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夏天的昆虫》谈趣文趣教

2017-02-25 20:57潘金敏
初中生世界 2017年48期
关键词:昆虫趣味汉字

■潘金敏

从《夏天的昆虫》谈趣文趣教

■潘金敏

趣是个有意思的东西。

教学中经常发现:有些文章的内容是很有趣味的,有的文章本身也是很有趣味的,还有的从作者意图来看正是要学生主动发现生活的趣味……《夏天的昆虫》正是综合了以上几个特点的一篇课文。文末写道:“或问:你写这些昆虫什么意思?答曰:我只是希望现在的孩子对自然发生兴趣”。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白中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单元的单元导读也这样写道:“本单元的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喜爱鸣叫的蝈蝈和蝉,多彩的蜻蜓,漂亮的螳螂……阅读这些课文,了解不同动物的习性和特点,必将唤起我们对动物生存状态的关注,激发我们爱护动物的热情。”然而,这毕竟是语文课,不是生物课,如何将品趣与学语文巧妙结合,在品趣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在语文学习中激发对自然的兴趣,应该是语文教师教学此类课文不可回避的问题。

面对一篇课文,教师具有一定的审趣能力是很重要的。结合《夏天的昆虫》的具体教学情况,我觉得本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趣文趣教。

一、字词教学,赏汉字魅力

世界上怕是再也没有一种语言比汉字更有意蕴情味,可是我们在教学中,常常忽视汉字六法(象形、形声、假借、指事、会意、转注),将汉字拆成冰冷坚硬的横、竖、撇、捺,以此来强加记忆,这抹杀了汉字的趣味性,是不可取的。

例如,“侉”是一个形声字,“人”和“夸”联系起来表示“浮夸之人”“华而不实之人”。由此引入文中,“侉”就是“粗大,不细巧”的意思。这样“侉”字的音、形、义就一目了然了。

再如,“赭”也是一个形声字,由“赤”和“者”联合而成,“者”字族汉字都与“家”“室”有关,而“赤”是红色。因此,“赭”的本义是“生产红色颜料的专业户”。在文中,联系句子“暗赭色”便不难理解“赭”是表示一种颜色:红褐色。

“谎花”,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花人的情态。从字面来理解,“谎花”就是“会说谎的花”。什么是“会说谎的花”呢?原来是植物的雄性花,是一种不结果的花。

像这样的字词,文中还有很多,我们要抛弃生硬的字词教学理念,对字词寻根溯源。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巧妙地呈现汉字的魅力,趣味就自然产生了。

二、标点符号,小宇宙里蕴藏着大能量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一套符号。由于其辅助功能,常常被人忽视,但是如果留心,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

一种是“嘟溜”,体较小,绿色而有点银光,样子最好看,叫声也好听:“嘟溜——嘟溜——嘟溜。”

这里的破折号是表示声音的延长,可是,如果仅仅是这样,那真是毫无趣味可言。教学中,请学生拖长了声音读“嘟溜——”,让他们体会“嘟溜”的叫声。同时,联系另一种蝉的名称“叽溜”,揣测“叽溜”的叫声。这时,就有学生发现,“叽溜”的叫声就是“叽溜”“叽溜”,正如文中所说“也是因其叫声而得名”。接着再请学生读“嘟溜——嘟溜——嘟溜”,拖长了声音,连叫几声,感受这种蝉叫声的特点。最后以组为单位,来一个“此起彼伏”,学生对“嘟溜”这种蝉的理解就非常深刻了,且趣味横生。同时,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也差不多理解到位了。有时候,一个标点所表达的内容是文字所不能表达的。

三、抓住特点,赏动物个性

《夏天的昆虫》是一篇有趣的文章,以第一部分蝈蝈中的“侉叫蛐子”为例。

蝈蝈在我们那里叫做“叫蛐子”。因为它长得粗壮结实,样子也不大好看,还特别在前面加一个“侉”字,叫做“侉叫蛐子”。这东西就是会呱呱地叫。有时嫌它叫得太吵人了,在它的笼子上拍一下,它就大叫一声:“呱!——”停止了。它什么都吃。据说吃了辣椒更爱叫,我就挑顶辣的辣椒喂它。早晨,掐了南瓜花(谎花)喂它,只是取其好看而已。这东西是咬人的。有时捏住笼子,它会从竹篦的洞里咬你的指头肚子一口。

“侉叫蛐子”的特点固然是“侉”,到底是怎么个“侉”法呢?首先,长得“侉”,“长得粗壮结实,样子也不大好看”。其次,叫声“侉”,烦人,“呱”是拟声词,叫声毫无羞涩与婉约之感,后附感叹号,叫声简短,爆破力强,够“侉”!再次,吃得“侉”,能吃辣椒,顶辣的辣椒。最后,性格“侉”,那么小的体格竟然咬人!这一部分,紧紧扣住“侉”字,从外形到声音到内在的性格,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侉叫蛐子”的有趣。同时,在文字背后,又流露出一个孩童逗弄蛐蛐的无限快乐。

四、方言,不可忽视的精彩表达

普通话的普及使得人与人的沟通更加方便,但是,有时候,一些具有本土特色的内容,普通话就很难将其神韵传达到位。如:

选一根结实的长芦苇,一头撅(折)成三角形,用线缚(捆)住,看见有大蜘蛛网就一绞(转),三角里络(粘)满了蜘蛛网,很黏。瞅(看)准了一只蝉,轻轻一捂(扣),蝉的翅膀就被粘住了。

加点的动词是汪曾祺先生家乡的方言,似乎可以用括号里的词语进行解释,但是如果换用了括号里的词,这一段文字就黯然失色了。“折”“捆”显得很正规,“撅”“缚”就带点随意,流露出儿童玩乐时的随性;“绞”“络”比“转”“粘”生动形象多了,表现出了儿童们动作夸张一些,心里愉悦些的生动形象;“瞅”是形容看了好长时间,无比专注,甚至还可以读出内心的期待;“捂”比“扣”动作要轻,要小心,饱含了孩童们的期待,还有几丝窃喜。这些词语,非常准确地表达出当时的情形,教学时,运用比较,学生可以读出捕蝉的精彩及内心的快乐。

普通话的表达中规中矩,有时难以入微;方言就显得“土生土长”,原汁原味。在一些文章中,如能发现这些细微的区别,并加以重视,可以更好地读懂文章。

一篇趣文当中,有趣的元素有很多,需要阅读者去主动发现;一些教学内容,或许本身并没有多大的趣味,但经过教学者的设计,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现文章的趣味是一种难得的能力,让学生感觉到有趣是一种更重要的能力。让我们把语文学习变成一件有趣的事!

(作者为江苏省南通市第二初级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昆虫趣味汉字
RFID昆虫阅读放大镜
借昆虫上课
我最喜欢的昆虫——知了
昆虫的冬天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午睡的趣味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