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珊红
(闽南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石狮 362700)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侯珊红
(闽南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石狮 362700)
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内嵌于文化之中,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的过程也要学习相关的文化。英语语言教学不应当固守传统的词汇、语法思维,要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为目的。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跨文化意识的内涵和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着重探讨了跨文化意识培养需要坚持的原则和有效策略。
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现状;策略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对其学习不应该只是机械地灌输词汇和语法,如果对所学习的语言的文化不了解,就很难有效学习它。跨文化意识是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大学英语教师要重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够了解和认识相关语言背景下的异国文化知识,最终使他们能够运用习得的语言进行跨文化交流。
根据Hanvey(1979)的观点,跨文化意识是指跨文化交际中参与者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认识,即对异同文化与共同文化的异同的敏感度和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1]。跨文化意识通常包含四个方面:一是对于自己处在不同社会环境中的异类文化现象进行认识;二是对那些与自己的母语文化不同,甚至相反的文化现象进行认知;三是通过理性的认识和分析,了解这类文化的特征;四是从异文化持有者的角度感知异文化。这四个方面是跨文化意识的重要内容,尤其是第四个方面需要学习者具备“移情”和“文化融入”的本领。所谓“移情”就是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的考虑别人的苦乐和际遇,将自己“代入”对方的心境,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2]。而“文化融入”就是在学习和步入一个新的环境中,将自己放置在对方的文化背景下来观察和思考各种异类问题和社会现象。跨文化意识顾名思义就是对不同文化的认识,也就是说对不同于母语文化的认识。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新的语言,需要将其放置到相关的文化环境中,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只有具备跨文化意识,才能够融入到语言学习的文化环境中,在了解异国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学好一门语言。语言学习不单纯只是灌输词汇和语法,也不是一个语言工具的简单使用者,而应该是一种异国文化的了解者和深熟者。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并不容易,它是一个多维的、多层次的内容。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当他们接触异域文化时,应该具备相应的跨文化意识,并能够激发对异族文化的敏感性。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掌握和理解运用目标语的各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学好一种语言,也才能进行跨文化交流。
大学英语的学习不仅仅只是要掌握词汇、语音、音标、语法等基本知识,而且还要弄明白处在此种语言背景下的文化是什么,要懂得如何运用这些语言来反应他们的思想、习俗、行为习惯、宗教信仰等,这些都是学习语言脱离不了的。近些年,大学英语教学中有许多新型的教育方式不断被应用,也有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但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文化和语言之间的关系认识方面还显得不足,有许多高校英语教学不能够理清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文化因素,常常只是进行知识的简单灌输。许多教师不明确英语语言教学本质上是跨文化的,需要立足于语言所处的文化背景之中来学习和开展教学工作。当前许多教师中还存在着一种极端的说法:“语言课只能讲语言知识,外国文化是文化课的任务”。他们对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全然没有理清,也不知语言是文化的承载主体,对语言的学习不能够脱离了文化[3]。
教学方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然而不合理的教学方式则会阻碍英语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由于对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致使在教学方法上也出现了问题。许多教师习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只是进行单向度的词汇、语法、语音等相关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对文化的内容输入比较欠缺,课堂活动始终是抽象的和理论的,对语言的感知和文化的了解输入不足。大学英语常常还是应试教育思维和模式。许多英语教学还是比较重视大学四、六级考试,在教学活动中也常常以此为主要授课目标,却从根本上忽视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只重视语言知识的讲授和语言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文化教学,导致学生把语法学习和词汇学习当作学习英语语言的全部。应试教学思维模式的存在严重影响到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以分数和四、六级过关率作为衡量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下,大学英语教师难以跳出应试教育的思维,不了解文化的语言学习是非常可怕的,尤其是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和不良现象。
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内嵌于文化之中,是文化的载体。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语言基本知识的传授之外,还应当输入相关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对西方文化知识的了解和敏感性。现实中,由于受课时、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教师自身教学理念的影响,绝大多数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诸多忽视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现象。基于此,提出了一些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有效策略。
要想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教师首先要具有跨文化意识。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需要教师转变陈旧的观念,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跨文化意识。要认识到语言与跨文化意识之间的关系,加强学习,能够对不同的文化进行识别,在尊重不同文化的基础上汲取精华。只有自己具备了跨文化意识,才能够在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由于文化与语言之间的特殊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学习语言就是要认识和了解语言国家的社会文化,比如说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风土人情等。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严重脱节,许多英语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只是进行语言的学习,而没有向学生输入语言国家的社会文化。学习一门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选择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通过语言的掌握来了解语言目的语国家的各种文化现象。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应当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输入文化内容,要向学生介绍与授课内容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语言环境所承接的文化因素。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设备和教学设施。现阶段,多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的重要教学设备,能够将文字、语音、图片、音频等相关内容更加直接、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特殊性,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与语言教学相关的文化内容设计成图片、视频或者音频,通过生动、直观的教学内容来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语言国家的文化差异[4]。除此之外,教师可以收集一些与文化有关的电影、录像和电视等相关有形和无形的社会文化知识内容,通过演播的方式向学生输入文化内容。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单纯依靠课堂时间是难以从深层次培养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5]。大学校园中有许多与英语有关的活动,比如英语角、英语社团等,这些都可以弥补英语课堂的不足,为英语语言的学习、实际交流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提供机会。通过英语角这样的活动,可以将文化内容灌输到其中,对语言的学习,要了解所习得语言的文化内容。再者,学校英语社团也可以组织各项英语活动,比如英语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可以抓取以某一文化现象和文化内容为主体的演讲,让学生在演讲中去了解和学习相关的文化。由此可见,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也是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语言的过程也要学习相关的文化。英语语言教学不应当固守传统的词汇、语法,教师思维要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为目的。只有在了解和认识语言国家的文化,才能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知其所以然,也才能够在实际交流中知道语言所表达的内涵。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要根据教材、授课内容,并善于利用各种教学设备设施和课外活动等多种措施,来培养学生们的跨文化意识。但是,也要明白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并不是盲目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也要坚持一些原则,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避免盲目输入和文化同化。国内的庄智象先生和束定芳先生也都相应地提出了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原则,即适应性原则、阶段性原则、交际性原则和渗透性原则。在强调跨文化意识培养的过程中,更不能忽视主体文化意识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1]商金芳,李清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育探索,2013(03):43-44.
[2]陈建平,杜 军.论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04):159-160.
[3]刘梅华,刘世生.大学生交换学习期间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自我身份的变化:访谈研究[J].外语教学,2015(01):65-68.
[4]张卫东,杨 莉.跨文化交际能力体系的构建——基于外语教育视角和实证研究方法[J].外语界,2012(02):8-16.
[5]张红玲.以跨文化教育为导向的外语教学:历史、现状与未来[J].外语界,2012(02):2-7.
Strategies for Cultivating Intercultural Awareness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HOU Shanhong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Min 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ishi 362700,China)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Language is embedded in culture.It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and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a language should also be related to culture.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should not adhere to the traditional vocabulary,grammar and teacher's thinking,and it should aim at cultivating students'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Based on thi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intercultural awareness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t present,and emphatically discusses the principles and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cultivating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English teaching;cross-cultural awareness;present situation;strategies
H319
A
2017-08-01
侯珊红(1983-),女,福建省石狮市人,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及翻译。
韩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