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立超,魏书琴,孙艳梅,王中武,范文忠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植物科学学院,吉林 132101)
植物保护专业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多元化探讨
冯立超,魏书琴,孙艳梅,王中武,范文忠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植物科学学院,吉林 132101)
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思路,结合时代对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通过对2009-2013级植物保护专业学生问卷调查,根据学生要求及意见,总结并提出关于植物保护专业教育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创新方法及思路,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主体转移;对教育教学资源整合利用、获取实时性及适用性做到统一,更新已有知识体系及技能,全面运用;学生意会能动将对知识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运用多手段、多模式、全方位立体化传授方法,教与学具有主动性及吸引力;重新定位理论与实践教学,改变传统‘脱钩’现象,将实验、教学实习、企业实习、农业生产四大实践板块与理论知识点有机且具体衔接,更充分的服务于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及专业建设。
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教学中心;实践能力;多维发展
人才培养机制的多元化、能力全面性、实际操作实践性,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转型发展大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及模式创新对于培养社会所需人才适应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1]。因此,在教育发展整体思路的前提下,结合转型发展,对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传统方式改革,建立新的教育教学体系,强化人才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把握校内培养及校外实践有机整合,一体化全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2]。针对目前国家对教育转型发展要求,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对植物保护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进行能力培养及素质综合提高方面的实践操作研究,为更好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突出研究主体,切实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具备高技能实践型新人才。
从以往的教学案例中发现,教师以课堂教学为主,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乃至不接受,理论课堂气氛低沉,单一授课模式等现象较为普遍[3]。理论课堂即为理论,对知识层面的扩展延伸与实践及生产相脱节,学生对理论的认识不能深入理解;多媒体授课即为PPT+教师阅读,教师“自言自语”或“照本宣科”,对学生学习情况关注较少及对学习热情激发不足,导致理论课堂教学毫无生机;教师理论功底深厚认真负责讲解,学生对理论知识接受程度较差,犹如“天书”一般。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已经失去课堂知识传播价值,不能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学生发展需要以及对知识接受方式方法的转变。理论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是新时期教育教学发展动力之源,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必经之路,更是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变的重要手段及突破。
课堂中心点的切换,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教育思想为出发点,以优质高效育人教育理念为核心点,全面发挥积极主动性[8]。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什么,顺应时代及学生所需对知识做到实时更新;不同类型学生,采用适当易于学生接受的方法;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及课程结构;实践大课堂与理论学习班相互补充,突出人才培养中心要义。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突出学生主体学习地位,时刻注意学生心理、思想上变化,用心体现学生为‘中心’,用爱提升对学生的关注度[4]。完美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点的转变要求每一位植物保护专业教师做到在应用型本科建设过程中对教学重心与中心的妥善整合,保证高效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好的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组建塑造的课堂,优秀的教师是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生产,又从生产一线返回课堂的与学生融为一体的教师。植物保护专业以其专业性特点,通过植物、昆虫、微生物、陆地上下环境及生物因子等相互作用而确定对虫害及病害进行防护及治理的专业知识,要求学生全面且系统掌握所学知识及相互串联[5]。各专业知识交叉、渗透较强的学科对专业教师知识储备要求较高,因此教学中心的转变,首先是教师应具备更为强大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及实践技能,是教师不断在实践中获取对理论知识的证明,而进一步形成新的理论创新的过程。丰富的实践阅历和理论功底相互转化是植物保护专业教师实施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式所必须具备的;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要求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能够积极主动且充分的补充专业知识,不断更新专业知识贮备。
教学资源丰富程度及全面性是体现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结合植物保护专业特点,在实际教学中,广泛搜索网络优秀教学资源,联系身边实践创新型、技术应用型企业,深入进行学习并在课堂及实践教学中进行应用,形成传帮带的‘一带一路’模式,即教学资源获取多元带和教学模式改变的新思路。
教学资源多元带相交集,根据学生及社会发展需要,集中体现在以下手段。
(1)通过网络平台获得公开课,慕课,微课三种中小型教学资源;国内外植物保护相关专业知识网站、论坛、微博、微信公众号;网络图书、杂志等文献检检索阅读。
(2)国内外专业领域内不定期交流学习,充分接触学科发展最前沿科学研究热点、植物保护区域性问题、病虫草害等最新情况及研究进展等。
(3)非单纯的校企合作办学,在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重点突出学生在企业综合能力培养,依托企业,强化、提升、巩固实践操作技能。专任教师跟踪切实调查研究,广泛汲取企业对人才培养的经验,总结至实践课堂,形成校企人才培养精英模式建设。
(4)实行学生走出去、积极沟通交流策略,对不同类型学生分类别进行培养,如学术研究型学生与其他相关专业较强院校进行合作,联合培养,引进学习更为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及教学理念。
(5)充分利用其他优势资源,如往届毕业生、校友等,形成长期互动促进机制,将更多经验转化为生产实践操作法则。
(6)多种学习平台互建机制应用,教师指导学生实习实践平台;学科平台建设,实验室仪器设备辅助管理及操作使用等优质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是教学模式向着多元化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立体化将所学知识进行表达,以植物-昆虫及微生物-病虫害发生为例,教师在结合生产实际过程中在全面搜集整理资料基础上将理论教学以全新方式上升至实践操作,系统进行理论与实践教学,纵向、横向知识相互延伸,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学生找寻最为恰当知识节点,以现实应用为导向充分着眼于学生个体发展。要求每一名专任教师做到:(1)精良的知识储备及合理的整合应用;(2)多重手段、多维度综合讲解及应用专业知识;(3)突出学生主体学习需求,激发兴趣爱好,有针对的进行理论与实践启发式教学;(4)利用不同专业学生学习心态不同,以专业知识角度不断熏陶,营造不同专业学习氛围;(5)注重学生知识的心理管理,树立知识获取责任感。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专业知识得以发展和应用的受众群体。课堂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主要决定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6]。专业知识的领会需要从初期的理论上升至后期的不断实践,再由实践对理论加以验证和补充,这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必经之路。但学生意会能动性是在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加工整理后获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及特长,拣选各自所需进行进一步学习,能动性基于前期对知识的充分领悟,同时也受学生对专业知识主动接受性的影响,正所谓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植物保护专业知识的需要经过长期培养,最终根植于头脑内的主动寻求接受知识的动力所在。专业知识的推动和发展,结合教师教学方式方法及授课模式上改变,一门极具吸引力、启发性乃至后期创造力产生的课程在各个方面都极具侵染力,改变学生对专业认识,以全新角度重新定位,对教师要求:授课方式多模式,努力转变以往教学方法,更替为全方位、多模式、多角度的新颖教学方法相结合,根据社会发展需求,迎合学生对知识接受及认可方式,改变传统教学手法,突出创新,别具一格,课上学习不再枯燥,教学不再呆板;课下知识巩固理论与实践结合有机结合。
实施措施及建议:
(1)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结合网络课程技术精简辅助课程教学手段,补充及巩固本课程多媒体教学内容完成课程授课任务;
(2)教学方法多重手段、多模式生动演绎,不拘一格,独具个人魅力,突破自我的表现手法,张弛有度,从多角度展示专业各知识点;
(3)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职业化教育面向市场需求,采用针对性教学、核心教学方式,有明确目的教学;
(4)实践技能及专业知识竞赛与专业知识切实应用有机结合;
(5)由知识点扩增至知识面层次循序渐进,及时查新弥补填充。
理论是实践的前提,实践是对理论的进一步认识与发展,二者相互的融合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项基本教育规则。只懂理论不深入实践教学犹如盲人摸象,摸到什么就对专业知识进行定论;只知实践,不转化上升至理论,导致理论层次混乱,摸索学习不着边际,往往夸大其词。根据对以往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经验,对植物保护专业转型发展,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总体发展思路,提出以下几项改革措施:(1)改理论教学后进行实践实习,变理论教学与实践交叉开展;(2)迁理论课堂至野外,转生产操作为理论新认识;(3)以作物生产及病虫害发生物侯期变化为依据,适时调整授课时间及地点;(4)频繁调用已学知识点,串联组合循环实践验证;(5)定期进行理论学习及实践操作总结,提出新观点、新思路;(6)组织学生进入其他高校进行交流学习,开阔眼界;(7)邀请同行专家举行报告会、论坛等。
以培养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为核心,调整植物保护专业的培养模式向以专业理论基础为依托,以专业实践为核心,以创新型能力培养为目标,突出学生主体中心地位,转变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以适应当前社会行业发展需求,更多的体现学生对专业知识获取、应用、吸收和转化,多模式系统化的对专业知识传输探索和研究,不断总结并进行创新,服务与学生,以学生学习利益为中心。
[1]路炳声,袁忠林.深化专业改革培养高质量植物保护应用型人才[J].农业教育研究,2015(3):20-23.
[2]瓮巧云,张爱香,张红杰,等.植物保护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6(19):292-292.
[3]姚永生,冯宏祖,王 兰.植物保护专业课程教学实习模式创新与实践—以"农业昆虫学“和”农业植物病理学"联合教学实习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2008(2):47-49.
[4]苏建新,陈欣戬.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17-19.
[5]黄金光,袁忠林,赵洪海,等.植物保护专业卓越农林人才教育改革实践—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农林教育版,2016,18(1):5-9.
[6]冯立超,王中武.关于提高应用型本科植保专业学生实践技能探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322(3):85-87.
On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of Teaching Mode for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Majored in Plant Protection Science
FENG Lichao,WEI Shuqin,SUN Yanmei,WANG Zhongwu,FAN Wenzhong
(School of Plant Science,Jil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Jilin 132101,China)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training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on the basis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trend in the demand for talents.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and suggestions drawn from the questionnaires responded by the students(2009-2013)majored in plant protection science,the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and ideas are put forward with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transfer of the teacher-centered teaching mode to the student-centered one;for the integr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teaching resources with the consistency between the real time and the applicability to fully apply the updated knowledge and skills;for the shift from passive to active learning by applying comprehensive multiple methods and modes to make the learning process self-motivated and attractive;for the reorientation of the teaching theory and practice by changing the traditional“mismatch phenomenon”to systematical and concret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four practice modules(including experiments,teaching practices,enterprise practices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and theoretical knowledge with the aim of fully delivering th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and ability development to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 teachingcenter; practiceability;multidimensional development
S4-4
A
2017-09-01
冯立超(1985-),男,吉林省伊通县人,讲师,研究方向:昆虫生态及植物保护害虫防治。
李延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