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门市天补初级中学 朱悦英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作为其技术基础的数学在各行各业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中是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养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是数学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引导学生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储备,而且需要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这样由易到难的引导式教学,是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过程,也是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养成的过程。
常言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数学学习的过程亦是如此。解题能力贯穿于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而数学的基础知识则包括:定义、定理、性质、公式等等。这些基础知识都是数学解题过程中的重要依据,定义是数学解题过程的前提所在,定理、性质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最后套用公式,许多数学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当然,如果学生在基础学习的过程中存在问题,则在遇到问题时就会思绪混乱,不知道从何下手,也会因为对基础知识一知半解而概念不清。如在学习二次函数的时候,经常会有判断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朝上还是朝下的问题,如y=-2x2+3x+5,许多学生是找几个点画出图象,其实只要根据-2小于0即可判断图象开口朝下。所以,教师要从基础能力抓起,让学生在学习的开始阶段就能融会贯通地掌握定义等基本知识,不仅完善了学生的知识体系,更为后续解题过程储备知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数学问题是数学习题的本质,在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会学生提出问题也是至关重要的,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教师可以在基础知识的讲解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去提出对某一定理或某一公式的问题,问题提出的过程也是学生思考的过程。在提出问题之后,首先要做的是仔细认真地审题。养成良好的审题能力是解题的首要前提,审题的过程为解题提供了一个大概的方向和一定的依据。如在教学“二次函数的图象”的相关内容时,我向学生展示了这样一道例题:已知抛物线y=ax2+bx+c(a≠0),A(a,0),B(b,0)两点是其与x轴的交点,C点是其与y轴的交点,且抛物线顶点P的横坐标是1,A点与B点间的距离为4,A,B,C三点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6。(1)求A、B两点的坐标;(2)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3)假设M(x,y)(其中x≠0)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试求四边形OCMB的面积最大时M的坐标。
在习题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审题,让他们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明确解题目标,再引导学生思考解题步骤,通过已知条件分析出题目要考查的基本定理、定义。通过引导学生审题,让学生对解题步骤和解题过程需要用到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目的是学生通过审题对题目有一个初步的判断,同时自我检查自己基本知识的学习程度,这也是数学解题能力的初步培养阶段。
在审清每道题目之后,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找到一条正确的解题思路和解题途径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更是教学的难点所在。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一方面学生需要学会对基础知识的运用,另一方面也要求学生有一个系统的思维能力。在这一阶段,教师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典型且有代表性的例题的讲解,使学生在不同类型的解题过程中探索解题的策略和技巧,丰富解题经验,提高解题能力。当然,这些习题的选择需要教师多动脑筋,既要让学生见识到不同题型,又不能搞题海战术让学生对习题产生厌倦心理。我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是将习题按照常见的错误进行分类后,通过对不同常见的错误案例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在对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对解过的习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也是对解题能力的一种提升。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在一段学习结束之后,我会要求我的学生对解过的习题进行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要求他们找出这些习题的共性,整理出每道习题所用的基本知识点,继而从这些习题中总结解题的思路、方法等,做到举一反三。同时,我还会要求他们对易错题进行反复的思考与总结,找出易错的原因,避免以后的解题过程中出现类似的错误。解题后的回顾与探讨是让学生学会对一类题目的解法而非一道题,这个过程是对学生数学学习基本方法的培养,更是对数学解题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初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双重配合。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掌握数学意味着什么,就是善于解题。”初中数学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解题的过程,归根结底是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过程。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好基础知识的储备、问题从提出到解决这一过程中教学能力的培养、回顾与探讨中解题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这三者间的关系,合理安排教学,通过这三者之间循序渐进地教学,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的目的。
[1]司擎天.初中数学解题中常见错误案例分析[J].中学数学初中版,2012(8).
[2]汪书平.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J].文理航道,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