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颖 杨连瑞 陈士法
(中国海洋大学,青岛 266100)
2017年5月28日,第二届《当代外语研究》国际第二语言加工专题研讨会在中国海洋大学落下帷幕。国际第二语言加工专题研讨会是世界上首个聚焦第二语言加工研究的学术会议,本届研讨会充分彰显“自由、独立、科学”的学术精神。
首先,二语加工呈现跨层面研究趋势。如,杨亦鸣教授在句子层面探讨词汇/语义加工,证实人类在语言理解的早期和晚期都存在高级认知加工,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加工过程并存。其次,二语加工研究和其他学科日渐融合。比如,卢植教授采用眼动实验探究机器翻译的译后编辑和人工翻译中的认知努力,为翻译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证据。聚焦新议题是特点之三。语用加工是本届研讨会特色议题之一,涉及反语的认知机制、逻辑意义与语用意义的关系、预期加工的认知机制及语用推理等话题。同时,三语加工亦有所涉及。如,徐锦芬教授考察中国维—汉—英三语者心理词汇加工中的逆向同译效应。关注语境因素是第四个特点。例如,张萍教授选用搭配、语块和完整句子3种材料为语境启动探讨语境类型对英语词汇联想反应的启动效应。
除了上述新动态,本届研讨会还探讨语音加工、词汇加工、句子加工和语码/语言转换等核心议题。语音加工主要包括二语学习者词重音研究、“洋腔洋调”感知研究、习得年龄对二语语音习得的影响等热点。词汇加工涉及搭配和多词单位加工、二语词汇激活机制、心理词库表征等关键议题。如,Brent Wolter教授梳理影响二语搭配加工的一致性、频率和组构性等要素。句子加工研究通常指句法结构构建方面的研究,议题涉及Wh-移位中的填充语构建、汉语二语话题结构习得、二语照应代词在线加工等。语码/语言转换指的是双语者或者多语者在语言交流时交替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现象。陈宝国教授聚焦抑制控制在语码转换过程中的作用,陈士法教授则关注英汉—汉英宾语语码转换的认知神经机制。尤值一提,本届研讨会专题研讨了汉语作为二语的加工研究,展示出汉语二语加工研究的强劲势头。
第二语言加工研究是心理语言学在第二语言研究上的延伸,旨在探究和揭示第二语言使用和习得的复杂心理过程。为推动二语加工学科建设的进程,我们认为今后可从以下4方面展开研究。
首先,厘清基本概念,正确看待加工和习得的关系。加工、习得和表征3个概念密切相关但各有侧重,须明确界定。二语习得须从多个视角解读,而二语加工主要是从心理认知视角研究二语发生和发展的诸多问题。二语加工可看成二语习得领域的一个新兴学科。其次,在国际二语加工领域,双语加工是最为活跃的方面,而国内研究严重匮乏。未来研究须加强双语使用者词汇知识的表征和加工以及语音和句子加工等方面的研究。再次,深化跨层面研究,拓展研究领域。今后研究可从句法、语义、语用、语篇、形态和音系等多层面探讨第二语言使用和习得的心理过程。此外,语境因素对二语加工的影响、二语表达、语篇加工等课题尚未得到足够重视。最后,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目前,二语加工的研究方法,特别是眼动和ERP技术已运用到翻译学和语言测试等学科。同样,二语加工研究也可创造性地吸收与借鉴语言学、认知科学等其他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和完善现有理论体系,更好地指导和优化研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