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载万安方》经方内容探析

2017-02-28 06:25王文娟肖永芝
环球中医药 2017年4期
关键词:万安仲景经方

王文娟 肖永芝



·文献研究·

《覆载万安方》经方内容探析

王文娟 肖永芝

《覆载万安方》是日本大型汉方医学全书。书中有丰富的辨治伤寒病证的内容,除来源于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外,大量征引了中国元以前医家对伤寒学说的研究和实践成果,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经验进行阐述。其特色主要体现在经方的适应病证广泛,辨证明确,加减化裁,灵活施用,对药物炮制、方剂煎服、疗效判定、合方及剂型运用等也有独特的阐发,是该书最有特色的内容之一,较好地传承和发展了仲景学术,对日本后世的经方研究与运用具有一定的影响。

覆载万安方; 经方文献; 临床运用

《覆载万安方》是日本著名的大型医学方书,为镰仓时代(1185~1333年)著名僧医梶原性全撰成于嘉历二年(1327)。其内容大多引自中国元代以前的医籍文献,并根据当时日本的常见多发病证,结合作者自己的临床经验整理汇编成书。书中载录了大量仲景经方的内容,这些经方适应证涉及内、外、妇、产、儿科疾病。全书共62卷,其中卷6~8专门论述伤寒;在卷31~38的妇科卷及39~49的儿科卷中,对妇人、小儿伤寒也有专门论述。笔者现就《覆载万安方》中所载仲景经方的内容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考证,借此窥视日本镰仓时代经方的流行和临床运用情况,思考当今中国中医经方理论研究和临床运用的一些问题。

1 《覆载万安方》经方部分的文献渊源和载录情况

《覆载万安方》中的经方内容大多引自中国元以前的医籍文献,且大部分经方内容都在方名或证候旁明确标明文献的出处, 笔者以此为线索可以整理和归纳其文献来源及引用情况,经粗略统计,其所引文献只有很少数是直接引自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大部分内容则是摘录于历代医籍中关于经方内容的记载;又考虑到尽管其文献来源十分广泛,但作者在摘录各医家文献时具有一定的原则和规律,故笔者将《覆载万安方》中的经方内容与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对照,以此来总结作者撰写该书经方部分的原则和规律。

1.1 经方部分的文献渊源

《覆载万安方》所载经方内容多数出自《圣济总录》《外台秘要》《可用方》《全生指迷方》《仲景伤寒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伤寒一览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易简方》《南阳活人书》《究原方》《本事方》《医学全书》《大全良方》《千金方》《必用方》《张涣》《事证方》《魏氏家藏》《胡氏家传》《翰良方》等医籍。由此可见,其所引用的文献来源范围广泛,不仅有《千金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圣济总录》之类的大型方书,也采辑了历代很多鲜为人知的医家的经验方书、家传方书等。其中直接标明引自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经方内容很少,大多数是间接转引自其他医籍,说明梶原性全非常注重博采众家之长,重视学习各个医家运用经方的有效经验,并亲自尝试验证其治疗效果,然后归纳总结,撰入书中。尽管当时的日本已有中国宋版《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传入,但作者并没有直接照搬原书原文,书中的相关内容大多摘录于前人运用经方的经验总结,不仅丰富了经方的内容,也利于后世医家学习借鉴。

《覆载万安方》除大量引用中国医籍的内容外,也不乏有作者亲身运用经方的临床经验与疗效的记载。例如:《覆载万安方》卷六“伤寒时行疫疠不问表里日数阴阳通用诸方”载:“私云:伤寒治方,以麻黄发表热,谓之发汗;以大小承气汤下里热,谓之下药;如正气散、养胃汤、香苏散等发微汗,徐徐退表热,谓之和解;以大小柴胡汤、竹叶石膏汤等,取微利,除里热,谓之稳当也。是则非猛利攻击之剂,即正气顺理之法矣。若遇变转异证,病家临时施治,勿刻舟胶柱焉。”[1]133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充分借鉴中国古医籍文献精华的基础上,又加上了自己的临床用方经验,对《覆载万安方》经方部分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整理、归纳和总结。

1.2 经方部分的载录情况

据笔者粗略统计,《覆载万安方》全书引录仲景之方70余首,重复引用次数达700余次。其中,《覆载万安方》卷六至卷八专门论述伤寒,记载了40余种伤寒病证,其文献来源多数并非直接引自张仲景《伤寒论》或《金匮要略》,而是间接转引自其他医籍,所载经方共30余首。此30余首方,在卷六至八的3卷中被反复使用,累计达190余次。此外,《覆载万安方》中妇科和小儿科卷中也有专门治疗妇人伤寒和小儿伤寒的经方,上述内容多为临床常见疾病及常用经方。

笔者将《覆载万安方》中涉及经方的部分与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相关内容两相对照后发现,作者并未完全照搬仲景原文,而是采辑历代医家运用经方的经验,通过总结汇编而成。首先,《覆载万安方》中经方内容的编写体例是按病分门,门下列证,据证出方,强调方证相对,不同于仲景《伤寒论》按六经病证以条文方式编排。其次,《覆载万安方》所载经方数量仅为《伤寒》《金匮》原书经方数量的五分之一。再者,《覆载万安方》所载经方病证,仅摘录了仲景所列方证的一部分。例如,考察两者有关“伤寒可下病脉证”的辨证论治和方药,《覆载万安方》卷六“伤寒可下候”仅遴选出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柴胡汤4首经方的辨证和方药[1]153-159;而张仲景《伤寒论》“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则列述了44法及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柴胡汤、大陷胸丸、抵当汤、抵当丸、茵陈蒿汤、十枣汤、桃核承气汤、大陷胸汤共11首方的辨证论治及方药[2]195-196。由此推断,《覆载万安方》的作者是有目的地选择了日本当时常见多发病证及相应的经方来编纂的。

2 《覆载万安方》经方部分的特点

《覆载万安方》经方部分的编写形式相对来说更方便读者学习和研究,书中关于经方运用的记载全面而详细,主要涉及经方适应证、药物组成和配伍、加减化裁、药物剂量、剂型、煎服法、药后反应、禁忌事项等方面的问题。对此,笔者将从编写特点和经方运用特点两个角度分别展开论述。

2.1 经方部分的编撰特点

首先,同一首经方引自多部文献。如《覆载万安方》卷四十二“小儿四”下所列:“黄芩汤《活人书》、《三因方》治赤白。黄芩一两半,芍药、甘草各一两。上三味咀,每服五钱,枣一个,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1]1073作者明确标出所引黄芩汤方出自宋代朱肱《活人书》及陈言《三因方》,十分方便读者查阅、比较,也便于后人考证、研究。

此外,一首经方在原有证候方药、药物剂量、药物炮制、煎服方法及加减变化下面,又另外罗列出多部医籍对该方的服法、加减、注意事项等问题的补充。如在《覆载万安方》卷一“通用药诸方”下,在小续命汤完整的脉证方药下,又对该方的用药选择及服药禁忌等有所补充,即“《深师录验方》有白术,不用杏仁;《救急方》无川芎、杏仁;《延年方》无防风;《崔氏》《外台方》不用防己。忌猪、冷水、海藻、菘菜、生葱……”书中对小续命汤的补充论述还有很多,分别来源于《千金方》《叶氏方》《外台方》《事证方后集》《简易方》《局方》《百一选方》《究原方》《大全良方》《无倦斋卫生良剂续》《备急方》《伤寒一览》《魏氏家藏》《杨仁斋直指方》等医籍[1]37-38,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以上编写特点,体现出作者梶原性全已经掌握了大量相关中国医学文献,对经方谙熟于心,且非常重视吸取仲景之后众多经方家的研究发展和用方经验。

2.2 经方运用的特点

《覆载万安方》中的经方运用,除遵循仲景经方的基本法则之外,其主要特色在于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而“灵活施用”。现具体论述如下。

第一,明确的辨证要点,强调“方证相对”。如《覆载万安方》卷三“中风寒热”下葛根汤方载:“治中风项背急强,洒淅寒热,无汗,渴。”[1]87-88指出了太阳中风葛根汤证的主证以项背强、寒热无汗、渴为关键要素。

第二,加减化裁,灵活施用。在《覆载万安方》卷六“伤寒可下”中,记载了大承气汤方的加减变化:“若脉迟而滑,汗出身重,时发潮热,并得病二三日,无太阳证,烦躁,心下硬,下利后谵语者,去芒硝,名小承气汤。或发汗不解,蒸蒸发热,温温欲吐,胸中痛,大便反溏,反吐利后腹胀,厥烦谵语,去厚朴、枳实,入甘草半两、芒硝一分煎,名调胃承气汤。或结热膀胱,如狂状,下血,小腹急结者,去厚朴、枳实,加桃仁十二粒,桂、甘草各半两,芒硝一分,名桃核承气汤。”[1]155

第三,部分经方的药物剂量会有变化,或整体药量发生变化,或方中某些药物剂量有所变化。如《覆载万安方》卷八“伤寒发黄”茵陈蒿汤方为:“茵陈蒿六两,栀子五十个,大黄生,三两。”[1]201而《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茵陈蒿汤方为:“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2]135其中,两书中该方茵陈蒿的剂量相同,但前者栀子、大黄的用量比后者剂量偏大。

第四,重视药物的炮制。相关部分对药物的炮制法从简单到复杂的都有记载,有:煮、碎、去根节、去粗皮、炒、生用、姜汁制、去穰、麸炒、研、炙、煅、煨、酒浸、烘焙、制霜、淬等多种炮制法。

第五,重视方剂的煎服法。经笔者粗略统计,相关内容对经方所用的煎法主要有:水煎、先煎、去滓再煎、后下、包煎、另煎和烊化等;涉及到的服法主要有:晨服、不拘时服、温服、热服、冷服、顿服、频服、冲服以及一些辅佐措施如用热姜粥服,黄酒送服等。

第六,依据药后反应判定疗效。《覆载万安方》卷八“伤寒发黄”茵陈蒿汤方又载:“……三五服后,小便当利如皂荚汁者,其黄乃愈。”[1]201从中可知,如皂荚汁状的尿液排出是湿热毒邪外泄之象,是直接判定治伤寒发黄疗效的简捷方法。此外,书中还有诸如“出汗乃愈”“下宿食乃愈”“得小便利者乃愈”“当手足温或汗乃愈”等记载。

第七,使用合方。将两首以上的经方相合而用,是很多经方家在临床治疗复杂病证时通常采用的方法。在《覆载万安方》卷一“通用药诸方”中也有所体现,例如:“《魏氏家藏》云:治脚气肿痛,小续命汤与四物汤合煎服,尤有效,号双和汤。”[1]37-38卷三十一“妇人一”中“妇人血风劳气”下亦载:“《大全良方》第三、第四云:《局方》中风篇中,排风汤、小续命汤治血风劳气,月水不调,闭塞不通,尤有神验。与四物汤可并用。”[1]851

第八,剂型丰富。《覆载万安方》所载经方,囊括了汤、散、膏、丸、丹、酒等剂型。

第九,适应病证广泛。《覆载万安方》所载经方适应病证,涉及内、外、妇、产、儿科等方面的病证,并通过对经方的灵活加减化裁,其适应症范围进一步扩大,充实了妇科和儿科伤寒病的治疗方法。

第十,关注到唐、宋两代度量衡的差异。《覆载万安方》卷三十一“妇人淋涩”中记载:“私云:麝香、乳香少许者,《幼幼新书》云:不足于一分者,谓之少许云云。一二铢,三四铢以内也。……一合者,《本草》有升合之评,曰:升者,作升之法,上径一寸,下径六分,深八分云云,是合也。此合十合为一升,但是唐朝升也。宋朝升以古三合为今一合,以古三升为今一升。是《三因方》《幼幼新书》说也。仍今牛膝一合者,彼《本草》三合为一合矣。又《三因》云:一大盏准一升,一中盏准五合,一小盏准三合。是又《本草》三合为一合,以十合为一大盏等也。《升合论》性全有一卷抄,可见于彼,不可致妄意也。”[1]865

第十一,注重辨别易混淆证候。如《覆载万安方》卷六“伤寒门总疗上”,详细分析了伤风与伤寒在临床表现和方药用法方面的区别。云:“如头疼发热,人总谓之感冒,不知其脉浮盛,其病恶风自汗,其证则曰伤风,治法当用桂枝。若其脉紧盛,其病恶寒无汗,其证则曰伤寒,治法当用麻黄。或二证交攻,则两药兼用。倘脉之不察,证之莫辨,投伤寒以桂枝,投伤风以麻黄,用药一误,祸不旋踵。王硕以还,不分伤寒、伤风,总一谓之感冒。王硕以汗有无而分于两伤之后,无桂枝、麻黄之谬耳。”[1]123

从《覆载万安方》经方运用的特点可以看出,作者梶原性全十分重视经方运用的每一个环节,强调方证相对,灵活加减化裁,注重吸取前人用方经验,重视历代医家的经验方和家传秘方等,对于提高运用经方治病的技巧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覆载万安方》的经方内容秉承和汲取了仲景经方的灵魂与精华,同时综合各家对仲景经方的创见,从多个侧面阐发了其所引经方的真实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对仲景经方有所发展。

3 对现代经方研究的启示

众所周知,国外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历史悠久、内容比较系统、成效较为显著的当数日本。中日两国医学交流在唐宋元时期空前频繁,仲景学说和经方研究在日本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播和继承,而《覆载万安方》较为系统地发掘整理了14世纪以前仲景经方的部分内容,折射出当时伤寒学说在日本的传播及临床运用情况。《覆载万安方》一书,被日本医家视为瑰宝。书中在对仲景经方的传承与发展上,有许多内容值得现代中医深入学习、研究、借鉴,并为我所用。

例如,《万安方》卷六下十一“伤寒后不思食”篇中记载:“理中丸治伤寒后脾胃虚冷,不入饮食。”[1]162《万安方》卷七伤寒诸证异类中八“伤寒霍乱”篇记载:“理中丸治伤寒后霍乱吐利,寒多,不喜饮水。”[1]180以及《万安方》卷八上伤寒诸证异类下九“伤寒后劳复”篇云:“大病瘥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1]216对比现代理中丸的临床运用情况,根据白钰、陈永灿对理中丸临床应用概况的研究,结果表明理中丸可治胸痹,具有温中驱寒、健脾益气的作用。结合现代医学的观点,该方还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如口腔溃疡、心力衰竭、慢性支气管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盆腔炎等疾病,经过临床验证,其疗效值得肯定,而对于眩晕、呃逆、便秘、牙痛、多涎症、浮肿等病证亦有较好的疗效[3]。由此可以看出,两者都体现出只要是中焦虚寒的辨证明确,便可投理中丸,这对拓宽临床诊疗思路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后者因时制宜,发展创新,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和理念进一步扩大了理中丸的适应病症,这样能更好地服务于现代临床治疗。笔者认为,尽管时代的变迁,经方的用量和加减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是其治病方法的核心却没有变,在今后的学习中应注意强调经方运用的灵活性、多途径作用,以及“方证相对”“异病同治”的中医辨证论治思想。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方研究也不断发展创新,与时俱进。现代日本汉方医学仍然十分重视经方的研究和应用。其经方研究注重实用性、规范性、客观性,并推行经方产业化,且不忘保持经方的传统[4]。1972年,日本厚生省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选出210个经典古方作为非处方药批准使用[5]。在日本一些著名的中药制药工厂,伤寒方一般占到60%以上,说明当前日本汉方已经实现经方产业化,在某此方面领先于中国。

但是,反思中国经方研究的现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当代经方名家黄煌在《经方医学的源流与现状分析》一文中指出,目前经方医学的研究现状冷热不均:民间热、高校冷,网上热、临床冷,海外热、国内冷。他进一步分析其原因为很多中医师看待经方医学普遍存在四种心理:不知用,不会用,不敢用和不想用[6]。笔者认为,应提高对经方学习和研究的重视程度,让更多的中医临床医生了解经方,掌握经方和灵活运用经方。

以上是笔者对《覆载万安方》经方部分的学术渊源、内容特色及现代经方临床考察的初步探讨。《覆载万安方》经方部分的某些内容,包括梶原性全个人用方经验和体会,对现代中医经方理论和临床实践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临床上具有应用价值;但有的内容则略显繁琐,且将其和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比较,其所载经方和伤寒病证的数量仅占少数,内容也分散在书中的各卷,不够连贯、集中,论述也没有后者全面、精简和明确。因此《覆载万安方》经方部分的内容仅可作为中医经方研究的一个补充,读者研读此部分内容,旨在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和体悟经方的内涵,开阔和丰富其学习经方的思路,对于其中有借鉴意义的内容,应总结其经方辨证思路,归纳其选方用药规律;而对于繁杂冗长的内容,则可以略去。

[1] 梶原性全.覆载万安方[M].据日本内阁文库藏延享二年(1745)抄本影印.东京:日本科学书院,1986:37-1073.

[2]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35-196.

[3] 白钰,陈永灿.理中丸临床应用概况[J].江苏中医药,2013,(7):75-77.

[4] 李君.略谈日本经方研究的启示[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3):113-114.

[5] 郭晓,郁洋.日本汉方药发展对我国中药产业的启示[J].亚太传统医药,2007,3(9):10.

[6] 黄煌.经方医学的源流与现状分析[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9,(1):6-9.

(本文编辑: 禹佳)

Exploratory discussion about content of “FuZaiWanAnFang”

WANGWenjuan,XIAOYongzhi.

InstituteforHistoryofChineseMedicineandMedicalLiterature,ChinaAcademyofChineseMedicalSciences,100700Beijing,China

XIAOYongzhi,E-mail: 1371636201@qq.com

“FuZaiWanAnFang” is a large-scale Japanese Kampo of medical encyclopedia. It has substantial content of treating typhoid diseases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Except fromZhangZhongjing’s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and “Golden Chamber”, a large number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results before Yuan Dynasty is cited. At the same time,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personal experienc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embody in the widely used of classical prescription in diseases, accurately diagnose, addition or subtraction of changes, flexible application of drug preparation. It also has a unique explication in processing drugs, prescription decoction, efficacy determination, combined prescription and dosage form application, that is the most distinctive content in the book. The book has better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the theory of theZhongjing, has certain influence on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to Japan.

“FuZaiWanAnFang”; Classical prescriptions’ literature; Clinical applications

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ZZ090502)

100700 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王文娟(硕士研究生)、肖永芝]

王文娟(1989- ),女,2014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文献研究。E-mail:1250066160@qq.com

肖永芝(1963- ),女,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外传统医学文献及交流史研究。E-mail: 1371636201@qq.com

R2-5

A

10.3969/j.issn.1674-1749.2017.04.016

2016-03-26)

猜你喜欢
万安仲景经方
对经方薯蓣丸的认识及临床思考
张仲景:经方善用姜
浙江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苏万安
苏万安 藏石欣赏
圣诞节的那双手套
经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
仲景痹证药对略谈
仲景五脏温法探析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