综合征。可用副猪嗜血杆菌病灭活苗进行免疫,不论猪只大小,每次肌肉注射2ml,母猪半年普防1次,仔猪2周龄后首免,间隔3w后加强免疫1次。
为猪提供舒适干燥圈舍、适合各生长发育阶段需要的全价饲料,尽量干净的空气,洁净的饮水,合理密度,让猪处于健康状态,尽量少得病,制定合理的传染病免疫程序,并按程序要求严格落实,减少高温、冰冻、潮湿等极限气候条件应激,配合适当中药防控细菌性继发感染,加强饲养管理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力所能及提高猪舍等硬件设施。
利用现代生物学技术进行病原学检测,依据检测结果快速确诊猪病,减少治疗用药的盲目性;根据抗体检测和抗体水平高低及其整齐度,科学合理制定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
养猪不能盲目跟风,不能急功近利,不能以套取国家项目为目的。要树立把养猪当成毕生追求的事业来做,一生只做一件事,通过不断向书本、向前辈学习,在实践中探索、积累经验,提高猪病防控技术;结合资金实力,适度规模经营;科学研判,把脉市场,适时销售,注重环保,加强消毒,可有效减少疫病发生与流行。
河南省全力推进2017年粮改饲试点工作
近日,全省粮改饲试点工作推进会在郑州召开。各有关省辖市畜牧局主管局长,各试点县(市、区)畜牧局局长,省畜牧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省畜牧局党组成员杨文明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强调,今年国家安排我省粮改饲试点项目补助资金1.6亿元,下达任务为粮改饲面积80万亩、全株青贮240万吨。为做好今年的粮改饲试点工作,省畜牧局与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了《河南省2017年粮改饲工作实施方案》,将全省试点县范围扩大到43个,并确定了“2017年,全省粮改饲面积达到91.4万亩以上,收贮优质饲草料275万吨以上,基本实现奶牛规模养殖场青贮玉米全覆盖,进一步优化肉牛和肉羊规模养殖场饲草料结构”的工作目标。
会议要求,切实发挥好项目资金的杠杆作用,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要科学编制实施方案。各地要认真学习领会《河南省2017年粮改饲工作实施方案》,结合当地实际,组织制定具体的县级项目实施方案,明确实施主体、目标任务、质量标准和推进措施,确保试点项目顺利推进。二要扎实落实实施主体。各试点县要选择一批规模养殖场和饲草种植收贮加工企业作为实施主体,并与各个实施主体签订粮改饲项目目标任务书,将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实施主体。要组织实施主体与周边种植户签订青贮收购协议,发展订单生产,做到“三落实”,即落实种植地块、落实种植面积、落实收购数量。要组织有条件的实施主体积极流转土地,发展饲料作物种植,实现全株自贮自用。三要认真开展技术服务。省、市、县粮改饲技术服务专家团(组)要继续发挥作用,重点针对全株青贮“种、管、收、贮、用”五个关键环节,搞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四要加快完善青贮设施设备。各试点县要对照目标任务,提前组织项目单位查验收割设备、运输车辆、青贮设施、贮存能力,必要时可以利用粮改饲试点项目资金,进一步配备完善设施设备。同时要积极培育本地的专业青贮公司,鼓励公司化运营。五要认真解决流资不足问题。各地畜牧部门要积极与省担保公司做好对接,同时也要协调地方金融部门与实施主体搞好衔接,多渠道解决企业流资不足问题。六要严格核查全株青贮数量。重点核查补助对象全株青贮完成的数量和质量,核准相关数据,核定补贴资金。七要切实搞好督导检查和绩效考核。对完成任务好的县市,要通报表彰并在安排下年度资金计划时予以倾斜,对完不成任务的试点县,要通报批评并调减下年度资金计划,对拖全省任务后腿的县要查明原因,根据情况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S858.28
B
1004-5090(2017)10-0035-02
2017-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