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 娜, 张 威, 石丽杰 , 范士民, 赵 蕊
(河北省唐山市协和医院, 1. 麻醉科; 2. 手术室; 3. 消化内科, 河北 唐山, 063000)
小剂量艾司洛尔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中的应用效果
庞 娜1, 张 威1, 石丽杰2, 范士民3, 赵 蕊1
(河北省唐山市协和医院, 1. 麻醉科; 2. 手术室; 3. 消化内科, 河北 唐山, 063000)
精神病;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艾司洛尔; 小剂量; 效果
近年来,中国精神病发病率不断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1]。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是指在应用麻醉剂、肌松剂的情况下进行电休克治疗,通过短暂的脉冲电流刺激头部,使大脑皮层进行癫痫样放电,从而对精神病进行治疗[2]。电休克治疗后容易出现心率加快、血压骤升等心血管反应,导致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卒中等风险增大[3]。艾司洛尔是一种具有减缓心率、降低血压、降低心肌耗氧量的超短效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可抑制应激反应,其在抑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心血管反应中具有很好的效果[4]。本研究对精神病患者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时静脉推注小剂量艾司洛尔,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5年6月—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精神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制定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中关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躁狂症的诊断标准,且均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排除器质性脑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 年龄26~64岁,平均42.5±7.3岁;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 疾病类型中精神分裂症41例,抑郁症11例,躁狂症8例。观察组男34例,女26例; 年龄24~67岁,平均41.8±6.9岁; ASA分级Ⅰ~Ⅱ级; 疾病类型中精神分裂症39例,抑郁症14例,躁狂症7例。2组性别、年龄、ASA分级、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采用醒脉通电痉挛治疗仪(美国Somatics公司生产)进行电休克治疗。治疗前6~8 h禁止饮食,治疗前开放静脉通道,面罩给氧。对照组顺次静脉推注阿托品0.5 mg、丙泊酚1~1.5 mg/kg、琥珀胆碱1~1.2 mg/kg, 在患者肌颤结束后予以电刺激,电休克治疗期间始终给予人工通气,直到患者恢复正常自主呼吸。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电刺激结束30 s静脉推注小剂量艾司洛尔0.2 mg/kg。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理反应,患者需在自主呼吸、意识、呛咳反应恢复后才被允许离开治疗室。
1.3 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患者麻醉前、麻醉后、电刺激结束后30 s及1、2、5 min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SBP、DBP、HR、SpO2以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电刺激结束后30 s及1、2 min的SBP、DBP、HR均显著高于麻醉前,对照组电刺激结束后30 s、1 min的SBP、DBP、HR也显著高于麻醉前(P<0.05)。观察组电刺激结束后1、2 min的SBP、DBP、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在电休克治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类新的精神病治疗物理疗法,患者在短效麻醉剂、肌松剂的应用下接受电休克治疗,大幅度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且其疗效确切、副作用少[5]。有研究[6]表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常会导致造成动脉压上升,心率加快,从而产生严重的心血管应激反应。因此,搭配使用合适的麻醉剂、肌松剂能提高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应用效果。马明等[7]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麻醉中联合应用琥珀胆碱和丙泊酚,结果表明1.4 mg/kg琥珀胆碱联合丙泊酚的应用效果最佳,安全性高。段晓霞等[8]在抑郁症患者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麻醉中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琥珀胆碱,结果表明麻醉诱导前使用右美托咪定能有效提高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疗效,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艾司洛尔是一种超短效β1-受体阻滞剂,能有效减缓心率、降低血压、降低心肌耗氧量,因此其在抑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心血管应激反应中具有较好的效果[9-10]。
表1 2组患者SBP、DBP、HR、SpO2比较
与麻醉前相比, *P<0.05; 与对照组相比, #P<0.05。
本研究结果表明,2组患者麻醉前后各项观测指标相当,整个治疗期间SpO2均在96%以上。电刺激结束30 s静脉推注小剂量艾司洛尔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麻醉效果无明显的影响。观察组电刺激结束后30 s及1、2 min的SBP、DBP、HR均显著高于麻醉前,对照组电刺激结束后30 s、1 min的SBP、DBP、HR也均显著高于麻醉前(P<0.05)。观察组电刺激结束后1、2 min的SBP、DBP、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说明艾司洛尔对降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的心血管应激反应具有重要的作用,患者循环系统稳定性明显提高[11-14]。
综上所述,电刺激结束30 s静脉推注小剂量艾司洛尔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麻醉效果无明显的影响,显著降低了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的心血管应激反应,提高了患者的循环系统稳定性。
[1] 黄红霞, 梅遂章, 孟慧芳, 等. 精神病危害与防治问题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3, 6(10): 27-30.
[2] 杜建彬, 邱亚峰.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的研究进展[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2, 12(4): 423-427.
[3] 杨开波, 王彬.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期间心率血压观察及分析[J]. 四川医学, 2012, 33(4): 664-665.
[4] Ekinci O, Turan F, Turan C, et al. Comparison of two different dosages of esmolol in the prevention of hemodynamic response due to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J]. Klinik Psikofarmakoloji Bülteni-Bulletin of Clinical Psychopharmacology, 2010, 20(2): 145-152.
[5] 阎乃宽, 朱杰, 程群.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J]. 医学临床研究, 2013, 30(6): 1135-1136.
[6] 赵洪祖, 杜好瑞, 崔二龙. 不同麻醉深度下丙泊酚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心血管反应的影响[J].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4, 30(1): 87-88.
[7] 马明, 陈静敏, 袁昌政. 不同剂量琥珀胆碱复合丙泊酚用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临床观察[J]. 中国药房, 2015, 26(6): 767-769.
[8] 段晓霞, 赵振龙, 李婷婷, 等. 右美托咪定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患者疗效的影响[J].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5, 31(7): 661-664.
[9] 张秀平, 段晓霞, 刘玉林.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麻醉研究进展[J].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4, 37(6): 642-644.
[10] 沈友素, 罗振中, 余树春. 艾司洛尔临床新用途的研究进展[J]. 实用医学杂志, 2014, 30(14): 2336-2337.
[11] 张群华, 杨仲利, 李逸鸿, 等. 奥氮平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80例[J].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13(4): 251-253.
[12] 李大奇, 况利, 王我, 等.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改良电休克治疗对抑郁症状的疗效及对记忆功能的影响[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4, 36(11): 1125-1128.
[13] 殷志萍, 陈爱民, 袁培云.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患者家属负性情绪原因分析及心理干预效果观察[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2): 79-81.
[14] 张群华, 杨仲利, 李逸鸿, 等. 米库氯铵与琥珀胆碱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肌松的效果[J].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16, 30(4): 287-289.
2016-09-25
R 742
A
1672-2353(2017)01-152-02
10.7619/jcmp.20170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