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斗鸡

2017-02-28 01:35冯贺军
紫禁城 2017年2期
关键词:斗鸡故宫博物院

冯贺军

故宫博物院器物部研究馆员

唐人斗鸡

冯贺军

故宫博物院器物部研究馆员

晋 青釉鸡笼长九・五厘米 宽九厘米 高四・五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西晋 青瓷鸡笼长九厘米 宽六・五厘米 高五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古代先民很早就关注到了鸡,鸡肉可供食用,解决食物之不足。「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故鸡列在马、牛、羊、鸡、豕、犬「六禽」之内,并在后来的十二生肖中占据一席之地,足见鸡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鸡可司晨,每至五更黎明之时,雄鸡高唱,百鸡齐鸣,催促人们早起,耕地织布,读书习武。孟尝君门客学鸡鸣出函谷关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成为佳话。

唐 绿釉十二生辰陶俑之“酉鸡”故宫博物院藏

当然最能引起人们兴趣的则是斗鸡游戏。斗鸡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战国策·齐策》记载齐国都城临淄「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庄子·达生》中还讲了驯鸡的方法—角斗之鸡,驯至「呆若木鸡」时,方可凝神聚气,一战而胜。汉代袁盎「病免居家,与闾里浮沈,相随行,斗鸡走狗」。(《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董偃受宠,「郡国狗马蹴鞠剑客辐凑董氏。常从游戏北宫,驰逐平乐,观鸡鞠之会,角狗马之足」。(《汉书·东方朔传》)三国时曹植《斗鸡篇》诗中有:「群雄正翕赫,双翘自飞扬。挥羽激清风,悍目发朱光。觜落轻毛散,严距往往伤。长鸣入青云,扇翼独翱翔。愿蒙狸膏助,长得擅此场。」「严距」是鸡跗蹠骨后面的尖突物,用来刺伤对方。「狸膏」即狸的脂膏,据说狸能捕鸡,鸡闻狸之气味,畏而奔走,所以人们在斗鸡时常常把狸膏涂抹在鸡头,以威吓对方。魏明帝曾筑斗鸡台,后赵石虎以芥羽漆砂,斗鸡于此。斗鸡游戏自春秋战国至魏晋南北朝沿袭不衰。

将斗鸡游戏发挥到极致的是唐朝。唐朝为后世艳称,确实有它独到之处。「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与柳宗元掀起的古文运动,一洗前朝文学的空洞无味。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诗人,将诗歌艺术推向高峰。欧阳询、虞世南、柳公权、颜真卿等书坛领袖,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书体,使楷书成为后世宗仰的模范。吴道子当风衣带,张萱、周昉罗绮仕女。类雪似银的邢窑白瓷,「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越窑青瓷……到了唐朝好像什么事情都能别出心裁,玩出新的花样,只要是他们喜欢。比如舞马,就能舞出这个样子来:

玄宗尝命教舞马,四百蹄各为左右,分为部、目为某家宠、某家骄。时塞外亦有善马来贡者,上俾之教习,无不曲尽其妙。因命衣以文绣,络以金银,饰其鬃鬣,间杂珠玉,其曲谓之「倾杯乐」者数十回,奋首鼓尾,纵横应节,又施三层板床,乘马而上,旋转如飞。或命壮士举一榻,马舞于榻上。乐工数人立左右前后,皆衣淡黄衫,文玉带,必求少年而姿貌美秀者。每千秋节,命舞于勤政楼下。(《明皇杂录·补遗》)

马能如此,鸡也不甘居后。初唐时王侯贵戚间斗鸡已蔚然成风,只是唐高宗李治不满此风盛行,对此稍加限制。「初唐四杰」之一的诗人王勃,被沛王李贤征为修撰,见诸王斗鸡,互有胜负,遂戏为《檄英王鸡》一文,被李治怒斥,不得入王府。但这种情况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时就发生了变化。李隆基为了和睦弟兄,解决统治者内部对皇权的觊觎争斗,经常大衾长枕,与诸王共眠,击鞠斗鸡,驰纵鹰犬,乐此不疲。他还数次召见殿中少监姜皎,「入卧内,命之舍敬,曲侍宴私,与后妃连榻,间以击毬斗鸡,常呼之为姜七而不名也」。(《旧唐书·姜謩传》)《新唐书·五行志》也记载:「玄宗好斗鸡,贵臣外戚皆尚之。」对鸡坊小儿贾昌更是宠幸有加,赏赐无限。

明人绘 明皇斗鸡图局部绢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唐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高一八·五厘米 口径二·三厘米陕西历史博物馆藏银壶造型仿北方民族皮囊和马镫形状,反映唐玄宗时受驯舞马的形象

阅读链接:

唐代大型宫廷娱乐游戏,除了“斗鸡”外,还有一种叫“舞马”。舞马又称“蹀马之戏”,即让装饰有金带绣衣的马群随着鼓乐舞曲作起卧跳跃、奋首扬尾、旋转直立等舞蹈动作。舞马相较斗鸡出现较迟,文字记载见于三国曹魏时代曹植的《献文帝马表》。斗鸡常用来赌博,舞马则纯粹是一种表演,而且带有杂技技巧。据宋代李昉《太平广记》等资料记载,舞马时,有时让乐人执鞭在高台上指挥,有时又让乐人骑在马上,有时让马在石台上登降,有时又设置三层板床,让马在板床上旋转。奏曲时,群马还会“以口衔杯,卧而复起”,叫做“登床舞拜、衔杯祝寿”。舞马之戏以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最盛。与斗鸡一样,皆作为玄宗皇帝的八月五日生日(即千秋节)上重要的表演节目,地点在兴庆宫勤政楼,后来在元旦朝会和清明节的宫廷大型宴饮活动时也常有斗鸡和舞马之戏。这一时期,凭借帝王和王族对音乐舞蹈艺术的爱好和精通,舞马艺术被发扬光大并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峰。

昌生七岁,矫捷过人,能抟柱乘梁。善应对,解鸟语音。玄宗在藩邸时,乐民间清明节斗鸡戏。及即位,治鸡坊于两宫间。索长安雄鸡,金毫铁距、高冠昂尾千数,养于鸡坊。选六军小儿五百人,使驯扰教饲。上之好之,民风尤甚,诸王、世家、外戚家、贵主家、侯家,倾帑破产市鸡,以偿鸡直。都中男女以弄鸡为事,贫者弄假鸡。帝出游,见昌弄木鸡于云龙门道旁,召入为鸡坊小儿,衣食右龙武军。三尺童子入鸡群,如狎群小,壮者弱者,勇者怯者,水谷之时,疾病之候,悉能知之。举二鸡,鸡畏而驯,使令如人。护鸡坊中谒者王承恩言于玄宗,召试殿庭,皆中玄宗意。即日为五百小儿长,加之以忠厚谨密,天子甚爱幸之,金帛之赐,日至其家。开元十三年,笼鸡三百从封东岳。……十四年三月,衣斗鸡服,会玄宗于温泉。当时天下号为神鸡童。时人为之语曰:「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能令金距期胜负,白罗绣衫随软舆。父死长安千里外,差夫持道挽丧车。」……元会与清明节,(昭成皇后)率皆在骊山。每至是日,万乐具举,六宫毕从。昌冠雕翠金华冠,锦袖绣襦袴,执铎拂,导群鸡,叙立于广场,顾眄如神,指挥风生。树毛振翼,砺吻磨距,抑怒待胜,进退有期,随鞭指低昂,不失昌度。胜负既决,强者前,弱者后,随昌雁行,归于鸡坊。角抵万夫,跳剑寻撞,蹴毬踏绳,舞于竿颠者,索气沮色,逡巡不敢入……天宝中,妻潘氏以歌舞重幸于杨贵妃,夫妇席宠四十年,恩泽不渝……(陈鸿《东城父老传》)

唐 白玉天鸡三耳罍口径四·九厘米 腹径七·五厘米 高六·五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此罍外壁饰围合一周,作展翅直立状的三只天鸡,其身体浮雕,羽毛阴刻。天鸡为传说中的神鸟,其造像一般带有鸡的特征,是古人以禽鸟为原型的想象力的创造

唐 陶鸡砖长三六·八厘米宽三一·九厘米厚五·四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唐 怀抱鸡的妇女章怀太子墓前甬道西壁壁画

清康熙 五彩双鸡图盘口瓶故宫博物院藏瓶身一侧题有“临斗还无力,如鸣只少声”诗句

此后文宗、僖宗等皆喜斗鸡,诸王、贵戚、军将等也都热衷于此。如段成式《酉阳杂俎》所载:「威远军子将臧平者,好斗鸡,高于常鸡数寸,无敢敌者。威远监军与物十匹强买之,因寒食乃进,十宅诸王皆好斗鸡,此鸡凡敌十数,犹擅场怙气。穆宗大悦,因赐威远监军帛百匹。」

诗人韦承庆、李白、杜甫、王维、韩愈、孟郊、张籍、李商隐、韦庄、韩偓皆有歌咏,李白、王维、李商隐等还一咏再咏,韩愈与孟郊的斗鸡联句长达五十句,足见他们深谙此道。白居易还写了《鸡距笔赋》,借鸡距以形容毛笔。阎立德绘有《斗鸡图》,张萱与周昉绘有《斗鸡射鸟图》,李贤墓壁画中画有怀抱斗鸡的妇女,印证了沛王李贤热衷于斗鸡之事实。斗鸡在普通人眼里,既是一项赌博活动,人们可以藉此获利,同时也是一项娱乐活动,通过鸡的角斗,分朋争胜,满足人们心理需求;而在统治者看来,这又是联络感情、避免皇权争夺的有效手段。斗鸡场上角力,正是斑斓社会的折射。

雄鸡一唱天下白。这一声鸣叫驱散了黑暗,带来了光明,万物也苏醒了。古人神思驰骋,传说、神话中凤鸟飞禽盘旋飞舞—青铜器上的凤鸟文化之中,有严苛政令下商人的遨游醉乡,也有周人企盼的国运昌盛;陶瓷上的鸡文化中有地域间文化的融合,也有农耕社会的田园情趣……无不传递了人们吉祥的祝愿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猜你喜欢
斗鸡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明清外销瓷收藏及影响
鸡异
原来“再接再厉”说的是斗鸡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六站(上)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下)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中)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四站(下)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上)
呆若木鸡
NO.9 斗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