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永红,单晨,吕俊文,梁允兴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住院病案管理科,海南 三亚 502013)
·经验交流·
一种医院死亡病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雷永红,单晨,吕俊文,梁允兴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住院病案管理科,海南 三亚 502013)
本研究设计一种基于HIS系统的死亡病例管理系统,完成了医院前端—太平间中端—殡仪馆末端的死亡病例全程信息化闭环管理;该系统以模块化开发,配备公用服务器和RFID的物联网功能,医院公共卫生科室、太平间、民政殡仪馆、公安户籍管理部门等多单位可根据自身业务需求定制系统,在统一的平台上实现自死亡病例发生开始产生的信息以链式信息流接入下一业务部门直至终结,可避免遗漏丢失信息。这对于提高医院对死亡病例信息管理水平有重要意义。
死亡病例;HIS系统;信息系统
目前国内医院对死亡病例的管理,如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太平间遗体出入库管理等,多停留在手工纸质管理阶段,纸质文档容易出现填写不全、遗失丢失、保管质量较低、提取统计信息困难等问题,故对旧有流程进行信息化改造显得十分必要;以信息化手段实现死亡病例流程的闭环管理,可避免死亡病例在医院中产生的“信息孤岛”现象,进一步提高医院对死亡病例的综合管理水平。本研究拟设计一种医院死亡病例管理系统,将死亡医学书报告循环模式,即从死亡患者基本信息采集、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死亡医学证明书审核、死亡医学书上报、死亡医学书质控,到死亡医学书管理统计信息流的产生、加工、和管理,上升为闭环结构[1]。
1.1 目前医学死亡证明书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院是一家综合性三甲医院,住院床位600余张,年死亡病例在100余人左右,急诊与病房比例为3:5,目前我院死亡病例上报与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的主管部门为公共卫生科,信息上报的基本流程为:在发生死亡病例时医生要填写全省统一的“医学死亡证明书”。同时填写死亡报告和死亡医学讨论表交给住院病案管理科,公共卫生科对死亡证明书进行核对并网络直报到CDC。目前死亡医学证明书以市疾控给我们配发纸质版医学死亡证明书,因受海南省土葬理念影响,部分来院前死亡的本地患者家属不会索取死亡证明书,直接将遗体拉走土葬;而且经过我们对海南省各家医院的调研,无论住院还是急诊在死亡病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仍不完善,很多急诊死亡医嘱的下达仍以手写纸质版为主,公共卫生科无法实时掌握死亡病例信息,造成医学死亡证明书遗漏填写的现象。
1.2 公安户籍注销与民政部门的需求 目前海南省注销户口需亡者家属出示亡者的户口簿、身份证及医学死亡证明书去当地派出所办理,而因受亡者家属办理注销主动性不高、居民补助等因素影响,公安户籍注销不能做到实时办理;近年来海南死亡人口火化率一直徘徊在8%左右,三亚市为改变本地入土为安的意识,正式出台《三亚市惠民殡葬补贴实施方案》,需提供亡者的户口簿、医学死亡证明和火化证到殡仪馆领取并填写《三亚市惠民殡葬补贴申请表》,给予基本丧葬服务费补贴最低4 630元。由此可见公安和民政部门也涉及到死亡病例的管理。本研究开发的死亡病例管理系统应以医院为起点,预留与公安、民政系统接口,一旦在医院发生死亡病例,即可推送至公安派出所敦促其家属注销户口,推送信息至民政殡仪馆完成遗体火化与殡葬补贴的申领工作,从而实现死亡病例的全程信息化闭环管理,并实现死亡病例信息的互通互认。
2.1 死亡医学证明电子版的管理 在提供死亡医学证明书电子版打印服务方面,目前全国仅有北京市试点死亡医学证明书的网络填写,且规定电子版效力与纸质版相同。本研究开发的管理系统的电子版可自动编成证明书编号,由医院行政区划代码、医院代码、年份和流水号组成,为与国家CDC新系统对接,死亡证明书系统编号由医院代码(9位)+年份(4位)+院内流水号(4位)共17位,与国家CDC系统的死亡证明书编号完全相同,电子版打印限制打印次数如需补打需由科室提交申请并注明原因,目前暂试行纸质版和电子版并存的方式[2]。系统中患者基本信息、包括住院号、病案号、患者姓名、性别、国家或地区、民族、证件类型、身份证号、出生日期和年龄等信息,由死亡病例管理信息系统自动从医院管理HIS系统中获取,如发生错误,由医院开具名字证明并保存。
2.2 死亡病例的自动筛查与个案预警功能 在临床上,一旦发生死亡病例,本系统可以调取医生工作站的死亡医嘱下达进行判定,自动提取其ID号与住院号;在急诊或某些没有医生工作站的科室死亡的患者,系统也预留人工输入功能,以最大兼容性满足医院所面临的各种死亡病例,在死亡病例发生24 h内通过专职人员管理筛查确认,医师或专职人员可进入平台界面进行填写操作或排除预警;督促临床人员按时填写并上报死亡医学证明书、死亡报告与死亡病例讨论。
2.3 遗体管理 本系统主要是以RFID卡为基础实现医院-太平间-殡仪馆-墓地的物联网信息管理,系统会调取死亡病例的信息并分给遗体一张RFID卡,并在太平间门口安插一台读卡器,并由遗体接收人员在系统上注明遗体去向,在遗体从医院太平间的出入库时会发生遗体告别等延长遗体RFID卡在读卡器周边的时间,因此应引入RFID缓冲池和读取时间戳,在读取时间戳内系统如再次接受到RFID卡的信息会自动在缓冲池里查询该信息是否存在,如存在即直接丢弃[3]。
2.4 逻辑审查功能 本系统逻辑审查功能包括完整性和逻辑性校验两个部分,在死亡证明书和遗体去向和中不能有漏填、缺填项目,在系统中嵌入常用死因链,在最大限度内控制死因链填写错误[4]。女性患者不可能患男性疾病,男性患者不可能因为女性疾病死亡。如果出现“无名氏”、“新生儿”死亡,系统自动识别并允许其信息不完全,否则死亡证明书填写系统无法保存。
2.5 与公安、民政部门信息互通互认的接口预留 本系统还预留与公安户籍系统的接口,在医院发生死亡病例时,如果是本地居民可推送至当地户籍管理部门,实现医院死亡—公安户籍的信息联动,加快户籍注销的时间速度,提高户籍管理水平;民政部门下辖的殡仪馆也可以安装该系统,完成死亡病例的终末管理。在接受遗体后可以该遗体的RFID卡为基础,继续完善死亡病例的相关信息,如登记火化时间、墓地位置等,在死亡病例系统可以直接打印三亚市惠民殡葬补贴申请表并由亡者家属填写,在火化结算时直接减免相关费用。
通过建设基于HIS系统的死亡病例管理系统,完成了医院前端—太平间中端—殡仪馆末端的死亡病例全程信息化闭环管理,该系统以模块化开发,配备公用服务器和RFID的物联网功能,医院公共卫生科室、太平间、民政殡仪馆、公安户籍管理部门等多单位可根据自身业务需求定制系统,在统一的平台上实现自死亡病例发生开始产生的信息以链式信息流接入下一业务部门直至终结,避免遗漏丢失信息[5]。目前在国内死亡病例的信息化管理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该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可以加强区域的死亡病例管理水平,以物联网方式打造从医院死亡至墓地的信息跟踪功能,并在多部门实现亡者信息的互通互认,可为亡者家属提供诸如户籍注销、殡葬补贴等便民服务。
[1]白雪,刘爱民.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的死亡病例报告模块应用研究[J].中国病案,2014,15(5):39-41.
[2]边华,王志文,王晓虹.利用HIS系统管理住院死亡病例报告[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19(8):728.
[3]莫东立,王立俊,杨磊.一种医院太平间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大众科技,2015,17(3):42-44.
[4]李阳,张乐辉,张志忠,等.死亡病例的信息化管理[J].中国病案,2010,11(11):47-49.
[5]张丽,商洪涛,王彪,等.医院微信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医学装备,2015,12(10):46-48.
R339.3+9
B
1003—6350(2017)23—3943—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7.23.055
海南省应用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专项(编号:ZDXM2015091)
雷永红。E-mail:leiyonghong301@126.com
2017-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