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东中市实验小学 李 洁
在生活与本质之间寻找中间地带
——以“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为例
江苏省苏州市东中市实验小学 李 洁
以三年级“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为例,各个版本教材的编排各不相同。北师大版教材将这一内容编排在初步认识分数之前,引导学生借助“元、角、分”的生活经验认识小数,而与分数的联系放在第二学段沟通。人教版与苏教版教材则均编排在初步认识分数之后,以生活中常见的计量单位为媒介,使学生在探索中沟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但例题编排上,人教版以价钱入手探究小数,而苏教版则以长度入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思考:“元、角、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米、分米、厘米”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出十进制,哪个更容易让学生认识小数的本质呢?在遇到诸多此类问题时,我们不妨寻找到一个介于生活经验与学科本质间合适的中间地带,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小数的本质是十进制数,它是将个、十、百、千等不断扩大的计数方式换个角度,朝不断缩小的方向进行延伸,可以说,它是整数的延续,即将1平均分成了10份、100份、1000份,得到0.1、0.01、0.001……从而不断完善学生对十进制数的认识。因此,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沟通小数与整数的联系,使学生在不断地探索、对比中体会到,小数是“单位1”朝着和自然数相反的方向延伸得到的,它与已学的自然数一样,相邻计算单位间的进率也是10。
师:同学们,认识它吗?(出示1元硬币)
生:1元。
师:10个1元呢?
生:10元。
师:10个1元就等于1张10元。10张10元就相当于……
生:1张百元。
师:10元、100元都是比1元更大的人民币,那有没有比元小的人民币呢?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生:比1元小的人民币有角和分,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
师:这个塑料袋的价格是1角,你知道超市的标价牌上是怎么表示的吗?
生:0.1元。
师:谁知道这样的数在数学上叫什么?
生:小数。
师:认识整数的时候,我们是从“1”开始一个一个地往大里数,那今天认识小数,我们就要换个方向,从研究0.1开始。
通过回顾人民币各个面值间的进率,使学生感知到小数的产生是由于日常生产生活中出现了比“单位1”更小的量。设计从十进制的角度导入新课,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为后续教学小数的进率“满十进一”做铺垫。
以元角分导入新课后,新授部分是该选择价钱还是长度切入呢?生活中物品的价格经常会出现小数,且导入部分也是以此引入的,但把1元人民币分成10个1角的硬币表示,在儿童眼中它们是一个个独立分开的,既不连贯又不直观;而把1米平均分成10份直观而连续,但用分数表示长度在生活中很难见到。两者存在着相同的逻辑关系,如何将具有内隐和外显特质的两个实例有机融合?如何让学生勾连生活经验和学科本质,而不是直接指认?1分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1米;1角是1元的,也可以写成0.1元。我作了如下尝试:
师:凭借生活经验我们知道:0.1元就是1角,它们表示相同的价格。但是这两个数量在表示方法上却有不同,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和同桌交流一下。
生:一个单位是元,另一个单位是角,元的前面是0.1,角的前面是1。
师:同样的价格,可以选用不同的单位来表示。元比较大,而它前面的数却是0.1;角比较小,它前面的数是1。它们之间的关系,还可以用图来表示。
1元等于10角。如果一个长方形表示1元,我们该怎样分一分、涂一涂表示出0.1元呢?
生: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就是1角,也就是0.1元。
师:刚才的表示过程是不是很熟悉?让你想起了哪一个分数?
师:1角既可以用十分之一元表示,又等于零点一元。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元可以写成——
生:0.1元。
师:随着我们所学的计量单位越来越多,这样的例子举得完吗?我们用一个正方形来表示任意的1个计量单位,你能分一分、涂一涂表示出0.1吗?
学生动手操作表示0.1,并发现:虽然分的方法不同,但只要把这个正方形,也就是1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也可以写成0.1。
1元的人民币和1米的线段都被平均分成10份,相同的内在关系可以帮助学生直抵一位小数的本质;而两种不同的直观模型:1元用长方形表示,1米用线段表示,为后续从生活情境中归纳提炼出用1个正方形表示任意1个计量单位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思维材料,使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向抽象过渡,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生活中“单位1”的素材可以有更为多元化的表示,但只要平均分成10份,得到的十分之一就是零点一的小数,使学生初步从整体的视角来认识小数本质。
如果说由生活实际中具体的数量到不断的变化量,进而到有数无量,实现小数认识的纵向提升,那么从零点几到一点几、二点几……则是对小数的横向拓展。
师:如果这个正方形表示1元,那么现在就是?
生:0.9元。
师:有几个0.1?全部涂满呢?
生:全部涂满是10个0.1,是1。
师:10个0.1就是1,小数和整数一样,也是满十进一。
接着让学生尝试画图表示1元1角,学生结合图得出:1个正方形表示1元,再画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一份表示1角,也就是0.1元,合起来是1.1元。
师:这盒墨水价钱为2.1元,如果也要用画图的方式表示,你会画吗?结合图我们可以知道2.1元就是几元几角?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表示1元1角的图形和小数的表示方法,借助直观图形突破教学难点,再让学生由抽象的数转化为直观的形,为后面学习小数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含义做好铺垫。由直观的形去阐述数的本质,再由抽象的数提炼出直观的形,通过生活与本质的不断转换,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
师:我们从正方形中找到了很多十分之几的老朋友和零点几的新朋友,如果我把这个正方形变得扁一点,你还能找到吗?分割线再短一点,像什么?
生:米尺。
师:继续缩短这个长方形,得到了一把数学上的尺,老师的身高是1.6米,在这把尺上你能找到1.6吗?1.6应该在哪两个整数之间?
生:不能,1.6应该在1和2之间。
师:这把数学上的尺叫数轴,它有个神奇的功能,就是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不断延长,接下来该怎样找到1.6呢?
生:把1和2之间的线段也平均分成10份,就能找到1.6了。
师:2.4在哪两个整数之间?不去平均分2和3之间的线段,你还能找到2.4吗?谁上来指一指?
师:如果将这条数轴继续不断延伸,你还能找到其他小数吗?找得完吗?
由米尺测量长度逐渐过渡到数轴上表示小数,将学生从生活实际引向数学本质,通过在数轴上寻找小数、延伸数轴、估计小数的大致位置等活动,使学生不断沟通小数与自然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感悟小数的顺序和大小,进一步完善对小数的认识。
通过一节课的设计思考与实践反思,寻找介于生活与本质间的合适地带,从而激发学生的元认知,使学生以原有知识为“生长点”,在主动构建新知的过程中不断内化、沉淀、完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