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石家庄市绿色生态屏障的思考

2017-02-28 11:28张伟刚张力栓
河北林业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绿色生态屏障造林

张伟刚,张力栓

(1.石家庄市林业管理站,河北 石家庄 050051;2.石家庄市果树站,河北 石家庄 050051)

关于构建石家庄市绿色生态屏障的思考

张伟刚1,张力栓2

(1.石家庄市林业管理站,河北 石家庄 050051;2.石家庄市果树站,河北 石家庄 050051)

该文介绍了石家庄市林业发展现状及生态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构建石家庄市绿色生态屏障的思路、原则与总体布局,阐述了在市域范围内构建四大绿色生态屏障的具体布局与建设模式,探讨了构建绿色生态屏障的具体保障措施。

生态;屏障;建设

石家庄市西倚太行山,东接华北平原,是河北省省会,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一年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2.6~14.2℃,年均降水量400~750mm,全年无霜期177~245d。全市土地面积158.48万hm2,现辖22个县(市)区,其中8个为山区、半山区县,山地面积83.8万hm2,占全市总面积的52.9%。全市常住人口1070.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00万人。林业在全市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石家庄市林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扩绿和增收两大中心,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生态建设成绩显著,果树产业实力剧增,多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初见成效,但全市林业建设现状与省会的地位,广大群众改善大气环境的要求及在促进农民增收中所起的作用还有一定距离。为有效治理与改善石家庄市大气环境质量,减少雾霾侵袭,现对构建石家庄市绿色生态屏障的布局与建设模式作一探讨。

1 石家庄市林业发展现状

1.1 林业资源概况

全市林业用地面积49.33万hm2,有林地面积44万hm2,宜林荒山荒地15.6万hm2,有天然次生林3万hm2,人工林21.4万hm2,活立木总蓄积580万m3,与国内绿化先进市相比差距明显,继续造林扩绿的发展潜力还很大。

1.2 果树业现状

全市果树种植总面积23.81万hm2,其中水果面积14.15万hm2,干果面积9.66万hm2,年产干鲜果品198.81万t,果品产值68.99亿元[1]。梨、大枣、核桃三大树种的栽培面积均居全省首位。全市水果类果树667m2产量平均为905kg,提质增效的潜力很大。

1.3 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建设情况

近年来,石家庄市先后实施了多项规模较大、投资较多、影响力广泛的国家、省、市级林业生态重点工程。

1.3.1 太行山生态绿化工程

工程分为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两部分。2002~2016年,井陉、灵寿等山区8县共完成国家、省级太行山绿化工程任务19.612万hm2。造林树种主要为核桃、杨树、侧柏等,人工造林面积保存率在90%以上。

1.3.2 退耕还林工程

2002~2016年,平山、赞皇等19个县(市)区共完成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13.21万hm2,其中退耕地造林2.82万hm2,荒山荒地造林6.15万hm2,封山育林4.24万hm2。造林树种主要为杨树、核桃、枣树、侧柏等,工程区退耕地造林面积保存率在99%以上,累计向退耕农户发放政策补助6.5亿元。

1.3.3 封山育林工程

在西部8个山区县(区),对生态区位重要的无林地和疏林地、河流两岸山场、大中型水库周围山场等区域每年人工封育6.67万hm2,除配置必要的封育设施外,每100hm2安排1名护林员;依托大自然的修复能力,恢复适宜生长的地表植被。

1.3.4 滹沱河百里绿色长廊工程

2011~2013年实施建设,完成造林面积4000hm2,工程涉及正定、藁城、无极、晋州、深泽5个县(市)区。按照生态优先、兼顾效益、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在滹沱河两岸建设300~500m宽绿化带,并通过努力使林带无缝隙闭合,在市域中部构筑一条横贯东西、绵延约100km的绿色生态长廊。

1.3.5 环省会经济林建设工程

2013~2015年,石家庄市政府自筹资金,在三环路外侧绿化带外500m宽,主城区到4组团县(区)之间的高速公路和国道两侧绿化带外各300m宽、省道两侧绿化带外各200m宽的可利用地栽植经济林2万hm2,选择树种为核桃、樱桃、苹果、梨、葡萄等,造林成活率达到92%以上,为下一步发展近郊旅游、观光、采摘,促农增收奠定了基础。

1.3.6 西山森林公园建设

公园位于省会主城区西部鹿泉区山前大道西侧面向城区方向的山体,规划面积3333.3hm2,于2010年开始规划并施工建设,树种以生态林树种和园林绿化树种为主。截止2014年10月,公园植树绿化任务全部完成,达到开放迎客条件。后续工作为完善路、廊、亭、阁等基础设施。

1.3.7 主城区周边绿化工程

一是完成了市区北段滹沱河湿地公园建设、东南环城水系绿化工程、北部太平河绿化工程等;二是对市区周边所有的高速公路、国道两侧50~150m宽绿化带进行了绿化美化、补植补造、增加树种和提档升级。

1.4 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建设的社会效果

一些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涉及水利配套设施、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引入专业施工队伍和高标准施工,农村绿化、美化、硬化、设施化水平明显提高,有力地改善了项目区基础设施条件,大大方便了农民的出行与田间作业。

多项林业生态重点工程的实施还极大地增强了社会的生态意识和投资意识,有效地吸引了社会上的闲置资金,使国有与集体企业、个体业主、农村大户等多元化投资荒山荒滩治理、兴办林果业的积极性持续高涨。目前,在省会近郊兴建观光采摘果园,在省会远郊兴建林果基地,在平原区兴建速生林与绿化苗木基地的势头迅猛,非公有经营主体已成为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建设的主角。

1.5 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

1.5.1 自然条件障碍

经过多年的生态建设,各山区县现有的部分荒山丘陵土层瘠薄、干旱少雨、乔灌植被稀疏,涵养水源能力较差,属于造林最难啃的“硬骨头”,造林投资大且造林成活率低。

1.5.2 经营体制障碍

目前,由于土地、山场的农户分散经营,社会分工的专业化与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矛盾愈加突出,投入产出比过低,农民对小面积林地管护不重视、不积极。另外,目前的土地经营体制还导致全市农田林网建设严重滞后,防护效益极低,与衡水市所辖县相比差距巨大。

1.5.3 建设资金障碍

市县级林业重点工程的苗木费一次性投入和一定年限的农民占地补偿,需要地方政府全额承担;国家林业工程补助标准过低,使群众造林意愿严重下降,迫使地方政府也要承担一定的造林费用,导致地方政府财政压力骤增,捉襟见肘,持续投入能力下降。

1.5.4 林业自身障碍

林业生产周期长,一次性投资大且回收慢,收益率低,市场应变能力弱,这些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林业的内生性发展。根据在基层的调查,不考虑配套设施投入,采用自育裸根苗荒山造林的纯成本为6750~11250元/hm2;采用容器苗雨季造林,纯成本也不低于2250元/hm2,再加上造林后3~4a的持续管理投入,直到第5年后才能获得林果经济收益,如此高的投资致使一些实力相对弱小的投资者望而却步。

2 构建绿色生态屏障的思路、原则与总体布局

2.1 建设思路

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立足市情、县情和林情,以扩大森林资源为主线,以改善全市生态环境及大气环境质量为根本,以建设省会绿色生态屏障和林果基地为重点,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发挥存量林业资源优势,优化布局,培植体系,丰富层次,提高造林科技含量,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努力推动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率先发展,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省会城市提供生态保障。

2.2 建设原则

2.2.1 林业工程建设与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

结合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推广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林树种和以乡土树种为主的生态林树种,工程实施要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培育新型主导产业,为农民增收致富奠定基础。

2.2.2 统筹规划、适地适树

依托各县(市)区现有林果资源和立地条件,统筹规划跨县域、实行流域治理的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布局;树种选择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宜林则林、宜果则果,使绿色生态屏障成体系、无缝隙。

2.2.3 政府引导、政策扶持

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林业发展规划,出台发展林果产业的扶持措施,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同时结合国家、省、市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建设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并吸引民间资本投资林果业,确保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有可靠的资金支持。

2.2.4 创新机制、社会参与

打造绿色生态屏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方各级政府要立足现实,兼顾长远,找准着力点,积极培育种植大户、家庭林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创新经营体制,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绿色生态屏障建设。

2.3 总体布局

以西部山地森林,东西向河流绿色长廊,主城区近郊的大型片林、森林公园、湿地等为主体生态屏障;以主要的交通干线和大的水系两岸构筑林水结合、林路结合的贯通性主干林带为主体生态绿廊,以主城区公园绿地、街头绿地广场、社区绿地、绿色廊道等为生态屏障补充,构筑点、线、面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市域绿色生态屏障格局。

3 构建绿色生态屏障的具体布局与建设模式

3.1 西部太行山区绿色生态屏障

构建西部太行山区绿色生态屏障,不仅有利于涵养水源、改善大气质量,为广大市民提供舒适宜人的休闲空间,也为增加山区群众收入开辟新的渠道,对于改善全市人民的生存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在山区八县(区),通过封育与人工造林措施,以山地自然植被修复和营造浅山丘陵区生态经济林为重点,着力建设以林草植被为主体的山区防护林体系,扩充林地增量,减少水土流失。

一是加大天然次生林保护力度,严格限制林木经营性采伐与林地矿产开发,恢复和提高太行山区植被覆盖率。二是采取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宜林荒地植被恢复,对离居住区较远、山地较陡峭的山地,采取封山育林措施,禁止放牧、人为经营活动,利用自然力恢复植被;对土层瘠薄、离居住区较近、人为活动较频繁的疏林地或荒山荒地,既要树立围栏封禁保护,又要人工造林,促进植被恢复,涵养水源,建立乔、灌、草相结合的森林系统。三是合理调整与优化跨太行山交通沿线景观坡面的森林群落结构,科学培育立体、多彩、异龄的景观林,适度开发森林疗养、森林度假、森林健身等新型生态旅游活动,营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太行氛围。

3.2 “五河”防风固沙绿色生态屏障

在“五河”(滹沱河、大沙河、木刀沟、槐河、泲河)两岸宜林沙荒地(共涉及新乐等9个县、市、区),通过人工造林措施,以现有林木植被保护和营造生态防护林带、景观防护林带、经济林防护林带为重点,建设防风固沙生态屏障,着力解决风沙危害,增强水源涵养能力。

滹沱河自西北向东南斜贯石家庄,是全市最大的河流。一是在滹沱河山区段,依托岗南水库、黄壁岗水库,加强两岸绿化和林带建设,以营造生态防护林、生态经济林为主,构筑河岸绿色景观长廊,提升沿河生态景观和生态环境。二是在滹沱河市区北段,继续扩大乔灌草覆盖度,增加绿量,提升景观效果,打造成亲水休闲娱乐段,同时加强沿岸健身、运动、湿地休闲项目开发,提升沿河森林湿地风光的景观魅力和生态文化内涵。三是在下游结合林业产业发展,开展以果树种植、果品观光采摘为主体,集合农耕体验、赏花、垂钓、农家乐为内容的农耕文化体验带。

对其它“四河”,一是现状河道的生态修复,在逐步停止非法采砂、采矿的基础上,对有些河道如大沙河可协调上游水库和整个流域水量,恢复河道的经常性流水,使其恢复成郁郁葱葱的绿色湿地。二是在大沙河、木刀沟两岸,以营造生态防护林、工业原料林为主,改善沿河生态环境。三是在槐河、泲河两岸,以培育大规格绿化苗木、营造生态防护林为主,打造林苗一体化基地。

3.3 平原农田绿色生态屏障

在东部10个平原县(市)区,通过人工造林措施,建设以主干交通线、河流水系景观防护林带和农田林网为骨架,在市域范围内形成林路相邻、林水相依、林田相助、林园相嵌的互相连通,沟通主城区与组团城区、县级主城区之间的生态安全网络。以平原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为重点,营造农田防护林和经济林基地,为平原农田粮食稳产高产和农村生产生活提供坚实的生态屏障,为促进农民致富培育增收途径。这是四大绿色生态屏障中最薄弱的一环,也是与省内兄弟市相比最明显的弱项,亟需下力气迎头追赶。

一是通过造林、更新、改造,加强主干道路生态防护林的抚育管理和彩叶树种四季色彩的景观搭配工作,全面提升主干道路廊道的和绿化标准、绿化质量和绿化水平。二是以骨干河流水系绿化为重点,以河道、水库、湖泊绿化为补充,建设以乔木为主的高标准林水复合生态廊道。三是通过补植断带林网,更新老弱植株,形成高标准的农田防护林网,增加平原林木覆盖率,增强农田网络连通性和护农增效水平。

3.4 城市森林生态屏障

在包括正定新区、正定城区、藁城城区、栾城城区等在内的石家庄市主城区,通过人工造林措施,以发展城市森林和加强郊区绿化为重点,营造以园林绿化树种和乡土树种为主的景观生态防护林,突出地域特色,加强和提升城市公园绿地、街头绿地广场、社区绿地、绿色廊道、绿荫停车场及垂直绿化等方面建设,扩充市民日常游憩空间,全面增强主城区生态功能,改善主城区大气环境质量,为市民提供绿量充足、空气清洁的宜居环境,建成国家森林城市,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数。

一是按市民出门500m有公园绿地的服务半径要求,使公园分布均匀,同时对公园进行景观提升改造,设置相应的活动设施,方便市民便捷出入,另外要减少公园内耗水较高的草坪面积,合理设置园区步道系统。二是按照城区内300m半径范围内有游园或街头绿地原则,见缝插绿,新建一批街头绿地,营造与周边小区文化相适宜、有较高亲和力的街头绿地或广场绿地,并配置相应的活动与健身设施。三是单位与社区绿地要以高大乔木为主体,优化人工植物群落,增加保健型植物群落比重,不栽或少栽带刺、飞毛多、易造成皮肤过敏的植物,还要注意与小区住宅建筑风格相协调,构建森林式绿色社区。四是加强三环路、二环路、市区主干道的绿化建设,使街道树冠覆盖度达到不少于25%的标准;另外要提升民心河绿带等市区内外滨河绿带的建设,拓宽绿地规模,打造水系两侧连续的绿廊,形成可供周边社区居民出行、游玩、休憩的绵延带状绿色空间。

4 构建绿色生态屏障的保障措施

4.1 统筹规划,持续落实

4.1.1 规划先行原则

市级林业部门要统筹编制跨县域、流域性的绿色生态屏障建设规划(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建设任务、空间布局、建设重点等。市级规划(实施方案)在空间布局上要细化到乡镇,县级规划要依市级规划为基础,在空间布局上细化到村和地块。市级规划(实施方案)编制要有前瞻性、整体性和权威性,并与县级林业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等相衔接,做到统筹发展,整体推进。

4.2.2 规划的持续性落实

市县级规划(实施方案)一经批准,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和落实,无特殊情况相关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变动,一以贯之。林业重点县要依托现有林业资源,优化林分结构,挖掘增收潜力;林业非重点县要结合自身实际加大造林力度,扩大林木资源,积极扶持市场前景好、有发展前途的林业新兴产业,为农民开辟新的增收途径。

4.2 放宽限制,政策创新

4.2.1 鼓励各种所有制主体投资林业

鼓励造林大户、合作社、工商企业通过承包、租赁等方式参与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发展规模经营,并依法享有林木的处置权和收益权,真正做到“谁造林、谁所有、谁投入、谁受益”。支持农民兴办林业合作社、股份合作林场、家庭林场等林业合作组织,探索建立涉林项目与林业合作组织对接机制,逐步扩大合作组织承担造林绿化、森林抚育、山区综合开发等重点生态工程项目的规模。

4.2.2 放宽商品林的采伐限制

放宽在林业用地上营造的商品林的采伐限制,各种所有制林业经营主体营造的商品用材林,可根据需要进行工艺性采伐,实行单报单批,优先审批。

4.2.3 拓宽商品林用地范围

对因调整种植结构需要在耕地上营造的商品林,可不改变地类性质,采伐时单独报批,不受限额指标限制,其木材免征育林基金。

4.3 平等开放,体制创新

4.3.1 扶持各种经营主体参与林业工程建设

国有林业单位和非公有制林业经营主体可平等参与林业重点工程的招投标或承包林业工程建设,纳入工程管理;工程完成后,经验收只要达到合同规定的各项造林技术指标,就应按约定支付建设资金或享受工程的资金补助[2]。

4.3.2 及时向林地经营者确权发证

在集体林地的使用经营权通过合法途径交给农民或其他经营主体,确立新的承包经营者地位后,林业主管部门应及时向提出申请的承包人发放林权证,维护其合法权益。

4.3.3 建立林地、林木资源交易市场

鼓励各类法人单位、集体经营组织和个人,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入股等形式,取得国有或集体所有的宜林“四荒”的使用权,并可依法有偿转让、继承。已获得“四荒”使用权但因个人实力所限无力继续治理的“四荒”,允许在自愿基础上向大户流转,其在“四荒”营造的森林、林木的经营权也可依法合理流转。

4.4 广辟思路,融资创新

4.4.1 增加财政资金投入

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大民生投入,充分利用财政资金和各有关部门的项目建设资金,捆绑使用、各计其成,共同推进绿色生态屏障建设。

4.4.2 尝试拍卖林地冠名权

对一些企业感兴趣的位于城区近郊的生态工程,风景名胜区周边、主要干线公路旁的林地,主城区街边游园、绿地,尝试拍卖冠名权,实现国家和企业的双赢。

4.4.3 开展林权抵押贷款

国家开发银行、国家林业局已出台关于林权抵押贷款工作的指导意见。地方林业部门要和金融部门主动沟通,商定操作实施细则,规范运作贷款程序,加快制定配套措施,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工作,缓解经营主体的融资困难问题。

4.5 依托科技,服务创新

4.5.1 对不同所有制林的服务一视同仁

在林业有害生物飞防、各类护林组织看护林木等方面,将非公有制林与国有林、集体林纳入到统一的防治与看护范围内,统筹安排,平等服务。

4.5.2 强化林果新技术推广应用

实行技术人员包乡、包片责任制,加强林果新品种、适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树立科技示范户,以点带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整体管理上水平。组织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把最新技术送到田间地头。

4.5.3 加强林果农技术培训

县乡级林业部门通过聘请专家现场技术讲授与示范,外出参观学习,巡回技术指导,时令技术电视讲座、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对林果农开展适用技术培训,提高技术素质。从而巩固造林成果,走出一条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河北省林业厅.2015年河北省林业统计年报(内部资料),2016.

[2]张力栓,李建增,等.石家庄市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现状与思考[J].河北林业科技,2004(增刊):9-12.

Thinking on Building Ecological Protective Screen in Shijiazhuang city

ZHANG Wei-gang1ZHANG Li-shuan2
(1.The Forestry Management Station of Shijiazhuang City,Shijiazhuang 050051)(2.The Fruit Station of Shijiazhuang City,Shijiazhuang 050051)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orestry development,and the main problems i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Shijiazhuang City.The train of thought,principles and general arrangement on building ecological protective screen of Shijiazhuang City are put forward.The concrete arrangements and construction models on building four ecological screens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city are described.The detailed safeguard measures on building ecological protective screen are approached.

Ecology;Protective screen;Construction

X171.4

A

1002-3356(2017)01-0059-05

2017-02-20

张伟刚(1973-),男,大专,助理工程师。

猜你喜欢
绿色生态屏障造林
咬紧百日攻坚 筑牢安全屏障
屏障修护TOP10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水稻绿色生态种植技术探索与实践
一道屏障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维护网络安全 筑牢网络强省屏障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绿色生态园里的“小康”人家
绿色生态的企业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