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玉
“求正”:让高效课堂真正发生
■刘金玉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时至今日,“高效课堂”已是家喻户晓,许多教育人都“各显神通”,“创建”出了属于自己的各类“高效课堂”。
“动起来”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这源于“课堂上要让学生动起来”。于是,课堂上出现了满堂“动”——身子站起来,脸颊红起来,头脑晃起来,嘴巴说起来,手掌拍起来。岂不知,这只是形动,而非质动。心动——思想的动,才是真“动”的引擎:心不动,哪来的行动?何来的激动?心不到,哪来的眼到?何来的手到?
“走出去”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这源于“用教材教,不要教教材”。于是,课堂中三下五除二迅速“消灭”了教材,立即走出了教材。岂不知,“课本无非是例子”(叶圣陶语),自然要先将例子学会、学透,否则就会“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为“题在课外,根在课内”,只有脚踏实地地“走进教材”,才能富有成效地“走出教材”。
“围起来”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这源于课标提出的“积极倡导合作学习”。于是,课堂打破了“秧田式”的座位,变成了“围起来”的座位。三五成群,围成一团,遇有疑问,即进行“围坐合作”——讨论、交流、研究。岂不知“自主学习是根本,合作学习是辅助”,学习是个人的事,如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自我研修,即使“围起来”又有何必要与价值?
……
显然,无论是“动起来”,还是“走出去”,还是“围起来”,都只是“高效课堂”之形,甚至是“歪”形,非“高效课堂”之“正”形。事实上,“高效课堂”岂是通过几个外形的改造就能打造与建设的?改变思想才是最为本质的。
故打造高效课堂必须“求正”——以“正”克“歪”,以“正”纠“歪”,以“正”排“歪”。“求正”,求的不是“形”,而是“质”,是课堂之根本、内涵、思想、精神。笔者以为,“六感”是高效课堂“求正”的核心指标。一是“仪式感”。即课堂学习首先要让学生“守规矩,不任性”。从上课到下课,都用虔诚的态度学习,因为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文明人、现代人。二是“新鲜感”。即课堂学习要始终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尝试欲,一步一步将学习引向深入,曲径通幽,渐入佳境,这就需要进行“陌生化学习”。三是“现场感”。即课堂学习一定要给出足够的时间,围绕学习目标,让学生全过程参与,真正“沉潜学习”——沉下心来,潜心探究,潜心实践。四是“时代感”。即课堂学习要将学生看成是与时代同发展的人,教学策略、方法、手段与时俱进,一切从学生内需出发科学选择,有效应用。五是“安全感”。即课堂学习要让学生保持一种稳定而不害怕的感觉,这就要教师真正施“爱”于生,让学生放心、舒心、自信而有尊严地学习。六是“获得感”。即课堂学习一定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绽放出生命的色彩,获得知识、能力、素养。
“六感”课堂学习指标是教育的“求正”,本质上就是教育的“守正”“归正”。诚如是,高效课堂才能真正发生,否则,一切枉然。
(作者为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泰兴市洋思中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