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彪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发展,信息技术发展一日千里,知识更新日新月异,这样如火如荼的一种高速发展的教育局面正逐步改变着教与学的关系。作为课改新时期的人民教师,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不断学习、研究,及时更新教育理念,通过教育科研提升自身素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书匠”角色,做一名教与学的“研究者”“教育家”。
一、建立、健全监督、评价和激励机制,促动教师主动科研
在教师科研过程中,各相关部门应时刻关注教师在教育科研中的行动,进行过程性评价,学期末或结题时注重研究结果的激励,进行总结性评价。对各级优秀科研课题成果及优秀学术论文及发表的文章按照级别的不同在教师考核中进行相应加分。同时上级部门和学校要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为学校、教师个人的科研提供经济保障。为鼓励教师主动积极地参与教科研,学校及相关部门可出台科研积极分子外出培训、评优、晋级等优先政策。如此,教师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将会大大提高。
二、加强科研培训,组建一支教科研骨干教师队伍
有关部门可以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理论和方法的培训,积极将教师和专家组成学习共同体,主动形成“教师走出去学习”“专家请进来讲学”的良好教研氛围,并建立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好、数量充足、相对稳定、专兼群相结合的教育骨干科研队伍,逐步形成适应科研、教研任务需要的学术梯队,努力组建一个个和谐的以学科分类的教科研团队。如,学校依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研究,请专家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促进教师的发展。
三、开展各类教研活动,提供教研平台
1.组织开展各类教学比赛活动。开展各类教学比赛活动,既能引导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探索新课改教学模式,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更能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稳步提高。比赛的形式不一定局限于课堂教学比赛,还可以是“做一套题、命一道题、评一节课、写教学设计、即兴演讲、写一段粉笔字”等方式,这样既灵活多样,考查全面,又凸显“人文关怀”,更具公平性。
2.开展“同课异构”、“异课同构”课堂研讨活动。在学校间开展“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的实效性课堂研讨活动,让研究者直接面对教学中的难点问题,针对同一课题或内容,让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年龄段的教师执教,通过相互比照、印证、学习,使教研更具实效性,从而促进教师团体的共同发展和提高。
3.组织市级观摩课、示范课,进行听课评课活动。有关部门可以在每学期组织省级、市级观摩课、示范课,让名师起到引领、示范、带动作用。这种精品课具有交流、研究、示范等诸多功能,对营造科研氛围,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大有裨益,对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专业发展有着其他教学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健全科研网络,加强教科研组织管理
现在的网络资源非常丰富,互联网的使用带来的方便、快捷也已被绝大多数教师认可,尤其是青年教師。有关部门完全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组织教师交流、探讨,如网络群、教学博客、教研网等。据调查,国内很多省、市、县都建有自己的教师交流网络群、名师教学博客,甘肃省各级教育部门可以由教研员牵头建立各学科教师交流网络群,并组织名师建立自己的教研博客,既能做到资源共享,又能使名师效应辐射范围更广,还能促进年轻教师迅速成长。
总之,教育科研是现代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只有坚持走“科研兴师、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兴市、科研兴省”之路,组建一支支校、市、省级科研团队,实现教师个人、学校、市乃至全省教科研水平的全面提升,才能让学生真正受益,才能使我省的教育水平继续提高,才能引领全国范围内的新一轮课改,最终真正办成人民放心满意的教育。
(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通过校本教研提升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行动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GS[2016]GHB1627)
(作者单位:甘肃庄浪县第二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