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利峰
摘 要:劳动是整个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劳动是一种手脑结合的技术活动。劳技教学是劳动教育的重要而有效的渠道,劳技教学始终要基于实践追求创新,让学生主动实践,在亲身实践中体验、领悟和建构劳动知识,提高劳动技能,培养创新精神,积淀劳动素养。
关键词:劳技;实践;劳动热情;劳动经验;劳动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9;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6-0004-01
实践性与创造性是劳技的显著特征,劳技教学始终要基于实践追求创新,让学生主动实践,在亲身实践中体验、领悟和建构劳动知识,提高劳动技能,培养创新精神,积淀劳动素养。本文作者在多年的劳技教学中构建出了一套基于实践与创新的劳技教学三步曲,现以“翻盖垃圾桶”教学为例探讨这套简单实用的教学操作策略。
一、 巧设情境,催生劳动热情
学生劳动情绪的高低影响着劳技教学的效果。为了激发学生动手劳动的热情,教师在劳技教学中巧设情境,利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参与劳动的兴趣,激活劳动细胞,催生劳动欲望。例如,在教学“翻盖垃圾桶”一课中,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某市小学劳技创新大赛的现场视频,视频中参赛现场可谓热火朝天,选手们的劳动热情高涨,一个个挥动着小手忙个不停,用巧手制作出了一件件新颖精致的作品。接着,教师把画面锁定在翻盖垃圾桶的比赛现场,引领学生欣赏各式各样的翻盖垃圾桶,观看选手演示讲解翻盖垃圾桶的使用原理和特色价值,学生不禁为这么神奇的垃圾桶而惊叹。看到学生对这些有趣的翻盖垃圾桶产生了兴趣,教师就说:“这些款式新颖、功能多样的垃圾桶如果能够摆放在我们的教室或者家中的房间内,一定非常不错。”教师的话进一步挑起了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的欲望,那些原先怕动手的学生也跃跃欲试。于是,教师趁机说:“今天就让我们也来动手做一个翻盖垃圾桶,相信同学们亲手劳动的成果一定会更有价值。”就这样,学生们的劳动热情被点燃了。劳动情境的创设将学生带入轻松有趣的劳动意境,让他们觉得劳动既好玩又有价值,催生了他们亲手劳动的热情。
二、倾心实践,积累劳动经验
“理论所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实践将为你解决。”引导学生倾心实践是劳技教学的第二步,也是劳技教学的核心环节。所谓实践出真知,学生劳技知识、劳技能力的获得与劳动经验的培养需要在动手实践中历练与提升。劳技教学离不开实践,脱离实践的纸上谈兵式的劳技教学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塞西尔认为:“一克的经验抵得上一吨的理论。”劳动经验是提高劳动效率的宝贵财富,是走向成功之路的捷径。一些学生害怕劳动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缺乏劳动经验,感到劳动烦琐、无趣,从而滋长了厌倦劳动的情绪。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投入与产出往往成正比,劳动经验来自真实而深刻的实践活动,学生倾心投入劳动实践,才会获得有效的劳动经验。为了丰富学生的劳动经验,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与倾心度。在教学“翻盖垃圾桶”一课中,教师没有进行空洞的说教,而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开展合作实践,各学习小组通过观察讨论,模仿视频中选手的作品,探讨出翻盖垃圾桶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接着,教师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为了促使学生能够倾心实践,教师鼓励小组之间开展竞争:“同学们,让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心灵手巧,看一看哪一小组的作品最成功!”教师的话激励着学生在竞争中加强合作,增强了他们参与劳动的意识。在活动中,学生们纷纷出谋划策,人人动手操作,在精诚合作中完成了制作任务,获得了宝贵的劳动实践经验。“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劳技教学要基于实践,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平台,让学生知行结合,锻炼和提高劳动技能,积累劳动经验,他们才会乐学笃行。
三、 展示碰撞,擦出创新火苗
提高劳动价值的根本在于提高劳动效率,而提高劳动效率的出路在于技术创新。因此,教师要创新劳动技术,提高学生的劳动技术水平。劳技教学要以创新精神的培养为宗旨,促使学生不断创新劳动技术,创造劳动成果。为了引导和激励学生创新,教师给学生搭建展示交流的舞台,让他们在互动中碰撞,从而摩擦出创新的火苗。例如,在教学“翻盖垃圾桶”一课中,教师着重组织第三个环节的教学——展示碰撞。在学生制作完毕之后,教师在全班开展作品展评活动,让各小组依次展示作品,介绍垃圾桶的特色,交流制作过程中的收获与困惑,其他小组学生则在观摩和聆听过程中对作品进行点评(评价垃圾桶的优点与缺点),并且提出改進建议。展示平台给学生碰撞思维与交换思想提供机会,有的学生对垃圾桶的造型提出了新的想法,有的学生对垃圾桶的功能进行了完善,有的学生还建议制作成大型的翻盖垃圾桶用于校园垃圾的收纳,以改善校园的环境。在学生充分碰撞之后,教师还布置学生在课后进行二次制作,以制作出更多先进的翻盖垃圾桶。
四、结束语
实践与创新是劳技教学的灵魂,劳技教学贵在实践中创新。因此,教师在劳技教学中要基于劳动实践,催生学生的劳动热情,点燃学生的创新火种,使他们成为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国强,黄应国.农村小学生户外劳技课教学设想[J].江西教育,2003(03).
[2]单少华.劳动技术课的教学设计[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