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北方冬季旅游业以及冰雪文化产业的急速发展,冰雪雕塑后备人才的亟需与培养迫在眉睫。无疑,应用型高校的雕塑专业教学在此应承担重要的责任。培养冰雪雕塑人才,不能只注重实践教学,还应强调高校冰雪雕塑艺术课程理论基础教学。理论基础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欣赏、设计水平,而且能提高冰雪雕塑的设计品位、层次。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冰雪雕塑创作的发展以及冰雪文化产业发展。为东北地区冬季旅游业的提升,以及经济发展助力。
关键词:高校 冰雪雕塑 理论基础 教学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1-220-02
我国北方的冬季要比祖国其它地方来得更早且更加寒冷,尤其是纬度较高的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每年11月中旬左右就会相继开启降雪模式,寒冷时间最长将持续5个月之久。随着近年来交通的发达与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一睹北国的冬日风光,成了不少人丰富生活、开拓眼界的新方式。尤其对于南方的人们来说,到东北旅游,在冰天雪地中身临其境地游玩,能够极大地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理与审美需求。每到冬季,以冰雪为主题的人文景观与艺术作品琳琅满目,诱发了游客们猎奇的心理。冬季到北方冰雪世界游玩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因此,作为冬季旅游为特色的北方冰雪城市,有必要逐渐将冰雪旅游的城市特色转化为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我国东北地区有著得天独厚的亚寒带气候特征,具备开发冰雪旅游的条件。冰雪文化、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城市风貌共同构成了北方城市的独特魅力。更重要的是,冰雪文化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艺术内容,如传统环境艺术与冰雪雕塑相结合,以及声、光、电等现代技术的应用与冰雪雕塑的融合等,都为冰雪旅游产业提升了吸引力。而冰雪雕塑在冰雪旅游产业中占据着基础性地位。
当下社会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冰雪旅游产业作为东北地区城市特色旅游业,应赋予更多文化内涵与更高的审美标准。冰雪雕塑是东北地区特有的一道人文风景,是冬季旅游观光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一张特别的名片。为进一步配合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完善、规范冰雪雕塑产业,提高冰雪雕塑的品质,高校应重视培养冰雪雕塑的人才。高校冰雪雕塑的应用型人才的输出有利于保障东北地区冰雪文化产业的质量,更能赋予冰雪雕塑更多的创造性力量,提高整个城市冬季的艺术性和审美水平。冰雪雕塑的设计与开发需要理论与实践同步建设。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冰雪雕塑课程理论基础的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冰雪雕塑的历史与常识
人们对于自然界冰雪的利用最早可追溯于17世纪,冰锯等采集器材的应用在当时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我国最早将冰雪应用于艺术始于清朝初年。清末时期,在京城就有冰灯与冰雪雕塑建造展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作业成为当代冰雪雕塑取材的主要手段。1910年,美国人制造了世界首台压缩制冷冰箱,且最早将人造冰雪技术应用于商业。商业冰成板状,便于贩卖与分割,制作方法主要有“灌水法”与“循环槽法”。人们发现,在极地气候条件下,零下50度的气温能使人的呼气的水分变成小雪花。科技使人工造雪技术逐渐成熟,人工造雪模仿自然中的成雪原理,以水蒸气遇低温冷凝为方法制造人工雪花。目前,大型造雪设备的研发已非常先进。我们进行冰雪雕塑的材料以人工造雪为主。
二、冰雪材质与表现形式
在冰雪雕塑的教学与实践当中,首先要解决材质方面的问题。冰雪雕塑材质拥有不同于普通建筑材料的特性,主要原因是冰雪源自于自然中的水,且必须为无杂质的净水,以避免尘垢和空气的参合而影响雕塑的质量,人造冰雪为优选。自然雪是由大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当温度下降时,由于空气中有微小的尘埃做为凝结核,使水蒸气凝结成微小的水滴,当温度降低到零度以下,水滴会变成微小的冰晶。大量的冰晶集结在一起形成了雪花,当雪花的重力大于空气对它的浮力时就落向地面。在它们坠落到地面的过程中,如果空气持续低温,当到达地面时我们看到的就是雪花。人工造雪是利用喷雾压缩机产生高速空气流,将专用喷嘴或喷枪喷出的水流大散分割成微小的水滴,并喷入寒冷的空气中,在下落过程中这些微小水滴凝结成冰晶,也就是我们看到的雪花。人造雪相比自然雪呈白色细小颗粒状,吸水后外观洁白,晶莹剔透,酷似自然冰雪。高温和光照下都不会轻易融化分解,而且无毒,无害,无污染。最重要的是人工造的雪要比自然雪洁净。人工造雪集中堆放收集方便,避免二次污染。并且人工造的雪粘性较强,便于夯实。在材质的特性方面要熟悉材质的承重问题、镂空的可行性等。
1.圆雕。圆雕并不是特指圆形或圆柱类雕塑,而是泛指不依赖于任何衬景的、具有独立性的立体雕塑,这类雕塑在视觉上能达到各角度观赏的视觉审美效果。如2015年艺术家耐克利用冰雪材质于喜马拉雅山创作出模仿古希腊“无头”的胜利女神,生动地再现了古希腊经典雕塑艺术。由于圆雕创造方面的灵活性,可表现题材的广泛性,视觉效果易于凸显主体性,这种雕塑手法在冰雪艺术中被广泛应用。最重要的原因是,圆雕对材质的把控与掌握较为容易,中途出现损坏的几率低,上手容易,更适合普通大众或冰雪艺术爱好者,也同样适用于职业艺术家。圆雕对于冰雪雕塑的推广、互动、普及起基础性作用。
2.浮雕。浮雕是冰雪雕塑的另一种常见的表现方式,雕塑与绘画技法相结合形成了浮雕的最突出特征。浮雕作为一门艺术表现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乃至古埃及,在中国的古代也有迹可循。古希腊罗马的神庙、建筑,古埃及“负”雕塑(浮雕的形象沉入材质内部),中国的帝王陵墓与碑刻等,都承载着浮雕艺术的精彩历史。冰雪雕塑中的建筑物以及一些圆雕的基座通常会应用浮雕技术。浮雕表现的深刻程度也可以随着艺术家的技艺风格和创作思路来把握,浮雕可以表现最典型的平面性特征,也可以在平面中呈现出三维立体的的复杂结构。
3.透雕。在雕塑技法中,透雕是在冰雪雕塑里最考验技法与基本功的一种表现形式,镂空也是雕塑创作最关键的阶段,稍有不慎便前功尽弃,对创作者刀功的力度、稳定性,点、线、面各种画面关系的和谐要有严格的把控力。尤其是以冰雪为基础的材质,其脆性与不稳定性,对于艺术创作来说是一大挑战。此外,透雕的镂空技术还要考虑冰雪材质承载重量的能力,及兼顾作品展览周期、安全性等。优异的透雕能够提升雕塑的空间感,形成虚实相生的画面,在迎合作品主题的前提下,各种浮雕肌理,及疏密有序的线条与透雕手法相互呼应,常可以产生预料之外的效果。
三、冰雪雕塑的题材内容分类与艺术辅助
多种雕塑技法的创作引导下,冰雪雕塑题材的丰富性、自由性大为广阔。冰雪雕塑从形态可划分为:建筑类、植物类、人物类、经典雕塑再现等。从文化上可以将之划分为:代表民间地域文化的民俗类、历史性题材群雕类、童话故事类、节日庆典类、卡通类等。按照风格划分:大概分为具象和抽象两大类。
科学技术发展改变了人们的认知与生活方式。声、光、电的发展和应用使人们的夜生活更加绚烂多彩。声、光、电技术不仅应用于城市夜景的美化,声、光、电在冰雪雕塑中的应用也使冰雪景观五彩斑斓、丰富多姿。我国最早将声、光、电引入冰雪雕塑是在清朝末期,当时电冰灯在京城已经得到了运用。现今社会中,声、光、电的配合已然成为冰雪大世界夜晚的一大亮点。特别要注意的是,电在冰雪雕塑中的安全性应用,要求创作者应掌握基本的物理学知识与电路常识,确保安全性。在一些比較大型的,声、光、电使用面积与频率较大较复杂的情况下,有必要请专业的电工做指导工作。
四、制作冰雪雕塑前期的基础培训
1.素描是造型艺术的灵魂,在艺术创作中起基础作用,尤其在雕塑创作中,多种视角下的艺术作品的素描稿必不可少,其作用在于将印象中的形象在草纸上形成预览图。也就是创作草图。
2.除了素描基础外,设计中的快速表现也要求学生对水彩、马克笔等画材进行训练。此外,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课也必不可少,便于对大型的冰雪雕塑场景进行宏观的设计,精确掌控每一区域的展示效果。此外,与环境艺术相关的计算机软件课程也是冰雪雕塑基础的一部分,如cad、ps等平面软件。便于平面图以及施工图的制作。掌握3DMAX、PRO/E、SolidWorks等三维软件,便于进行冰雪雕塑的设计意向展示。
3.三维模型以及大型冰雪雕塑制作的基础课程(泥塑、木雕、石雕、金属焊接雕塑)。泥塑的制作材料是黏土,制作较为方便,这种材料决定了既能使用“加法”又可使用“减法”制作,比较方便修改,且便于反复练习,所以这种制作形式也是木雕和石雕的基础。不同的是木雕和石雕只能使用“减法”。这与冰雪雕塑性质接近,只是材料性能不同,制作工具不同而已。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泥塑也是木雕、石雕、金属焊接雕塑的基础。不难理解它必然也是冰雪雕塑的造型基础。
4.冰雪雕塑的工具。制作冰雪雕塑之前,应该先了解各种工具的设计原理、使用方法和用途。熟练使用工具,得心应手,才能高效地进行冰雪雕塑创作。通过使用工具和冰雪材质的实际接触,深刻了解“冰雪”的材质特性,制作过程中能有效地判断,积累造型经验。
五、小结
冰雪雕塑需要重视理论基础教学,理论教学的基础性地位不可动摇。学习冰雪雕塑理论,有利于拓宽专业性,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品味素养。在掌握本专业基本素养的基础上,加大各个学科间的交流与学习,使单一性人才转变为复合型人才。以冰雪产业为契机,为促进全省的旅游经济的繁荣发展培养新型人才。
[本文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社科项目,项目名称:高校冰雪雕塑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16JDMS48。]
参考文献:
[1] 姜宇琼,张艳.冰雪雕塑艺术课程教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09(8)
[2] 王立荣,姜宇琼.冰雪雕塑艺术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报,2009(1)
[3] 李鑫泽,阮英爽.从北方冰雪产业发展谈高校开设“冰雪雕塑艺术”课程[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2008(12)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作者简介:孙维广,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人文视觉雕塑形态研究。)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