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艳 常富业 赵宇
·学术论坛·
浅析脏气郁滞在抑郁症发病中的关键作用
齐国艳 常富业 赵宇
中医认为抑郁症是由七情所伤,情志不遂,脏腑阴阳气血失调等病因造成的。这与气机郁滞,特别是脏气郁滞失和、脏腑功能失调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从心、肝、脾、肺、肾五脏分别论述脏气郁滞在抑郁症发病中的关键作用。指出在治疗抑郁症的同时,可以考虑通过调理脏气的方法,以“调理脏气”为总则,针对脏气郁滞辨证施治,即开心气、疏肝气、理脾气、宣肺气、通肾气,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新的治疗思路。
脏气郁滞; 抑郁症; 调理气机; 五脏
抑郁症以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运动抑制为主要症状,临床上常伴有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身体部位的疼痛等躯体症状,属于中医郁证范畴。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郁症发病的基本病机为气机郁滞,但多集中于肝气郁滞、肝失疏泄这一单一脏腑,对于其他四脏的认识,则多局限于脏气虚弱,神无所生,故对于郁症的治疗多采用疏肝理气、补益心脾、滋养肝肾等方法[1]。对于五脏脏气郁滞导致郁症的发病,缺乏系统的研究。“郁”的提出源自《黄帝内经》,如“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证治汇补·郁证》云:“郁病虽多,皆因气不周流,法当顺气为先。”《医方论·越鞠丸》中亦说“凡郁病必先气病,气得流通,郁于何有?”《内经》将情志活动归属于五脏,并指出“五脏藏五神,五脏病则神不安”。在生理关系上,气聚则神生,气动则神至,神寓于气,气以化神,气充则神旺,气调则神明[2]。抑郁症的发病离不开“五脏主五志”,对抑郁症的治疗要从整体把握[3],而气机郁滞,特别是脏气郁滞失和、脏腑功能失调在抑郁症发病中起着关键作用。故在治疗抑郁症的同时,可以考虑通过调理脏气的方法,即开心气、疏肝气、理脾气、宣肺气、通肾气,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1.1 心气郁滞是导致抑郁症发病的基本病机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中医认为心藏神,主神志、主血脉,为五脏之大主,情志之君脏,精神之所舍。心神统帅五脏神,调控人体的情绪反应、精神意识活动。明·张介宾《景岳全书·郁证》指出:“凡五气之郁,则诸病皆有,此因病而郁也;至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在《类经·疾病类》中指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并该意志,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唯心所使也”。血液为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人的神志活动以气血为其物质基础,故《素问·八正神明论》说:“血气者,人之神。”心主血脉,血液运行,营养周身,正是因为心有主血脉的生理功能,所以才具有主神志的功能,这是心主神志的理论依据。同时,血液的运行离不开气的推动,气能行血。宋代杨士瀛说:“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仁斋直指方论》指出心气之推动是气能行血的表现。故心气郁滞,不能行血,气血运行失调,必然影响心藏神、主神志的生理功能,导致人七情、五志受损,郁从中生,人体出现抑郁症状。抑郁症患者常伴有心悸、胸闷、不寐等症状,也多由心气郁滞导致。吕富荣等[4]通过实验研究,以养心开郁片益气养心,舒心解郁,在治疗心神郁闷、失眠多梦、淡漠无欲、心悸气短等症方面,疗效显著。心为五脏之大主,统帅五脏神,《灵枢·口问》云:“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故心气郁滞是导致抑郁症发病的基本病机。
1.2 治疗上注重“开心气”
在治疗上,当以开心气为基本原则,指导临床用药,达到开心气解郁的功效。代表方剂为开心散[5](《千金方》),药物组成为人参、茯苓、菖蒲、远志。人参补五脏除邪气,开心益智,茯苓补心以通肾,远志补肾以通心,菖蒲开窍启闭宁神,远志、菖蒲共用,又能交通心肾,共奏开心益肾健脑宁神之效,四药共用,解郁之力增强。在开心气的基础上,交通心肾,安五脏之邪气,有“开心散一出,抑郁症全无”之誉。临床上常用的开心气的药物有菖蒲、远志、人参、茯苓、川芎、合欢皮、郁金、苏合香、冰片、檀香、酸枣仁等,疏通心气,交通心肾,达到开心气解郁之功效。
2.1 肝气郁滞是导致抑郁症发病的核心病机
人的情志活动不仅与心神关系密切,还与肝息息相关。《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肝者,魂之居也。”肝藏魂,喜条达而恶抑郁,主疏泄,调气机,管理情志活动。元代医家朱丹溪指出:“司疏泄者,肝也。”故肝的主要生理功能在气机、血量、情志的调节方面。人的情志,以气血为根本,而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故能调畅情志。肝在志为怒,怒则最易引起气机不畅。肝主疏泄功能正常,气血调畅,人的精神情志才能正常,而肝失疏泄,气血不调,则可致情志失调,主要表现在肝的疏泄功能太过或减退,临床表现即为现代焦虑和抑郁的症状。肝气郁结,易出现郁郁寡欢、疑惑焦虑、甚或易悲易哭等表现,故有“治郁先治气,调气要先治肝”之说。又有“木郁达之”的著名治法,对临床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郑景莉[6]认为抑郁症乃气机郁滞所致,临床用丹栀逍遥汤加减治疗,理气解郁,疗效显著。故抑郁症病机是气机郁滞,而气机郁滞中又以肝气郁结为核心,故肝气郁滞是导致抑郁症发病的核心病机。
2.2 治疗上注重“疏肝气”
临床上,以肝气郁滞所致抑郁症最为常见,治疗上,以疏肝气为指导,代表方剂为柴胡疏肝散加减[7-8],柴胡、香附、枳壳、陈皮疏肝解郁、理气畅中,郁金、青皮、紫苏梗、合欢皮调气解郁,川芎理气活血,芍药、甘草柔肝缓急。本方疏肝理气,安神解郁,活血止痛,适用于肝郁不舒之证,现临床应用较为广泛。若肝气郁而化火,则多选用丹栀逍遥散加减[8-9],柴胡、薄荷、郁金、制香附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健脾祛湿,牡丹皮、栀子清肝泻火。临床上的疏肝解郁药物有柴胡、香附、郁金、合欢皮、青皮、芍药、川楝子、青木香、香附、佛手、玫瑰花等,疏通肝气,调节郁滞,均为临床治疗抑郁症的常用药物。
3.1 脾气郁滞是导致抑郁症发病的主要原因
抑郁症发病除伴有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运动抑制这三大主症外,还常伴有腹泻、便秘、胃痞等病症,多数表现在不思饮食、大便时干时溏、脘腹胀满、疲乏无力、消瘦、不寐等,这与思则气结、脾气郁滞,运化功能失调有很大关系[10]。《黄帝内经》云:“脾在志为思,思则气结。”思虑过度,会引起身体不适。抑郁症患者多思多虑,中焦气滞不调,结滞不通,影响升降功能。《类经·卷十五》说:“脾忧愁不解而伤意者,脾主中气,中气受抑则生意不伸,故郁而为忧。”《素问·举痛论》云:“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脾伤气结则致气机郁滞不利。易恼怒、思考的人,情志多有不畅,怒气集于肝,思气伤于脾,易致气机升降失常,故这类患者常合并恶心、呕吐、胃脘不适。思虑过度无益于健康,最主要的是导致气机失调,肝脾之气结滞。脾脏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脾以升则健,胃以降为和,脾气郁滞,则五脏之气升降失调。脾失健运,则气血均不足,人思维活动则易受影响。傅义等[11]认为,情志的物质基础为气、血、津液,脾为后天之本,是化生三者的源泉,由此推断脾为情志之源,说明了脾在抑郁症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脾是受情志因素影响最大的脏器之一,脾气郁滞则藏意主思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则不能正常调控情感活动,日久导致“思则气结”,郁于体内,各脏腑受损。“思则气结”是抑郁症发病的始动环节,脾气郁滞是导致抑郁症发病的主要原因。
3.2 治疗上注重“理脾气”
脾气郁滞,升降失司,在治疗上以理脾气为指导,消导化积,理脾解郁,代表方剂为枳实导滞丸[12],采用“通因通用”之法,以大黄攻积,枳实行气除胀满,黄连、黄芩清热燥湿,茯苓、泽泻、白术、神曲健脾利湿,消食和胃。脾胃之气顺通,则升降平衡,气机调顺,郁症自愈。常用理脾气药物有山楂、陈皮、枳实、木香、沉香、青木香、香附、佛手、香橼、大腹皮、柿蒂、莱菔子、小茴香等,疏理脾气,行气消胀,在临床中应用广泛。
4.1 肺气郁滞是导致抑郁症发病的必要条件
肺主一身之气,对人体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具有调节作用。《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气膹郁,皆属于肺”,强调了气机郁滞不畅与肺有关。而肺气郁滞,则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异常,影响着人的整个生命活动。清代季楚重也曾明确指出郁证为肺失宣发所致:“所谓郁者,清气不升,浊气不降也。然清浊升降,皆出肺气,使太阴失治节之令,不惟生气不升,收气亦不降,上下不交而郁成矣。”对于肺气郁滞导致抑郁症的发病作了进一步的解释。肺气顺则五脏六腑之气亦顺,肺以降为顺,肺气郁滞不通,不能抑制心火上炎,而不能收心火下行与肾水相交,心肾不交,水火不能相济,则出现心悸心烦,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等抑郁症状。肺藏魄,在志为忧,肺主气,所以悲伤、忧愁则伤肺,反之,肺气郁滞,则人体不能承受悲伤情绪的打击,从而产生抑郁表现。马云枝从肺在志为忧角度出发,从益肺宣肺角度论治抑郁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13]。叶天士“开降肺气”及“用药以苦辛凉润宣通,不投燥热敛涩呆补”之治法,对于肺气郁滞所致郁症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宣通肺气,调控一身之气,从而达到治郁的目的。“肺主一身之气”,而肺气郁滞是导致抑郁症发病的必要条件。
4.2 治疗上注重“宣肺气”
胸中气机不畅,气不行则郁不解,故宜行气解郁,代表方剂为半夏厚朴汤加减[14],厚朴、紫苏理气宽胸、开郁畅中,半夏、茯苓、生姜化痰散结,辛苦合用,辛以行气散结,苦以燥湿降逆,使郁气得舒,达到宣肺解郁之功。以宣肺开郁之法为总则,灵活运用宣肺、清肺、降肺、润肺等药物以宣利肺气,通畅气机药物如紫苏叶、麦冬、桔梗、紫菀、百合、杏仁、黄芪、半夏、厚朴、陈皮、枳实、香附、佛手、绿萼梅、香橼等[15]。气顺则胸闷逐渐得到缓解,抑郁情绪自然得到好转。
5.1 肾气郁滞是导致抑郁症发病的根本原因
抑郁症的发病与肾脏也有密切的关系,肾藏精,为封藏之本,主纳气,由于肾藏精为一身之本,肾气就成为一身之气,肾气郁滞,对于全身生理活动都有很大的影响。肾在志为恐,藏志,《素问·举痛论》曰:“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指人在恐惧状态下,使气迫于下焦,受惊则气机紊乱,心神不定。此均可导致肾气郁滞不通,则一身之气紊乱,肾不纳气,肾肺不调,即《类证治裁·喘证》云:“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肾气郁滞,则藏精功能受损,肾阴肾阳虚衰,滋养、温煦全身脏腑组织器官的能力减退,则出现抑郁症的典型表现,即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行动抑制,并伴发兴趣阻滞、性欲减退等表现。肾气阻滞,不能与心火相济,导致心肾不交,水火不济,则出现心悸心烦,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等抑郁症状。马秋平等[16]通过益肾调督针法,调节督脉经气,调理肾气肾精,在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肾在志为恐,抑郁症患者有恐惧多疑的表现,相反,长期生活在恐惧中,也易导致肾气郁滞,不能调控情感活动,肾气郁滞是导致抑郁症发病的根本原因。
5.2 治疗上注重“通肾气”
肾气郁滞不通,则心肾不交,夜寐不宁,故治以交通心肾,使水火相济,升降协调,则阴阳相应。代表方剂为交泰丸[17],以黄连清心泻火制约心阳,以肉桂温补下元扶持肾阳;去心火则心阳降,扶肾阳则肾水上。水火相济,交泰之象乃成,夜寐不宁,焦虑抑郁等症便可自除。黄连入心,肉桂入肾,两药同用,则心肾既交,水火既济,标本兼顾,阴阳平衡,上下同治。常用的通肾气药物有石菖蒲、远志、沉香、乌药、刀豆、附子、肉桂、五味子、茯苓、肉桂等,通利肾气,调节五脏之气,临床上治疗肾气郁滞所致抑郁症,常多选用此类药物。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抑郁症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严重影响了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寻求有效的对抑郁症治疗的方法,是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代中医对抑郁症的发病病机多责之于七情所伤、情志不遂、脏腑阴阳气血失调等,以气机郁滞为其基本病机。本文以五脏生理功能、生理特性等为基础,全面地阐释了五脏脏气郁滞在抑郁症发病中的关键作用。临床治疗当分别从五脏脏气郁滞入手,以“调理脏气”为总则,针对脏气郁滞辨证施治,达到开心气、疏肝气、理脾气、宣肺气、通肾气的目的,从而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抑郁症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新的治疗思路。
[1]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73-380.
[2] 郭霞珍.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96.
[3] 胡海燕,徐志伟,敖海清,等.对抑郁症与五脏关系的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8):61-63.
[4] 吕富荣,盖海云,孙建宁,等.养心开郁片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和脑内5-HT、NE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1,32(3):365-367.
[5] 杨书彬,杨绍杰,卢春雪,等.中药开心散抗抑郁症的机制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16,4(1):79-81.
[6] 郑景莉.丹栀逍遥汤加减治疗抑郁症34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l0,32(1):59.
[7] 杜利峰.中西医结合治疗卒中后抑郁症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2):311-312.
[8] 侯献兵,刘明月,陈春兰.中医疗法干预气郁体质研究概况[J].中医学报,2015,30(8):1221-1223.
[9] 赵振武,顾丽佳,郭蓉娟,等.肝郁化火证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6):2050-2053.
[10] 白云,李敬林.中医从脾论治郁证[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5):117-118.
[11] 傅义,陈冰.从脾胃论治情志疾病述略[J].中医药学刊,2001,19(7):320.
[12] 邹贤德.胃脘痛辩证十法[J].河南中医,2008,28(6):32-33.
[13] 张改,佘振垒,张晓阳,等.马云枝从肺在志为忧治疗抑郁症经验[J].现代中医药,2016,36(4):4-5,14.
[14] 温桂荣.半夏厚朴汤治疗杂病探微[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4):1143-1145.
[15] 刘娜,张伟.从“肺主悲”探讨胸闷变异性哮喘合并抑郁症[J].山东中医杂志,2016,35(5):337-380.
[16] 马秋平,庞勇,吉思.益肾调督针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评价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6):1319-1322.
[17] 于春泉,王怡,高杉,等.交泰丸不同配比抗抑郁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6):225-228.
(本文编辑: 禹佳)
煤炭总医院128人才计划(G-2012-01)
063000 唐山,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院[齐国艳(硕士研究生)、赵宇(硕士研究生)];煤炭总医院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心(常富业)
齐国艳(1989- ),女,2014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E-mail:qiqiguoyan@163.com
常富业(1966- ),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心脑血管病、神经内科疑难病及中西医结合老年病的研究。E-mail:changfuye@163.com
R749.4
A
10.3969/j.issn.1674-1749.2017.04.020
2016-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