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朱巧云
基于“问题”的阅读相伴教师成长
文 朱巧云
凤凰家园幼儿园是镇江市首批《指南》实验园,也是第三批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园。作为新园,新教师多、专业化能力弱一直是我们的短板,所以我们将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实施课程游戏化项目的突破口,以公共区域研究为抓手,我们开展了基于问题的阅读,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实践研究。
阅读;教师成长;幼儿园
结合我园公共场地大的优势,我们申报了课题《幼儿园公共游戏区域支持性策略的实践研究》,被成功立项为江苏省“十二五”重点课题。研究中请老师去寻找、发现自己的困惑和存在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专业提升。
问题确定后,不再仅仅开展以前教师之间经验的分享交流,而是开始了基于问题的全园阅读,一学期共读一本书,精读、细读某一个章节,向书本学,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1.大筛:针对我园教育教学研究的内容,选择符合教师最近发展区的书籍,不让理论脱离教师经验。
2.小选:每次阅读不是从头开始,而是根据本阶段研究内容,选择相应章节,布置给老师们阅读。
3.共读:教师在规定时间自主阅读,看懂的用标签简单叙述自己的实践案例,不懂的用彩色笔重点标注,注明问题。
4.同研:阅读后,首先互换书籍,阅读别人的批注;然后分享案例,渗透自己的理解;最后提出问题,共解研究的不惑。
随着研究的深入,教师专业能力弱和研究对教师专业要求高的矛盾更加凸显,基于幼儿园的园情、师情,由三位市、区骨干教师牵头,成立“拔尖人才”研究小组,带领园级骨干和年轻教师,承担幼儿园建构活动、户外活动、项目课程三个研究项目,担当研究的领衔人和责任人。购买与研究内容相关的书籍,由领衔人带领各项目组进行分段精读。查找杂志和网络上其他姐妹园和我们的研究相关的经验,整理园内同伴已有的研究经验,装订成活页书,让理论的学习更接地气。
返场即回到教育教学现场,将书本上学习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的问题,实现从理念到行为的华丽转身。
1.班际审议:以班级为单位,对照《幼儿园创造性课程》《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里环境材料的要求,到活动区实地观察,发现问题,填写审议记录表。
2.园际审议:来到建构区现场,开展有图有真相的教研活动,大家分别交流各自发现的问题,就某些共性的问题展开讨论,确定环境及材料的调整方案。
环境调整到位了,幼儿与新环境之间会有哪些互动?审议调整后的环境和材料是否适宜?能否支持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我们对入区的孩子进行持续的观察,观察记录表由原来的一次记录变成N次,在此过程中追踪儿童的反应,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
项目组根据研究内容进行理论阅读和分享交流后,请教师拍摄相关的现场视频,通过视频教研,检验阅读的成效,让教师深刻领会理论的内涵,共同发现和解决研究中的问题。
1.设置主体:由教师变成幼儿、教师共同参与。
2.设置内容:由教师“拍脑门”变成倾听孩子的声音,顺应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创设促进学习和发展的区域。
3.空间材料:幼儿的自主规划和选择,让区域活动内容不再单一固定,学习内容由单一领域变成多元领域的整合。
4.弹性作息:游戏时间由统一固定变成根据活动需要可进行弹性调整,引发幼儿深度的学习和探究。
1.观察儿童:持续观察,对照《指南》,看见儿童行为背后的学习和发展。
2.走近儿童:走进幼儿的生活。让教育自然地融入生活,挖掘一日生活中蕴含的学习与发展契机。
3.支持儿童:让幼儿成为环境的规划者、实施者,在积极互动的环境中主动学习。
1.课程设计:对原有课程进行提升、改造、完善。由教师照本宣科,照计划执行教材、环境、材料的审议,顺应孩子的兴趣和需要,生成项目活动,引发深度学习,逐步建构幼儿园园本课程。
2.教育评价:幼儿评价由静态到动态,由单一到多元,由重结果到重过程,让幼儿的作品、成长故事、观察记录等成为孩子自我发展最鲜活的评价。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凤凰家园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