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左丽云
阳光温暖童心 文化润泽课程
文 左丽云
将课程建设与课题研究结合,挖掘本土民间文化资源,寻找民间文化与课程的最佳结合点,对融合课程进行审议筛选,选取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进行整合,赋予幼儿园课程镇江本土的特色,焕发新的生命与活力。
课程游戏化;幼儿园;综合活动
在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实施的背景下,我们园所对已有教科研成果、课程园本化实施以及社区教育资源进行了深入分析,确立了以《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为基础课程,结合镇江本土文化资源,对民间文化与幼儿园综合活动融合适宜性进行静态思考,遵循孩子发展规律,课程实施由游戏为核心延伸到一日生活,注重观察、追随和解读,资源和实施经验有效积累。
1.老城区家长、群众对学前教育和课程游戏化内涵的认识、理解比较滞后。
2.园长、教师专业素养还需提升,对课程游戏化的认知不够深入全面,课程引领和推进的水平较低,视野不开阔。
3.园本课程实施且行且思,碎片化尚未形成系统。
1.师生比例不协调,教师对生成活动的价值判断和组织实施缺少实质性研究。
2.课程游戏化实施过程中偏重以外显的游戏活动形式向教材的渗入,课程的评价与幼儿的发展缺乏指向性和科学性,对幼儿个体和整体发展的真实水平缺乏过程性的验证。
师本位教育环境观念和女性视角审美造成教育环境的创设有局限性。
寻找民间文化与课程的最佳结合点,对融合课程进行审议筛选。选取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进行整合,赋予幼儿园课程镇江本土的特色,焕发新的生命与活力。
从理解儿童真实需要出发,尝试让教师担任课程项目负责人,成立了课程环境、民间游戏、民间故事、课程资源库、区域游戏学习等研发项目小组;教师课程意识由微观走向宏观,由片面逐步完善,整体推进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
幼儿园整体架构课程,把控方案实施的有效性。教研组层层进行分解,拓展本年级组的主题,开展主题审议修订主题计划和活动目标。班级教师根据本班幼儿发展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周计划和个性化方案。梳理修订了各年龄段不同类型民间文化活动的教育目标,并将其落实到各主题计划、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
与社会人文相融,地方戏曲、服饰、特产、美食等在课程中、环境中呈现。让孩子在有故事的环境中学习和游戏。创设有生机的环境,老师和孩子们的养殖兴趣和经验也成了课程宝贵的资源。幼儿可以观察生长、认知树木,体验自然的更迭与变化。让每一样东西“活”起来,让游戏在小场地也能有千变万化的玩法,建立材料超市,原生态的材料供孩子们自由选择、替换。
每月家长开放日,家长助教团进园进班,开展种植观察、游戏观察、午餐管理、晨操互动、父母课堂等活动,把家长从教育的“旁观者”推到了“主角”位置,成为课程实施的助力军。
幼儿园与句容黄梅、丹徒上党中心幼儿园结成研究共同体,开展市级范围内的课题研究片区联动,确定每学期的活动时间和方案。
1.课程实施效果评价
(1)计划和活动的目标建立在了解本班幼儿实际的基础上。
(2)内容、方式、策略、环境、材料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实施过程为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
(4)内容需要兼顾整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能获得成功感。
(5)教师的指导能促进幼儿主动、有效地学习。
2.幼儿发展情况的评价
(1)了解幼儿发展的需要,提供更加适宜的指导。
(2)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注重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评价。
(3)在一日生活中采用自然方法观察幼儿行为表现和所积累的各种作品,作为评价幼儿发展的重要依据。
(4)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即要了解幼儿现有能力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
在课程规划和实践中,每一位教师从理念到行为都经历了“思考——行动——反思——调整——再行动”的螺旋上升过程,虽然遇到许多瓶颈,但是孩子的发展要求我们不能懈怠,儿童本位的课程游戏化理念需要我们用执着与科学发展的精神坚持不懈地去践行!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朝阳楼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