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2017-02-25 22:33:50
教师博览 2017年9期
关键词:声乐集体教学模式

江 艳

(万年县教育体育局,江西上饶 335500)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江 艳

(万年县教育体育局,江西上饶 335500)

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存在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如创新性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以及教学目标不明确。这些问题严重抑制了声乐教学的发展。对此,教师要制定有效明确的教学目标,在课程内容和形式上进行研究和创新,采取优化授课模式、多科目融合式教学等方式提高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的实效,让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更好地适应幼儿园工作环境。

学前教育;声乐教学;模式创新

声乐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都感到吃力。出现该现象的根源,主要还是声乐课教学模式有不适应学生需求之处。当前学前专业声乐教学模式主要只有小组课模式、集体课模式和个别课模式三种,这三种教学模式各有利弊,但受制于各方面因素影响,目前它们的教学效益均未达到最大化。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存在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如创新性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以及教学目标不明确。这些问题严重抑制了声乐教学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对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一、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现状

(一)集体课模式

集体课模式是当前应用于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最多的,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模式。集体课模式又叫大课模式,顾名思义,是以班级为单位,声乐老师进行集体教学的模式。授课内容包括音乐作品分析、歌唱方法以及歌唱理论等内容,面向班级全部学生进行讲解和分析。这种教学模式有优点也有弊端,优点在于在一定的时间内,让更多的人接受了教育,节省了时间,教学效率较高,从而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但是声乐课集体课教学模式也有弊端,即不利于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很多乐理基础薄弱、歌唱能力低和水平低的学生,在集体课中往往不能跟上教师的节奏和学习的进度,以至于问题越积越多,水平得不到提高,乃至最后逐渐丧失学习声乐的兴趣。而乐理基础比较好、歌唱能力和水平高的学生,在集体课中又往往“吃不饱”,对于课堂上所教的内容能够轻松掌握,却没有机会进行突破,这也限制了他们声乐水平的提高。

(二)小组课模式

小组课模式是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模式,介于集体课教学模式和个别课模式之间。通常,小组课学生人数比集体课人数少,比个别课人数多,一般不会超过10个人,多为3至5人一组。小组课教学模式将集体课教学模式和个别课教学模式的优点有效结合在一起,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够给予个别学生具有针对性、具体的指导,这是集体课和个别课所无法兼顾到的。小组课模式下,教师能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他们的差异掌握得更详细,也能够让学生更明确当前以及今后在声乐课程学习上的方向,这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发展都能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但是当前还有很多幼儿师范院校因为师资力量、教学设施不足等方面的原因,没有在声乐课程中采取小组课模式进行教学。

(三)个别课模式

个别课模式与集体课模式相对,是一种小课模式,主要形式是教师一对一地指导学生学习。个别课教学模式能够帮助教师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包括他们的乐理基础、学习能力、嗓音特点等。教师可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进行针对性训练。个别课教学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声乐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能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问题,然后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进度以及内容,以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声乐水平。但是目前这种教学模式只在个别学校得到了应用,现实中难以推广。

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一)制定有效明确的教学目标

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为教师的教学指明方向。要想使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达到预期,首先就得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有教学目标明确,才能为创新教学模式等打下基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化:

1.人才培养上。很多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师在教学模式上借鉴专业院校声乐教学模式,想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实际上,学前教育专业是为了培养幼教人才,而不是专业歌手,因此在人才培养的定位上应当具有针对性,要根据幼儿教育的特点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而不能盲目借鉴专业院校声乐专业的教学模式,这样就偏离了幼教的本质。

2.课程设置上。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培养幼儿园小朋友的艺术兴趣,因此在声乐课程设置上应当充分考虑幼儿园小朋友的特点,要体现教育性、基础性、启蒙性和实用性。这样,才能让学前教育声乐教学达到最终目的,将课程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3.教学内容上。学前教育声乐专业的教学内容目前仍然较为单薄和落后,因此要不断优化,结合幼儿的性格特点以及爱好等增加一些儿歌的教学,比如增加一些传唱度比较高、唱起来朗朗上口且幼儿易理解的儿歌,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贴近现实。这样,也便于学生毕业后快速适应幼儿园的工作。

(二)优化声乐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认为,声乐老师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对声乐教学方式进行优化:

1.优化声乐集体课模式。声乐集体课模式是当前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但是上文中也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进行过分析,即声乐教师不能充分顾及每一个学生,导致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笔者认为,声乐教师可以对现有的集体课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做到教学上主次分明,分清教学工作中的轻重缓急,先对重点进行强化,使每个学生都能完全掌握重点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评价以及自我评价,通过自我评价及时反省,而相互评价能够让学生在他人的帮助下快速发现自己的缺点并对此加以改进。

2.多科目融合式教学。多科目融合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将几个不同科目的内容融合在某个科目的教学中。这种教学方式同样也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是一种以培养幼师综合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与专业院校的声乐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学前教育声乐专业并非是一种纯专业教学,而是包含了许多其他领域内容的教学,如幼儿心理学、朗诵和舞蹈等。将这些内容有效整合起来,能够有效提高声乐教学的效果。因此,声乐教师可以向其他科目的教师请教,相互合作,相互纠正。通过这种多科目融合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学前教育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3.分组指导法。分组指导主要是针对声乐集体课教学中的弊端而采取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前文中提到,声乐集体课使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导致整体教学效率下降,而分组指导则能够有效改善这一局面。声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各自的声乐造诣、理解水平等进行合理分组,再根据每一组学生的求知欲和喜好不同进行相应的指导和辅导,这种教学方式类似于声乐小组课模式,但是要优于小组课模式。教师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小组歌唱比赛,并让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评价,使学生能够积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共同进行改进。

[1]蔡兆梅,党爱娣.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方向)声乐小组课教学与实践——以兰州城市学院为例[J].高教论坛,2011,(11).

[2]汪梅娟.对学前教育专业声乐集体课教学的反思与改革[J].艺术研究,2010,(02).

[3]王永桦.关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思考[J].艺术研究,2010,(02).

[4]陈恩清.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声乐教学的反思与改革[J].学前教育研究,2009,(05).

[5]李淑芬.高师学前专业声乐教学改革研究[J].艺术教育,2007,(10).

江 艳(1971—),女,江西万年人,万年县教育体育局,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

责任编辑万永勇

猜你喜欢
声乐集体教学模式
我为集体献一计
少先队活动(2022年4期)2022-06-06 07:19:42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声乐诊疗室
歌剧(2017年11期)2018-01-23 03:41:20
声乐诊疗室
歌剧(2017年12期)2018-01-23 03:13:41
警犬集体过生日
声乐诊疗室
歌剧(2017年7期)2017-09-08 13:09:37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学习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22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