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佳
(四川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翻译美学视角下的旅游文本英译技巧探析
——以九寨沟主要景点介绍英译为例
徐 佳
(四川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旅游文本具有美学和召唤功能,目的在于以优美的文字介绍旅游景点、吸引游客参观。翻译美学结合翻译理论和美学,可以用于指导旅游文本的翻译实践。本文将在翻译美学视角下,分析审美客体的语言美,并以九寨沟主要景点介绍的英译为例,从词语层、句段层、意象层三个层面探讨旅游文本的语言美,并讨论其英译技巧。
旅游文本;翻译美学;语言审美;英译技巧
旅游文本涉及范围广泛,包括景点介绍、景点标牌等等,而其作用在于给读者介绍我国的人文地理信息,并赋予其美的感受,从而实现对外宣传,达到召唤游客的目的。翻译美学结合翻译理论和美学基本原理,可指导翻译实践。基于旅游文本的美学功能,在翻译美学视角下探讨旅游文本的英译技巧十分具有意义。一般说来,汉语的景点介绍语言华丽,用词凝练,常用四字格或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语言之美赋予整个文本美感功能。而“探求语言美是翻译美学的基本任务之一”[1]18。译者在处理旅游文本时,只有让译文再现美感功能,才能更好地达到外宣目的,其首要任务是分析审美客体的语言美,从而选择合适的翻译技巧。因篇幅限制,本文将在翻译审美的视角下,主要从词语层、句段层和意向层分析审美客体的语言美,并以九寨沟主要景点介绍的英译为例,探讨旅游文本的英译技巧。
翻译美学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审美客体的构成以及审美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提出翻译审美的标准,并探讨审美再现的策略方法。其研究对象包括“原文本的审美品质(审美构成)、译文本的审美品质(审美构成)、审美主体的审美感知、认知心理、图示知识、翻译审美策略的选择”等[2]6。中西方美学思想源远流长,在中西译论中都能找到美学主张。
西方有诸如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阿诺德的文化审美论等,而中国有支谦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严复的“信达雅”、傅雷的“重神似而不重形似”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翻译理论和美学正式作为翻译的研究领域结合起来,国内外对于翻译美学理论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国外有克罗齐的《美学原理》(Estetica)[3],国内有张成柱的《文学翻译中的美学问题》[4],刘宓庆的《翻译美学基本理论构想》[5]等,还有诸如傅仲选(1992)、王东风(1997)、毛荣贵(2005)等发表的代表性著作。
翻译美学研究审美客体的构成。在翻译中,审美客体是承载美学功能的原文和译文。语言作为审美的载体,是翻译美学的首要研究对象。傅仲选认为,“译文是原文另一种语言的再现,因而译文审美价值取决于原文的审美构成——‘形式美’和‘内容美’”[6]49。笔者认为,由于翻译审美过程一般为:理解审美客体的构成—转化理解—加工转化结果—再现审美结果[7]183,译者对原文美学功能的再现,取决于翻译解读阶段对原文语言的审美以及翻译表达阶段对译文语言的审美。要探讨合适的英译技巧,再现旅游原文的审美价值,译者首先要探求旅游文本的语言美,包括原语美和译语美。
关于汉语和英语旅游文本的语言美,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汉语之美在于:(1)词语上,多用四字格,词藻华丽,凝练含蓄,朗朗上口;(2)句段上,长短句交错,多用排比、对仗等手段增强语言的感染力;(3)意象上,融情于意象,寄主观情思于客观物象,情景交融。英语之美在于:(1)词语上,用词简洁,却富含联想意义;(2)句段上,逻辑严谨,擅用平行、感叹等句型结构;(3)意象上,寄情于景,感情充沛。可以看出,汉英语言之美有所异同,在旅游文本英译时,为了再现和原语一样的美感,译者要选择适当的翻译技巧。
2.1 词语层面
在审美客体原语上,词语承载了很多审美信息,如词语选择、词语搭配、词语修辞格等。在旅游文本的英译时,译者要分析原文之美,并将这种美在译文中再现,以下将举例分析原文之美,并根据英语之美探析审美再现的技巧。
例1:每当晨雾初散,阳光照耀,水面似有朵朵火花燃烧,星星点点,跳跃闪动。
译文:When morning fog disperses and sunshine shines on the lake surface, water waves ripples, resembling millions of burning and dancing sparks.
分析:上述例子原文由四字格、叠词组成,如“晨雾初散”、“朵朵”、“星星点点”、“跳跃闪动”,动静结合,增强了景色的画面感,四字格和叠词的使用让原文富含音韵美。若采取直译的方法,因为语言美感差异,译文的美感会大打折扣。通过深入理解,笔者了解到“火花”其实是比喻,是阳光照射在水波上形成的。在翻译的时候,笔者将原文中的“燃烧”和“跳跃闪动”易词为形容词,省译了“星星点点”。“sunshine shines on the surface”,头韵的运用,使译文富含音韵美,用词简洁,画面感依旧,符合引文的语言之美,很好地在译文中再现了原文之美。
例2:花开时节又是一番景象,鹅绒绒的芦花,搔首弄姿,扭捏作态,掀起层层絮潮。
译文:During the florescence season, the picture is different. Downy reed catkins joggle tenderly in the breeze, just like water waves.
分析:原文“花开时节”、“鹅绒绒”、“搔首弄姿”、“扭捏作态”、“层层”等四字格、三字格的使用,增强了词语的音韵美,勾勒出美的画面。在这些词中,“搔首”和“弄姿”,“扭捏”和“作态”是语义的重复,翻译时若完全直译,不符合英语简洁之美。因此,笔者采取了拆译法,将原句拆分为两句,将“搔首弄姿、扭捏作态”译为两个词,并化动“掀起”为静“like water waves”,符合英语用词的审美,简洁却富含审美意义。
可以看出,由于汉语和英语的词语层审美有所差异,汉语的语言美直接一字不漏地转换为英语,译文不一定能再现原有的审美。比如将汉语语义重复的四字格直接转换为英文,会显得冗余,失去英语词语的简洁美。以上译例主要采取省译、转换、拆译的翻译技巧。
2.2 句段层面
在句段层面,汉英语言审美也有差异。汉语注重意合,多用对仗、排比等手段增强句段的感情,长短句交错,富含美感;而英语是形合语言,逻辑严谨,多用平行结构和感叹句等。以下将从笔者的翻译实践出发,探析美学视角下采用何种技巧在译文中再现原文之美。
例3:老虎海海拔2298米,位于树正瀑布之上,深邃恬静,沉默中蕴蓄着暴烈,安谧中隐藏着桀骜。
译文:Lying above Shuzheng Waterfall, Tiger Lake is 2,298 meters above the sea level. Though it is peaceful and tranquil, its vigor can’t be hidden in the silence.
分析:“沉默中蕴蓄着暴烈,安谧中隐藏着桀骜”,汉语惯用语义重复的不同句子、词语对仗来表现语言的美感,这两个句子的意思大体一致。而英语句子美在简洁,结构严谨,笔者采取省译法,只译一句,并采用反译法,其后紧跟瀑布的介绍,使逻辑更加严谨,句子简洁,符合英语之美。
汉语意合,英语形合,表现在旅游文本的语言审美上的差异主要为汉语句式松散,多用对仗、排比等增强句子语气;而英语则逻辑严谨,多用平行结构和感叹句。以上译例主要采用省译和反译的技巧。
2.3 意象层面
意象来源于物象,中英文语言在借用意象传达意境上有相同之处。毛荣贵[8]220称,“意境指的是通过形象性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描写,能够把读者引入一个想象空间的艺术境界”。由于文化差异,中英文意象含义是有所区别的,在意象可表达相同的情感时,译者可以直译,反之则需要采取异化法,“译象译意”[8]63。以下将通过具体译例探析旅游文本意象之美的翻译再现。
例4:那掩映在丛丛翠绿中的海子,像一个晶莹无比的翡翠盘,满盛着瑰丽辉煌的金银珠宝。
译文:And the lake, hidden by surrounding luxuriant woods, is like an incomparably crystal-clear emerald plate, filled up with magnificent treasures.
分析:原文中使用了“翡翠盘”“金银珠宝”两个模糊意象。说是模糊意象,因为“翡翠盘”和“金银珠宝”是原文作者的比喻。原作者先是给出物象“丛丛翠绿”和“海子”,海子掩映在翠绿之中,画面呼之欲出,直观可感,并使用比喻,给出模糊的意象,读者需要想象。喻情于景,很好地体现了原文本的美感功能和召唤功能。同样,“丛丛翠绿”、“海子”、“翡翠盘”、“金银珠宝”这样直观和想象的意象在英文中也能赋予读者美的感受。因此笔者采取了直译的技巧。需要注意的是,汉语四字格经常二二语义重复,如本句中的“瑰丽辉煌”、“金银珠宝”,“瑰丽”和“辉煌”同义,若两个词都译出,则显得冗余,不符合英语语言的简洁之美。同理,“金银珠宝”若完全对等翻译也会冗余,因此也采取了省译法。笔者根据语言审美,在翻译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方法,使得译文语言简洁,富有联想意义,句子结构交错,符合英语的语言审美。
例5:湖面呈现出翠绿、淡蓝、瓦灰等色块,酷似一幅匠心独具的壁毯,小巧玲珑,绚丽秀美。
译文:With multiple colors reflected on the lake surface, jade green, light blue, slate grey, the whole pond is exactly like an ingenious tapestry, small but exquisite.
分析:该句是对五彩池的描写,原文采用的直观意象为湖面和湖面的色彩,模糊意象为“壁毯”,原作者将五彩斑斓的湖面比喻为小巧玲珑的壁毯,让读者眼前一亮,画面感油然而生。通过意象的使用,寓情于景,表达了对五彩池的喜爱,也给读者展示了美不胜收的画面,起到了美感功能,实现了外宣的目的。由于色彩斑斓的壁毯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都能给人美的感受,在汉英语际转换时,笔者采用了直译法,保留了这个意象。此外,由于“小巧玲珑”和“绚丽秀美”是汉语的四字格,“小巧”和“玲珑”语义重复,“绚丽”和“秀美”语义重复,在翻译时为了符合英语语言的简洁美,笔者采用省译的方法。
一般来说,“意象先于意境,意境高于意象,而意境是离不开意象的”[7]122。在旅游文本中,会使用到大量的意象,用以营造意境美,从而感召读者,实现宣传的目的。面对旅游文本的意象美时,译者可以采取直译,保留原文的意象,若出现文化冲突,则须异化,易象而译。
[1] 刘宓庆,章艳.翻译美学理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2] 李智.当代翻译美学原理[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3] 克罗齐.美学原理[M].朱光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4] 张成柱.文学翻译中的美学问题[J].外语教学,1984(2):46-52.
[5] 刘宓庆.翻译美学基本理论构想[J].中国翻译,1986(4):19-24.
[6] 傅仲选.实用翻译美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
[7] 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2.
(编辑:刘彩霞)
On Translation Techniques of Chinese Tourism Tex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Aesthetics: A Case Study of the Introduction to Jiuzhaigou Valley
XU Jia
(Foreign Language Institute,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610000, China)
Tourism texts have aesthetic and vocative function, which aims at attracting visitors by beautiful description of tourism attractions. Translation aesthetics combines 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are used to guide translation pract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aesthetic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eauty of languages in the aesthetic object from the aspects of words, sentences and images, and further uses the source text and translated text of the introduction to Jiuzhaigou Valley to discuss the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techniques in tourism texts.
tourism texts; translation aesthetics; language aesthetics;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techniques
2017-02-25
徐 佳(1993—),女,四川德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H059
A
2095-8978(2017)02-007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