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治松
以课堂活动来提高自主阅读能力的探究
文/周治松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深入,高中语文日渐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而阅读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关键部分,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引入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为学生综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上述背景,本文简要概述了以课堂活动来提高自主阅读能力的必要性,并探讨了课堂活动的具体应用措施,以期能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当前,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其中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而课堂是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主要场所,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此为学生创设特定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调动自身的情感经历,从而获取良好的阅读体验,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自主阅读能力。
中语文教师日渐意识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有所侧重,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阅读兴趣不高,教师仍采取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很难领悟到文章的精髓和作者的真实情感,从而降低了学习的自主性。同时教师资源整合能力较弱,教学内容单一枯燥,教师单纯引导学生进行主旨提炼或表现手法分析,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从而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课堂活动具有生动真实的特点,能够为学生营造特定的学习场景,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情感体悟,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内容。
2.1 创设情境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提高学生能力的观点要素,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合理安排情境活动,以此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得学生自主进行阅读学习。例如在《古都的秋》教学中,郁达夫文笔细腻,向读者展示了个性十足且韵味悠长的北国秋景,细细读来便能感受其中景与情的和谐统一,是作者细腻感情的折射。但是由学生阅历有限,并且很多学生对季节景物描写感知较差,所以单纯地文字讲解很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引入课堂活动,开展情境表演活动,教师先为学生播放朗诵音频,以此有效传达作者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然后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并为每组设定不同的场景,主要包括秋日街头老友重逢、秋日黄昏母女散步等场景,并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图片或者音乐,为特定的场景渲染气氛。教师要求每组学生根据场景要求进行情景剧表演,从而在特定氛围中感受秋天的千姿百态,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使得学生产生思想共鸣,主动探究文章的主旨内涵。
2.2 设置层级化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
学生个性化差异明显,传统阅读教学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不能兼顾学生的层级差异,从而导致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长此以往严重制约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开展有效的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例如在《雷雨》教学中,教师创新性地引入“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微视频讲授基础知识,教师在课前将视频上传至学习平台,要求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学习。以此解放课堂时间,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随后组织开展层级化探究活动,教师以学生的探究能力为标准,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保证每组包含不同层级的学生,接下来教师布置层级化探究任务:1.对文中不同人物的性格进行分析;2.明确话剧语言的特色;3.感受每个人物背后的命运,并与时代命运相联系。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组织探究学习。
2.3 开展讨论辩论活动,锻炼学生的思维深度
传统语文教学形式固化,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性较低,很难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下,教师应合理开展课堂活动,为学生设置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讨论辩论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锻炼自身的思维深度。例如在《触龙说赵太后》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开展主题讨论动,设置了“触龙如何说服赵太后”的讨论问题,将班级学生分为两组,第一组从触龙的角度出发,第二组从赵太后的角度出发,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自由发挥,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全过程进行指导,对其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指导,并就学生的有效观点进行记录,在课后总结时予以说明,并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在了解文本的基础上,明确作者观点,并找出其中的精髓和不足之处,从而挖掘阅读的深度。
综上所述,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生氛围,帮助学生摆脱厌学的心态,极大地提高了学生阅读参与度,进而在潜移默化中锻炼自主阅读能力。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创设合理情景,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此外,教师还应组织有效的辩论探讨活动,增加学生思维深度,提升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新蔡县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