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泽锴
翻土记
◎廖泽锴
暑假,我回老家。这个午后,稍作休息,爸爸交给我和堂哥一个任务:跟着爷爷奶奶到花生地里翻土,垒成垄,要种地瓜。
戴上草帽和手套,提上水壶,扛着锄头,一切准备就绪,我和堂哥兴冲冲地跟在爷爷身后出发了,我俩一路上蹦蹦跳跳的。
一来到花生地里,我便感觉置身于烤炉之中,头上的太阳火辣辣的,脚下的土地似滚滚热浪。我和堂哥一字排开,准备开始一场翻土大战。随着爷爷的一声令下,我俩像脱缰的野马奋力向前。我用力抡起锄头,随着手起锄落,土被挖起了一块。“这还不容易?”可没过多久,锄头越来越不听使唤了,我的双手虎口开始发麻。有时,一锄下去,土还是纹丝不动,我却被震得后退一步。看看堂哥,情况也跟我相似。
生动描写“我”劳动之初热情高涨的样子,铺垫下文。
我俩气馁了,坐在热乎乎的泥地上擦着汗。爷爷走了过来,说:“你们的姿势不对,看我的!”只见爷爷抡起锄头,高举过头顶,轻轻放下,右手轻轻一拉,一大块泥土就被翻了起来。“太厉害了!您是怎么做到的?快教教我们!”我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嚷嚷着。爷爷微微一笑,说:“首先,握锄头时手要一前一后拉开距离,尽量握在锄柄末端;力度要适中,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才能保护手心不被磨伤;特别注意的是,双脚要前后分开,膝盖微屈。”爷爷擦了擦额上的汗,继续说,“其次,把锄头高举过头顶,顺势放下,待锄头没入土中,利用双手配合抬起锄柄,就能翻起土来了。”原来干农活也是要动脑筋的!经过老师傅的点拨,我们重新投入战斗,马上就得心应手
从爷爷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中展现他劳动经验的丰富,同时塑造了一个爱劳动、任劳任怨的老农形象。了。很快,我和堂哥各翻了一垄地。汗水浸湿了我们的头发和衣服,我俩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似的。我的双手冒出了水泡,火辣辣地疼,但看着自己刚翻过的土被爷爷奶奶垒成一垄一垄的,我心里是美滋滋的!
收工时,我的脚像灌了铅似的,双手也麻极了,腰酸背痛的,干脆用锄头当拐杖,一瘸一拐地走回家。
今天,我总算真正体会到了“汗滴禾下土”的滋味,明白了“粒粒皆辛苦”的含义。我们要感谢农民伯伯,如果没有他们辛勤地付出,何来我们可口的饭菜?在此,我呼吁大家要珍惜粮食,并时刻谨记:米粒虽小,但来之不易,莫把辛苦当儿戏。
得心应手:心里怎样想,手上就能相应地怎样做。形容功夫到家,技艺成熟,做起来很顺手。
结尾道出道理,升华文章中心,是点睛的神来之笔!
◆福建泉州市安溪县第八小学五(3)班
指导老师:廖顺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