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飞,崔豫宝,郑群龙,叶方立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骨科,湖北 武汉 430000)
·临床经验·
外旋肌群止点缝扎术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
黄飞,崔豫宝,郑群龙,叶方立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骨科,湖北 武汉 430000)
目的 探讨外旋肌群止点缝扎术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生物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84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行髋关节后外侧入路术式,其中42例患者术中缝扎外旋肌群止点(观察组),42例患者不予缝扎外旋肌群止点(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隐性失血量及下床活动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58.23±17.99)mL,明显多于观察组的(104.16±19.1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的隐性失血量为(370.42±60.45)mL,也明显多于观察组的(201.37±54.1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平均下床活动时间为(23.23±11.09)d,早于对照组的(36.15±10.7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采用外旋肌群止点缝扎术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出血量,同时也很好控制了术后的隐性失血,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缩短下床活动时间。
外旋肌群止点缝扎术;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隐性失血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普遍采用的治疗的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案之一,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挽救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统计显示,尽早实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低[1],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回归社会。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在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其肉眼可见的失血量和实验室结果往往存在较大的偏差,猜测这是隐性失血所造成的,而隐性失血量可达失血总量的六成[2],极其不利于术后的康复。在手术过程中通过实施外旋肌群止点缝扎术,可以有效的减少隐性失血量。本文旨在探讨外旋肌群止点缝扎术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生物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84例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条件;(2)年龄60~75岁;(3)股骨颈初次骨折;(4)患者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者伴有严重的心肝肾等手术禁忌证;(2)有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系统疾病,无法正常沟通交流;(3)既往有股骨头等置换术;(4)凝血功能异常或口服抗凝药物;(5)妊娠或哺乳期患者。根据患者是否缝扎外旋肌群止点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不予缝扎外旋肌群止点,其中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61~75岁,平均(68.9±4.5)岁;BMI (21.82±3.48)kg/m2。观察组患者术中缝扎外旋肌群止点,其中男性30例,女性12例;年龄60~75岁,平均(67.2±4.8)岁;BMI(21.19±3.79)kg/m2。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侧卧位下采取腰硬联合麻醉方式,采用改良的Gibson切口,将切口长度控制在9 cm内。切口后逐层分离至阔筋膜,然后将阔筋膜的张肌进行分离,显露出外旋肌群后进行细致的分离。分离显露出梨状上下孖肌、股方肌,显露此肌群在股骨端的止点。观察组的患者选择在大粗隆外旋肌群止点外大概1.5 cm处进行缝扎肌群和该部位的重要血管,在外旋肌群止点处进行切断,然后将外侧进行翻转,将关节囊显露出来,若存在较小血管的出血,可以进行电凝止血。而对照组在患者则是采用紧贴住大粗隆将肌群止点进行切断,然后进行止血处理。两组患者的关节囊选择“T”形方式切口,测算和定位股骨距的长度后将股骨颈残端进行截断兵取出。显露髋臼,松解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清理髋臼盂唇,直视下扩髓,放置髋臼杯及内衬。股骨腔扩髓,安放股骨柄假体。用强生MB66缝线缝合关节囊及外旋肌群断端,留置引流后逐层关闭切口。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隐性失血量以及随访期间患者下床活动时间。
1.4 隐性失血量评估[3]隐性失血的计算采用Sehat提供的方法,即:隐性红细胞丢失量=总失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纱布净重量)+术中或术后红细胞输入量。患者总失血量=红细胞丢失总量。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04.16±19.1)mL,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58.23±17.99)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7.349,P<0.05)。
2.2 两组患者隐性失血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隐性出血量为(201.37±54.12)mL,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370.42±60.45)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71,P<0.05)。
2.3 两组患者初次下床活动时间比较 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在随访期间记录并统计后发现观察组患者初次下床活动时间为(23.23±11.09)d,对照组患者初次下床活动时间为(36.15±10.78)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86,P<0.05)。
近年来,股骨颈骨折患者越来越多,这与交通事故的频发、高空作业有着密切的联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往往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不仅有效解决了骨折的问题,同时也大大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以及生活质量。但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过程中,围术期的失血量通常较大,术中的显性出血是肉眼可见的出血,包括了出血量、引流量以及纱布渗出的血量,而更多的时候患者术后出现严重的贫血是隐性失血造成的。发现隐性失血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猜测和术后发生溶血、围术期血液渗透至患者的组织间隙、术中血液积存在关节腔内有关[4]。由于这些情况下的血是不参与到体循环中的,因此术后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会进一步的下降从而导致患者严重的贫血[5]。此外,有统计显示,影响隐血失血的因素较多,如性别、年龄、髓内固定情况等。在性别方面,女性患者术后隐性失血量要明显的低于男性患者,而年龄>65岁的患者失血量也要多于年龄<65岁的患者[6]。而BMI较低的患者,隐性失血量也给予正常BMI患者。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通常有电凝、压迫、结扎等止血方法,而熟练的止血技巧和成熟的血管缝扎技术也是降低术中出血量、隐性失血量的有效方式[7]。研究发现外旋肌群止点附近缝扎可以有效的降低隐性失血量,这是因为切断外旋肌群前缝扎其内血管,与常规切断后电凝止血相比,可以对该动脉弓的止血更彻底。避免了因为动脉弓断端的回缩、冲洗液刺激等原因造成的断端血管暂时停止出血假象[8-9]。
通过上述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隐性失血量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外旋肌群止点缝扎术止血更加彻底,术后出血隐性失血量发生率更低,因此可以有效的控制出血量。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发现观察组患者平均下床活动时间均要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观察组患者出血量更少,更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因此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更短。
综上所述,外旋肌群止点缝扎术可使手术失血量显著降低,有利于老年患者早期康复,术后患者首次下地时间缩短,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1]李征,安帅,周萌,等.全髋或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失血量对比研究[J].北京医学,2015,37(11):1028-1030.
[2]区广鹏,肖军,郑佐勇,等.金属大头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33(14):3292-3293.
[3]陈川,汪昌发,柯文坤,等.氨甲环酸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隐性失血及静脉血栓影响作用研究[J].江西医药,2014,25(11): 1214-1216.
[4]Willems JM,De Craen AJ,Nelissen RG,et al.Haemoglobin predicts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fter hip fracture surgery in older patients[J]. Maturitas,2012,72(3):225-228.
[5]罗涛,黄伟杰,吴伟,等.肥胖对半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的影响[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17):1419-1422.
[6]Zhao,Li J,Zheng W,et al.Low body mass index and blood loss in primary total hip arthroplasty:results from 236 consecutive ankylosing spondylitis patients[J].Biomed Res Int,2014,17(14):393.
[7]岳辰,康鹏德,沈彬,等.氨甲环酸用于首次髋关节置换术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12):1167-1172.
[8]庞向华,欧阳建江,欧兆强,等.隐性失血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J].广东医学,2013,34(3):420-422.
[9]王剑,谢飞,刘先齐,等.氨甲环酸的使用方式对全髋置换术显隐性失血影响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5,44(8):1063-1065,1068.
R687.4
B
1003—6350(2017)03—0471—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7.03.040
2016-09-14)
湖北省卫生厅科研项目(编号:NX200403)
黄飞。E-mail:hanf@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