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 薇
建构游戏作为一种搭建活动,离不开建构材料,它是开展游戏的物质保证,也是丰富建构内容、发展幼儿创造能力的必要条件。我们根据材料组合的适宜性进行分区投放,形成砖块区、纸箱区、线轴区、积木区。让幼儿自主选区,选择自己所需的建构材料进行自由建构。在这样自由、宽松的环境下激发幼儿大胆创作,满足他们自主建构的愿望。
游戏是基本活动,是幼儿能够实现主动学习和其未来发展的关键。教师作为幼儿游戏的参与者,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把观察和理解儿童作为我们教育工作的起点。“科学观察——正确解读——有效支持”是教师与幼儿日常互动中应有的专业行为。
在游戏活动中我们常常会介入幼儿的游戏,强行将我们成人的想法灌输给幼儿,但是幼儿才是游戏的主人,我们只需要做一个“幕后”的观察者。我们可以利用照片记录幼儿的游戏过程,通过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解读去了解他们的需要,发现他们的进步。
游戏再现:承承拿线管一个个地排在地上,框里的线管快没有了,他从另一个框里取了一些木质积木,把原来的线管和积木交替着叠起来了,组合搭建出新的造型。
分析评价:承承根据线管的形象,运用重复排列的方法搭出了小桥,之后由于材料的改变,他调整了搭建的方式,长条的积木正好为他的垒高做了支撑。
教师在幼儿游戏中不做过多的干预,把显性指导隐藏到环境及材料中,这就是所谓的教师“退位”。在退位的过程中,教师手中的照相机就是孩子行为的记录者,通过这些过程性的记录,我们能直观地看到:幼儿在多种材料的操作中个性化地游戏,在不断出现问题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学习。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获得交往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径,本土户外建构游戏以混班模式的游戏开展,正是为幼儿的交往创设了这样的有利情境。
游戏再现:妍妍本来在搭楼房,一旁的悦悦在搭围墙,她说:“这是院子。”妍妍看见后就站到院子里,说:“好小呀。”悦悦听了就把围墙扩大了,妍妍一起帮忙,之后悦悦又搭了一个门洞。妍妍说:“我来试试。”说着就弯着腰钻过去。
分析评价:孩子们在各自游戏过程中产生了交集,他们通过对话进行简单的交流,在同伴的建议下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继而引发了合作行为。随着游戏的深入,孩子们除了单独地建构外,还尝试着以建构物作为游戏的载体,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合作搭建可以玩起来的“乐园”,在搭搭、玩玩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与他人友好交往。
在游戏活动中,同伴是幼儿游戏中互动最多的人,他们会相互帮助拿取材料,商量搭建的内容,同时也是相互模仿的对象。同一区活动的幼儿具有共同的或相似的建构形式,在活动中他们都有意无意地关注着同伴的一言一行,通过区域中同伴之间的互动相互模仿学习。
游戏再现:孩子们用纸箱排在一起围成一个大圈,悠悠也在搭围墙,但是她的围墙是镂空的,有孩子看见后也拿来纸箱和悠悠一起搭,慢慢地,原先的围墙被改造成了镂空的围墙。
分析评价:游戏一开始,幼儿只是将纸箱一个个排好围圆,后来在悠悠的引领下,他们尝试了架空的方法。可见部分孩子需要示范引领才能唤醒建构经验,悠悠的搭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促进了孩子间的相互学习。
户外建构游戏拉近了同伴间的距离,使同伴间有了更多的交往机会。幼儿自主选区结交伙伴,互相协作开展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和选择自己的游戏行为,在与能力强的孩子共同游戏的过程中优化技能,更好地发展同伴关系。
讲评活动是促进幼儿个体与集体共同发展的良好途径,在讲评活动中,幼儿共同交流活动经验,一起解决困惑,共同分享彼此的快乐。但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着他们注意力容易分散、倾听能力较弱的特点,空口而谈吸引不了孩子的注意力。那么教师观察幼儿时记录的照片就成了讲评时幼儿回忆自己游戏的依托。
户外建构游戏将建构场地搬到了户外,相比较于室内建构游戏,它在空间上、内容上和幼儿间的交往等方面更具有开放性,使幼儿在游戏化的情境中获得经验,提高幼儿对周围物体观察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与同伴的交往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等等。在快乐建构、愉快交往的过程中,幼儿的知识、情感、经验、愿望表达的需要得到了满足。
(江苏省常熟市谢桥幼儿园)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