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酵解”的说课设计

2017-02-27 21:17张鸭关汪帆赵红艳吴丽芳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49期
关键词:说课糖酵解生物化学

张鸭关+汪帆+赵红艳+吴丽芳

(曲靖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云南 曲靖 655011)

摘要:主要结合化学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大方面对“糖酵解”的内容进行说课设计。旨在寻求一套适合化学专业生物化学的教学模式,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水平。

关键词:化学专业;生物化学;糖酵解;说课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9-0250-02

“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专家领导,在规定的时间里,针对某一具体课题,口头表述自己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同行专家评议,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研活动[1,2]。

《生物化学》是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命现象的一门学科,由于其内容涉及到许多生物学科方面的知识,内容抽象,分子结构庞大、复杂[2,3],对于化学专业学生来说,是一门较难的专业课程。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以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以“糖酵解”为例阐述《生物化学》课程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结合化学专业实际,我们主要选择由古练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化学》。[3]因为这本教材主要是根据化学专业学生的需要和知识基础,更多的应用化学的观点和理论来探讨生命现象的问题。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内容是《生物化学》第七章《生物代谢》的第二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静态生物化学的知识及动态生物化学第一节的知识《生物代谢的特点及规律》,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内容起到了铺垫作用。糖酵解是糖的分解代谢中很重要的一种代谢途径,并且其中的糖的酵解途径还是后面学习《糖的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等知识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本节内容在《糖代谢》这一节,《生物代谢》这一章,甚至整个《生物化学》课程中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并且在整个教材中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2]。

2.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结合化学专业的特点,制定了本节教学内容为:糖酵解的定义及发生部位、糖酵解的反应历程、丙酮酸的去路、糖酵解的生理意义五大部分[2]。依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及教学内容我制定了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掌握糖酵解的定义、反应部位、主要反应过程;掌握糖酵解的特点和生理意义以及丙酮酸的去向问题;了解肌肉细胞的糖酵解和发酵基础知识。

技能目标。能运用《生物化学》的知识分析、解决生物化学实际问题,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会归纳总结,使知识系统化,培养自学能力。

情感目标。掌握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观念,树立知识创造价值,知识为人类服务的信念。

3.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本门课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并且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糖酵解”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糖酵解主要代谢过程(即关键步骤、产能步骤);丙酮酸的去路;生理意义。

教学难点:糖酵解的代谢过程及其代谢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学情分析

1.认知状况分析。《生物化学》是大学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开课,授课对象是三年级化学专业学生,学生已经掌握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等课程的知识,也学习了静态生物化学的知识,对糖的结构、功能、消化、吸收等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能力狀况分析。已具备了一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科学的思维方法、创造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尚处于启蒙阶段。

3.心理状况分析。《生物化学》在我院作为一门专业任选课开设,大多数学生的重视不够,缺乏学习兴趣,并且生物知识薄弱,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来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教学中心放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上[2]。

三、教法策略

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教学策略从教与学两方面入手,采用“从生活走进课堂,从课堂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综合地、灵活地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课程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在不降低教学水平情况下使之以学生喜欢的面目出现、发展和深入下去。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全程引导和监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体能动性[4],构建有效课堂。在教学方法方面,主要有归纳总结、形象记忆、比较分析、编制口诀、实例分析、讨论互动等;在学法方面,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并且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探讨、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安排90分钟,教学程序由回顾要点,导入新课、联系实际,讲授新课、延伸拓展,归纳小结、布置作业,能力迁移4个部分组成。

1.回顾要点,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和学生以边问边答或提示关键字眼的形式回顾上一节课教学内容的要点:一是回顾糖的概念、分类、消化及吸收;二是温习糖的生理功能;三是温习糖代谢概况。从知识回顾中提出问题“糖类物质是如何为机体供能的?有哪些途径?”并结合日常生活状态体验,在不同的运动、营养和呼吸等状态下,是否会有不同的情况?由此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糖的分解代谢途径之一“糖的无氧酵解”。

2.联系实际,讲授新课(70分钟)。讲授新课环节的过程按以下思路进行。首先,联系生活实际,激烈运动后的生理体验,提出问题,“为什么激烈运动后会感觉肌肉酸痛?”进而分析讲解糖酵解的概念:“当机体处于相对缺氧(如剧烈运动)时,葡萄糖或糖原分解产生乳酸并产生少量能量的过程”。然后,教师进一步启发式提问:“在此过程中,乳酸是如何产生的呢?”然后逐步展开糖酵解途径:糖酵解反应过程直至生成乳酸,其中重点讲解乳酸生成的关键反应机制和能量生成,使同学们理解其与激烈运动后肌肉酸痛的关系[5]。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请学生讨论:“短跑冠军百米速度是否可无限制提高?为什么?”这样将理论联系实际,层层设疑,引出本节课的难点:糖酵解的调控机制,关键的调节步骤和调节酶。

最后给同学们讲授糖酵解的生理意义,在讲到第一个生理意义“是机体在缺氧情况下获取能量的有效方式”时,提出问题:“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哪些情况下,机体处于缺氧状态?”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在病理情况下,当呼吸或循环功能障碍(严重贫血,大失血,呼吸障碍,肺、心血管疾病等)时,都可引起机体缺氧,导致机体糖酵解加强。”然后,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机体糖酵解加强会产生什么后果呢?让学生简单了解乳酸代谢及乳酸中毒的知识。在讲到第二个生理意义“是某些细胞在氧供应正常情况下的重要供能途径。如:红细胞”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然后教师讲授:因为红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氧化获取能量。这时继续提问:“还有哪些细胞和红细胞一样,不能进行有氧氧化呢?”引出《糖酵解与肿瘤》,让学生了解抑制糖酵解具有抑制增殖和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生物化学》的课堂教学应该结合专业特色,从实际到理论再到应用,环环紧扣,步步深入,在激发兴趣、啟迪思考中将内容枯燥、理解困难的代谢理论转变成有趣、有用的知识储备、能力训练和素质养成,每节课的熏陶和养成就是大学生潜移默化、逐步成长的最好媒介[3]。

3.延伸拓展,归纳小结(10分钟)。教师需要用简短的时间对本节课所授知识:糖酵解的反应部位、反应过程、关键步骤、调节机制、能量生成方式和数量进行教学重点小结。此过程主要起到强调重点、加强记忆的作用[5]。

4.布置作业,能力迁移(5分钟)。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课堂作业先让学生试做以检验学习效果,教师根据做题情况再进行讲解。课后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种类型,学生从自身实际情况或兴趣出发,选择完成全部或一部分。作业成绩=必做题得分+选作题得分。

整个教学从课堂学习到课堂检验,再到课后训练和拓展,重视全程学习和过程评价,既有基本要求又有提高空间,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充分体现个性特征和人文关怀[5]。

参考文献:

[1]齐海波.提高教学质量的教研教改方法——说课[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5):127-128.

[2]李静.“糖代谢”说课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2):71-72.

[3]张鸭关.化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J].学园,2014,(14):104.

[4]张艳贞,陈文,郭俊霞,等.基于核心能力培养的《蛋白质化学》课程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14):28-30.

[5]张艳贞,陈文,高丽萍.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化学“说课”及其教学反思[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2):204-207.

猜你喜欢
说课糖酵解生物化学
非编码RNA在胃癌糖酵解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生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
糖酵解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放射对口腔鳞癌细胞DNA损伤和糖酵解的影响
谈“说课成功的关键点”
18F-FDG PET/CT中病灶糖酵解总量判断局部晚期胰腺癌放射治疗的预后价值
谈“说课与模拟课区分”
微课, 英语教学新资源
习得性无助感与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
PBL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