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时事政策教育渗透于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

2017-02-25 09:01余莹
青苹果 2017年6期
关键词:时事品德课政策

文/余莹

将时事政策教育渗透于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

文/余莹

时事政策教育是当代思想品德课提出的新要求,我采用从激发学生对时事的兴趣出发,实行每节课两人的新闻发布值日制,由值日学生负责组织主持每节政治课前五分钟的新闻发布活动。让学生将所学内容与课本联系起来,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视野。广博的知识面与丰富的见识使学生更加自信地面对社会、面对人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笔者在自己任教的班级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和时事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学习要求等。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时事学习很有兴趣,热情较高,对思想品德课学习也有一定的认识,有较强的求知欲,渴望交流,希望得到多方面的帮助和指点。但学习主动性稍差,学习方法欠缺,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不强,主动思考少,思维灵活性少,发散思维更少,不善于提问和大胆质疑,急需教师的引导、指点,同学的交流互补。针对学生问卷反映出的各种问题,我决定让学生动起来,参与教学工作,即学生自己来进行时事政策教育。

时事政策教育是当代初中思想品德课提出的新要求,但其课时长期被思想政治课占用,就是对毕业班有的学校也只是到临考时找些时事资料给学生背背,以应付考试,以至不少学生对重大时事政策问题毫无所知,时事政策教育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如何对学生实施行之有效的时事政策教育?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实践中,我采用从激发学生对时事的兴趣出发,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教育自己的教育方法,收到了一些实效,现提出来与同行切磋。

1 开展“五分钟新闻点评”活动

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要按照你的学生的年龄去对待他”。这句话道出了教育学生要从其心理发展水平出发。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他们不仅感到自己是学习和集体活动的主体,并且也意识到自己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成员,学习上喜欢独立钻研,不喜欢别人过多地干涉和包办代替。用他们的话说:“我们希望老师像‘活力28’那样,在学习上多给我们一些机会”。学生的这一心理基础便是我让学生开展“五分钟新闻点评”活动的依据。

时事是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具有突发性、偶然性和新奇性的特点,而且与社会联系广泛,与生活密切相连的,学生对此兴趣大增。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对时政的兴趣,首先必须培养学生观看新闻的良好习惯。时事政策教育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若抓得不及时,把新闻变成了“现代史”,则收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为能把最新的时事及时传递给学生,我实行每节课两个人的新闻发布值日制,由值日学生负责组织主持每节政治课前五分钟的新闻发布活动。先要求值日学生必须注意搜集近日发生的头版头条消息及热点报道;然后在占有较为丰富的材料的基础上,再加以综合分析,恰当取舍,按照“各种时事消息中,以重大时事为主;国际国内时事中,以国内为主;各个重大时事中,以政治、经济、法律、热点问题为主”等要求筛繁就简,去粗取精,摘取四五则有意义、有价值、有影响的时事新闻,并尽可能做到语言精练、生动有趣。其次,学生可以像电视台节目主持人那样,采用相声、小品、对话等不同形式把国内外的新闻要事及本班的新人新事告诉大家,尽可能就某一新闻发表短评或提出启发性问题,以引起积极思维,最后由教师进行小结,简明扼要地评价一下同学们所述的时事新闻,对一些模糊认识进行正确引导。时事政治教育形式不拘一格,途径多种多样,诸如,看电视、听广播、上网等,内容广泛,包括国内与国外的各个领域,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军事、体育外交等,让学生将所学内容与课本联系起来,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体验“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的感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视野。

这项活动每次虽只有五分钟,但形式活泼、内容多样,长期这样坚持,结果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极大地激发和培养了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热情和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使学生实现了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向“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转化,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书面整理和口头表达能力,保持了时事政策教育的经常性和持续性。

2 撰写“时政点评”小论文加深学生对时事政策内容的记忆

中学生好表现,肯钻研,但又比较粗心,加之,时事政策内容覆盖面广、内容庞杂,学生把握不牢,在考试中错别字多、张冠李戴严重。为尽可能避免出现上述现象,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发挥平时无意记忆的优势,由“政史地教研组”组织,我指导,初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撰写“时政点评”小论文的竞赛活动。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时事政策的便利性,深化了时事政策知识的传播,使学生能较好地记住时事政策知识。

3 将时事政治教育有机地整合于教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

时事政策教育既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也是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时事政治教育的潜移默化,由量的积累到学生的思想发生质的飞跃,归根到底在于教学中,时事政策教育有机渗透。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再加之,教学的互动,更能让学生感觉到犹如亲临其境,言语随便,激发学生兴趣。气氛热烈,争相发言,各抒己见,课堂俨然是“自由论坛”。这种自由、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的营造,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奠定基础。

4 注意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时事政策教育与学科教学有天然的内在联系,它不但可以弥补学科教学的某些不足,而且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还会增强时事政策教育的宣传效果,提高时事政策教育的质量,做到理论与实际的沟通。在教学中,我们既充分发挥时事政策的教育优势,利用时事政策充实学科教学的内容,丰富教学活动,拓宽知识面;又利用学科教学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时事政策教育中的热点或疑难问题。如在讲社会合作需要付出代价时,针对汶川发生大地震,学生进行了点评,我又补充说明,使学生真正领会了我国政府在实施和组织社会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和社会弱势群体需要在社会合作中得到帮助。这种将时事政策教育与学科教学活动紧密联系的方法,不仅使学生学会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而且做到了以理服人,使时事政策教育渗透到了学生思想的深处,充分发挥了时事政策教育的育人功能。

5 制定实施时事政策知识考核办法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少年报和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联合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学习成绩是目前中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学习成绩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时事知识和时事政策教育的兴趣及效果。许多学生及其家长认为,学生平时看新闻、读报纸会影响学习成绩,因而有的学生不敢或家长不让看新闻和报纸;有的学生对时事政策根本就没有兴趣,漠不关心、充耳不闻。这些原因致使学校的时事政策教育处于被动地位。我国古代教育家孟子说过:“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为激发学生对时事政策教育的兴趣,我建起了一套时事政策知识考核办法:在学期末的“学年综合评价”中,坚持时事政策内容占一定比例;对学生组织主持的“五分钟新闻点评”活动,按照既有利于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又有利于保证新闻活动质量的原则,从材料搜集、语言表达、新闻评论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打分,按平时成绩计入思想政治科总成绩。使那些关心时事的同学得到一定的实惠,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时事政策知识的热情和兴趣。

注意事项:

(1)尊重学生的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选择话题的原则: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价值观,符合道德和法律,坚持重现在轻古代,重国内轻国外的原则。

(2)发挥老师的主导。管理者、过程、时间、有没有做;组织者、组织开展评论、可以规定内容,也可以任由学生围绕所学内容分析。示范者、引导、引导学生态度价值。

(3)明确几点,不能直接引用他人网上的成果;学生应该通过分析新闻材料,进行点评后,给出一个自己认为的最佳题目。

不同年级的安排:

七年级,围绕新闻评论,主要是从选择新闻,品析新闻为主;

八年级,上册围绕新闻作简单评论,倡导学生用所学知识来分析现象;每一位同学可以自主确定主题;下册围绕社会违法事件或维权事件作评论,分析涉及的法律知识及当事人正确做法;

九年级,围绕新闻事件,进行由理有据的事理分析,新闻一是来自于学生自主确定;另一个来自老师确定的新闻事件,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全班同学的分析,并要求作适当的记录,记录同学们的精彩发言和老师的评论。

这些活动,不仅激发和培养了学生对时事政策知识的兴趣和坚持了时事政策教育的经常性、持续性,而且便于学生的吸收,使学生做到平时多看、多听、多记、多想,了解中国的现在,广博的知识面与丰富的见识使学生更加自信地面对社会、面对人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事新闻评论作为完善思想品德课的一种课程,有利于达成三维教学目标。政治课上引进时事播报、点评,这样的教育教学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它不仅更好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意识,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时事学习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相结合的实效性。因此,面对着信息化的社会,知识的不断更新和信息的瞬息变化,时事政治教育必须渗透于中学政治教育教学中,只有二者的整合才能适应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作者单位:云南省昆明高新区亨德森高新一中)

猜你喜欢
时事品德课政策
政策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
时事政策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漫画时事
漫画时事
思想品德课教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