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光平
(山东省莱芜市林业和城乡绿化局 山东省莱芜市 271100)
兰花组培技术研究
魏光平
(山东省莱芜市林业和城乡绿化局 山东省莱芜市 271100)
兰花具有淡雅的香气,能够改善室内湿度,同时是我国传统的名花,是君子的代表。当前兰花已经逐渐进入到家庭中,市场上兰花销售量逐渐增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兰花培育和繁殖技术不断发展。本文将针对兰花组培技术展开探讨。
兰花;组培技术;优化措施
和外界条件下生长的叶片不同,组培苗的兰花叶片表面组织比较脆弱,没有良好的蜡质层、角质层等保护组织,同时也比外界条件下的叶片缺乏表皮毛,没有良好的保湿反光性能,容易出现缺水的问题,发生萎蔫的概率大。通过解剖叶片结构能够发现,组培苗有着较大的叶组织间隙,较大的气孔开口,难以良好地贮存水分,加上缺乏完善的疏导系统,很容易因为供水不足出现萎蔫死亡的情况。
因为组培苗的生长是在不同于自然外界环境,长此以往导致根系功能不够完善,缺乏良好的吸收功能,导致组培面一旦移植就很难抵抗叶片蒸腾作用出现的水分流失,导致组培苗很难成活。
含糖培养基是组培苗生长的主要来源,小苗生长时期会很快吸收其中的营养,导致无机磷供应不足,进而导致RUBP羧化酶难以活化,对二氧化碳的固定能力降低甚至消失,光合作用能力也下降;组培苗缺乏发育良好的叶绿体,缺乏排列有序的叶绿素分子,加上环境限制了光和气体的交换,缺乏蔗糖刺激,导致组培苗呼吸作用比光合作用大。
基质发挥着固定、提供影响等作用,良好的基质是组培苗生长的关键,所以需要合理配置基质营养液,保证基质透气性,避免使用对人类和植物有伤害的化学性质的物质。有机基质和无机基质是常用的两种基质。其中有机基质主要由有机物构成,比如苔藓、泥炭、蕨根等。无机基质主要是珍珠岩、次生云母矿石等无机物质组成,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缓冲性和保湿性。在具体选择中,应当根据兰花的特性和环境确定基质种类。通常苔藓和泥碳是兰花移栽基质必要成分,该基质的持水能力强,将pH值控制在微酸性,通常为3.8~4.5之间。比如洋兰组培常选用苔藓为基质,有着较高的成活率。
所谓移植主要是从试管移植到温室中。在移植过程中,组培苗在空气中暴露,周围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加上组培苗本身长期处于室内控制中自身比较脆弱,一旦暴露于空气中很难适应环境,所以移栽过程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让组培苗良好地适应室内的环境。应当通过炼苗保证苗木质量有所提升,然后方可移栽。炼苗主要是把培养瓶在温室放置两天,组培苗在此期间基本适应温室环境,然后打开瓶盖,在架子上再放置4~12h左右。
经过半日的炼苗后可以进行组培苗移栽。移栽中,用小竹签从瓶中轻轻移出组培苗,要注意保护嫩芽和根系组织,用清水洗净组培苗根部和基部培养基并晾干,将组培苗分成两类,分别为无根苗和有根苗。在种植前应当先在水中浸润1d的花盆,然后晾干并保证花盆无菌,然后在底层放置碎砖,再放入树蕨根、水苔等,铺平后挖出小洞并小心将小苗放入其中,然后固定。之后,洒水养护,将小苗上的杂物冲洗掉,固定小苗和水苔,之后应当注意勤浇水,避免组培苗脱水而死。
在完成移栽后应当进行绿化炼苗,通常在组培苗成活4~6周后进行绿化炼苗,将兰花苗放置于遮阳大棚下,让幼苗逐渐适应环境,并且茁壮成长。此阶段应当加强管理嫩芽抽梢、叶苗生长等,结合植物生长特点配置营养液并做好灌溉,通常每3~5d都要进行一次营养液的调整。要注意稀释营养液,避免浓度过高,一般控制在0.15~0.20%。幼苗长大后可以适当增加幼苗浓度,比如增加到0.30%左右,通过调整营养液保证幼苗的良好生长。在绿化炼苗阶段,应当适当增加幼苗的光照长度和强度。为了避免灼伤幼苗应当保证室内光照从弱到强。幼苗在接受光照质量会有所提升,可以利用日光灯、压氯灯等延长光照时间。兰花品种不同对光的需求也不同,应当根据兰花品种适当调整。同时要注意棚内湿度和病害的防治,合理安排苗木密度。
要想兰花长得好,适当施肥是重要的,尤其是种植组培苗的植料一般要无肥或少肥的。新植苗在未长出新根前,一定不能施肥,2~3周后,待新根长出,才能施肥。一般以1500~2000倍水液性速效肥料每15~20d浇一次。当夏季气温高于30℃以上或冬季进入休眠状态不宜施肥。
兰花在我国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很多国民在室内种植兰花,改善室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兰花对生长环境有着一定的要求,在组培过程中应当注意合理运用培植技术,保证兰花的健康生长。
[1]蓝举民,刘偲,龚明福.真菌诱导子对春兰种子萌发及组培苗成活的影响[J].农技服务,2016,33(03):101+161.
[2]李金玉,龚爱平,周永明.兰花组培LED照明特种光源及其精准调控方法[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4(01):39~42+52.
[3]张晋彦,吴争,宁惠娟,方载浩,梁立军,崔永一.杂交兰组培苗与内生真菌共生培养体系的构建[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6,44(10):30~34+60.
S682.31
A
1005-7897(2017)24-0004-02
201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