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第三小学 李立华
创设自主探究空间,焕发课堂生命活力
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第三小学 李立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阅读教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时空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享有自主阅读与探究的权利:展开想象,给学生入境体情的空间;比较思索,给学生深入探求的空间;读写结合,给学生学以致用的空间;质疑问难,给学生思维碰撞的空间;拓展延伸,给学生超越提升的空间。学生的主体性与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身心自由舒展,思维灵动飞扬,语文素养就在这充满生机、富有活力的课堂中涵养积淀。
创设空间生命活力语文阅读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可见,阅读教学必须把学习的时空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享有自主阅读与探究的权利,使他们身心自由舒展,思维灵动飞扬,语文素养也在这充满生机、富有活力的课堂中涵养积淀。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阅读教学中,放飞心灵想象的彩翼,方能达到“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的境界。
如《天鹅的故事》一文,作者用饱蘸深情的笔墨讲述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行动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的场面,在一旁狩猎的斯捷潘老人看到这一情景深受感动,从此放下手中的猎枪。学习老天鹅奋不顾身、顽强破冰的内容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老天鹅奋不顾身,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重重地扑打冰面,此时的老天鹅会是什么样子呢?学生凝思片刻后,纷纷表达。有的说:“老天鹅可能会羽毛散落。”有的说:“老天鹅的身体渗出斑斑血迹。”还有的说:“老天鹅可能会折断羽翼。”……放飞想象,奋不顾身顽强破冰的老天鹅鲜活于每个学生眼前。听着学生们的述说,教师动情地说:“是啊,你看它一次又一次地用胸脯和翅膀撞击着厚厚的冰面,它的样子就在这一次又一次的破冰中发生了变化,那有没有什么没有变呢?”“老天鹅的动作没有变,重复着同一个动作:起飞、冲击,再起飞再冲击。”“老天鹅破冰的坚定信念没有变。”此刻,顽强、勇于献身的老天鹅精神震撼着每个学生的心灵。在课堂上学生放飞想象,将文字鲜活为形象,调遥远如在眼前,在情景中深化理解,深受感染。
阅读之道,思索为先。比较是人最珍贵的智力因素,是人们辨别、确定事物异同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才有认识、才有创造。阅读中教师应运用比较的方法去帮助学生深入思考,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探究,从而提出自己更为深刻、独特的感悟、见解等。
如,《鼎湖山听泉》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其中作者入夜后对悦耳动听、变化莫测的泉声做了形象生动的描写,运用比喻、排比的等修辞方法,展现了美妙的泉声,耐人寻味。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领悟作者表达的精妙:
1.当学生说到比喻的方法时,删除括号里的内容与原文进行比较,体会比喻的妙处。
[课件出示]
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
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
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
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经过比较品读,学生清楚地感悟到:作者用生活中乐器的声音来形容泉声,一下子使无形的泉声具体了,富有了音乐美感,这样写突出了泉声的动听与丰富。
2.当学生谈到排比的方法时,比较着连读这几句话,体会排比的效用:写出了泉声从弱到强、由轻到重的变化,体现了泉声的层次、富于变化。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习作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在阅读教学中应读写结合,在注重“读”对“写”的作用的同时,充分挖掘“写”对“读”的作用,以“写”促进学生对文本深入理解、精细解读,开阔阅读视角,产生独特的阅读体会,真正做到“增强语言文字的感受力,获得情感、文化和审美的体验”。
如在学习《锡林郭勒大草原》一课湖水这一内容时,教师先设计了这样的练习:“湖水清亮得可以()。”接着呈现了:“湖水清亮得可以(),可以()。”最后练习的是:“湖水清亮得可以(),可以(),还可以()。”
这一设计,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让他们学习了课文的语言及表达方式,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努力营造自由、民主、轻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他们的探索意识,让思维活起来,实现语文再创造。
如在教学《穷人》一课时,有学生提出质疑:用“温暖”和“舒适”形容渔夫的小屋不够准确。问题一出,我欣喜不已:为孩子的阅读思考而高兴,为他的咬文嚼字而欣慰。对学生由衷赞扬后我引领他们再读课文,联系着上下文想一想,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经过细读,学生们交流分享阅读收获。有的说:“跟外面狂风怒吼,又黑又冷比,小屋是温暖的。”有的说:“渔夫驾驶小船出海捕鱼,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而桑娜坐在家里,守着安睡的孩子。跟外面的大风大浪比,家里相对来说是温暖而舒适的。”还有的学生与自己现在的生活对照,领会到:“那样一个简陋的屋子,对渔家人来说,就算是‘温暖而舒适’的了,可见他们对‘温暖和舒适’的要求是极低极低的。文章表面上写渔家‘温暖而舒适’,实际上是为了刻画渔家生活的艰难和贫穷。”就这样,学生们在联系与比较的阅读中有了新的理解与认识,体会到了渔夫一家的生活是多么艰难。
教学是师生、生生间交流互动的动态过程。教师要珍视学生的质疑问难,及时捕捉他们思维的火花,在对话中不断提升。这样的课堂是灵动而充满活力的,真正成了师生智慧飞扬、共同创造的天地。
阅读教学在立足文本的同时,还要沟通课内外,拓展阅读视野,开放阅读课堂,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背景中尽情阅读,自主探究,从而使学生的知识更丰富,思维更活跃,感悟更深刻,见解更独特,最终便阅读能力得到提升。
如教学《挑山工》一文,教师最后可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冯骥才所写的其他叙事说理文章:《捅马蜂窝》《花的勇气》《送你一束花》等。这样拓展阅读一类文章,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叙事说理文文体特点的认识,还能巩固叙事说理文的阅读策略,同时对作者有了一步了解:关注生活平常事,揭示人生之真谛。
学生是阅读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注重给学生创设自主阅读、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的主体性与潜能才会充分发挥出来,生命之花才会鲜活靓丽,灵动飞扬,我们的阅读课堂才会充满无限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