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人物特点 写出人物个性
——“他(她)是一个 的人”作文评改案例
■陈苏丹
“观察人物特点 写出人物个性”是苏教版七(下)《语文》课本里的第一次作文训练,教材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在学习一定量写人的文章后,尝试用所学到的方法去写作,加深对如何写人的认识和理解。本堂课是在学生已有写作基础上的一次评改课。
初一学生看问题尚处于直观感性阶段,基本上能运用人物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主要问题是描写不够准确形象、详略安排不够合理。
陶冶法、探究法、讨论法、练习法。
能欣赏、评价同学文章,学习同学文章中准确形象的描写;能根据文章中心,合理安排文章详略并修改。
一、作文回放,直接导入
师:上周我布置了一篇作文,今天我们就这篇习作上一堂作文评改课,大家先一起回忆一下上次写作的题目和要求。
(学生自由回忆。)
师:上次的作文题目——他(她)是一个
的人。写作要求:1.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2.选择典型事例,运用恰当的人物描写方法,写一篇550字左右的记叙文。
二、作文点评,佳作欣赏
师:这次写作,大家很认真,能选取典型事例,运用一定的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对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的描写尤其成功,还出现了一些佳作,值得表扬,但在这次写作中也存在着不足,有些同学的文章详略安排不合理,也有一些同学还不能对人物特点展开准确形象的描写。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佳作中的精彩片段,请大家齐声读出来。然后结合写作要求,想一想这几段为什么精彩呢?可相互交流。(投影三个精彩片段,学生齐读完后,相互交流,教师巡视。)
精彩片段一:他又高又胖,脸都被他的肥肉挤在了一起。头发又黑又长,总是一丝一缕地黏在一起,乱糟糟的,就好像是刺猬的一根根刺。两个肥嘟嘟的手又短又粗,上面还有他打在手上的数学草稿,黑乎乎的一片。
《他是一个热爱数学的人》
精彩片段二:他神秘地拿了一本语文书,掉过头,大声念着:“在×××没来以前,我仿佛是在光明中奔跑,但他一出现,就把我打晕了,把我拖到黑暗的地方,用一把无情的剪刀,把我周围的一切都剪断了,于是,他成为了我最畏惧与担忧的人。”
《他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
精彩片段三:老师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脸上总有他那招牌式的微笑,用洪亮而随和的声音说:“放松,放松,不管你小学成绩如何,考得再高在我这儿都是零分,若想取得明日辉煌,必须勤奋努力!假如以后你欠了我许多债(这里指拖欠的作业),我会让你连本带息还给我!这是高利贷!正所谓‘风萧萧兮易水寒’,欠了债兮,你也还是要还。”说完这席话,全班爆出了爽朗的笑声,有些同学笑得前仰后合,连嘴都合不拢了,看到这一幕,老师也开心地笑了。就连过路的初三学生,都忍不住透过窗子来看一看。
《他是一个性格幽默的人》
师:巡视过程中,我听见大家讨论得非常好,这几段话充分表现了教师、学生的特点,并且把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侧面描写融为一体,使人物的特征得到彰显。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选取的佳作均为写学生、教师的,课上侧重表扬,让学生学会欣赏评价,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三、作文点评,动笔修改
师:欣赏了一些学生的佳作后,我们一起来看这个作文片段。(投影作文片段。)作文片段:记得那是一节体育课,老师准备让我们男生跑1000米,我们听到这个消息都十分吃惊,毕竟,我们在小学时都没有那样跑过,而且对于××那种小胖墩来说更是难上加难,我看了看××,只见他神情坚定,丝毫不怕这1000米。这时,老师让我们男生排成一排,随着一声哨响,我们一起冲了出去,刚开始他跑得十分快,但是当他跑完三圈后就跑不动了,气喘吁吁的他差点要跌倒了,但是他仍然坚持跑着,直到终点他才坐下。
《他是一个坚持不懈的人》
师:谁愿意为大家朗读一下?
(生1朗读。)
师:很好,你们听完后,有没有发现这件事的记叙有问题?问题出在哪?
生2:文章详略安排不合理。
师:对,谁知道文章详略安排的依据是什么?
生3:由文章的中心决定。
师:很好,你觉得这件事应该详写什么?
生4:如果用跑步这件事来表现他是一位坚持不懈的人,应该详细写他如何坚持跑步。
师:如何才能把他的坚持写详细呢?
生5:那就要描写他坚持跑步的细节。
师:很好,我们可以把他坚持跑最后一圈时的动作(手臂、腿等的动作)、外貌、神态以及“我”的感受写详细点,当然,为了使文章更生动一点,我们还可以适当采用修辞手法。下面,请大家试
三、遵循教学规律,对学生写作技能应反复训练着在讲义上改一改。
(学生修改作文片段,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修改完后进行小组交流,教师请个别学生朗读修改后的文章,并组织学生评价。)
师:改后的文章更加地突出了描写对象那坚持不懈的特点。
(设计意图:学生作文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该环节针对学生作文中的主要问题,有的放矢,把教师指导和学生的训练、反馈结合起来,能收到实效。而选取片段来修改,更便于课堂上的交流反馈。)
四、小结回顾,快乐提升
师:今天的这堂作文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回答。)
师:不错,今天课上,我们针对这次作文中的问题,结合描写人物的方法,共同探讨了在文章中应该如何合理安排详略,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文章中心更加突出。希望今天所学对大家以后写类似的文章能有所帮助。课后,请大家修改自己的作文,合理安排文章的详略。
(设计意图:让学生归纳本节课的收获,自觉对所学知识去进行梳理,将新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课后,对自己文章的修改也是对所学内容的进一步巩固提升。)
这是一堂成功的作文教学课,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修改后的文章相对之前的有很大进步。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这么几点值得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借鉴。
一、关注学情,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主体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教师所有的教学设计都应该从学情出发,在课堂上真正解决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依据教参等资料主观臆断。在批改学生此次作文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作文成功之处在于能够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来表现人物形象,不足之处在于描写不够生动详细,不能按照文章中心合理安排文章详略。针对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我设计了这次作文评改课,表扬学生写得好的地方,指导学生如何去进行人物描写,如何合理安排文章详略,并以班级学生的习作为例,以学生的身边人为例,使学生倍感亲切。
作文教学要重视仿写
宋代教育家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在学生动笔写作文之前,我让学生把课文《一面》当作范文仔细揣摩,一是仿照作者运用动作、外貌、语言等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二是学习作者合理安排文章详略,从而使文章中心鲜明深刻。在作文写完后,我又给学生出示了学生佳作并加以指点,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最后写出来的文章张弛有度。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训练呢?就是要使学生学的东西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比如学一个字,要他们认得不忘记,用得恰当,就要训练。语文方面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作文教学当然也是如此,教师想让写作的技能方法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必然要顺应写作的规律,进行反复训练,本堂课的设计,正是顺应了作文教学的规律。
当然,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靠一次作文课就能实现的,有赖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持之以恒,坚持关注学情,坚持让学生仿写,坚持反复训练!愿我们一起努力,让一堂堂语文课都产生思维的碰撞、智慧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