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洁
摘 要:网络意识形态是以互联网为依托而形成的意识形态,它已经成为意识形态的主战场。把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对我国网络安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当好传播主体,培养高素质传播人才”“构建全方位网络舆情机制”“融合发展,构建现代传播体系”“建立健全网络法律制度体系”四个方面探讨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途径。
关键词:意识形态;话语权;网络安全;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G606
文献标识码:A
一、网络意识形态与话语权的内涵
网络意识形态是以互联网为依托而形成的意识形态,虽然网络事件大多是现实社会事件在互联网上的传播和延伸,但网络意识形态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意识形态在网络社会中简单的映射和反映,其意识形态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网络意识形态是网民看待网络世界的有机思想体系,代表着网民的利益,指导网民的‘行动,并通过虚拟社会反作用于现实社会。”[1]话语权是一种掌握、控制、支配和阐释话语的权利与权力,是对话语背后的是非判断、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进行引导和塑造的一种资格、能力、身份与地位。
二、当前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方面面临的挑战
长期以来,西方某些国家利用其霸权地位和科技手段通过网络平台向我国灌输各类非主流意识形态,加紧对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企图达到西化、分化我们的目的。“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就是要不断保持和提升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中的解释力、吸引力和凝聚力,其实质就是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网络主导权。”[2]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把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集团或个人的话语的力度, 当其掌握和控制了话语的走向,占有绝对的舆论统治地位,其意识形态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功能的发挥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全球化和网络化时代,谁能更好地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谁就能更好地占领舆论制高点,为其发展赢得和谐有利的空间。
三、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具体途径
一是當好传播主体,培养高素质传播人才。时代不断发展进步,我们若想在网络空间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就需要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体系,使其自身不断完善, 更科学化,更有信服力。有强大的科学的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才能在网络空间站稳脚跟。作为话语主体,中国共产党在网络议题选择上应加以设置,掌握议题设置的主动权,通过对主动网络话题进行议程设置,成为第一手信息发布人,主导舆论,影响民意。成功的网络话题议程设置,可以吸引受众将注意力转移到相对集中的网络事件上来,有利于形成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同时,中国共产党应该不断提高自身话语能力,改变传统宣传意识,创新宣传手法和方式,在网络空间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传播,其语言也应更亲民化,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大众化。此外,中国共产党对各类门户网站、论坛、微博等都应加以利用,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随处可见,消除与话语对象的距离感,加强阵地建设。中国共产党的高素质的理论队伍也是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保障。网络宣传人员既要有过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又要精通网络技术,要善于传播“好声音”,善于疏导受众消极情绪,时刻掌握舆论动向,确保话语权始终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
二是构建全方位网络舆情机制。网络舆情具有信息传播和引导、危机预警与舆论监督等功能。实时把握好网络舆情的最新动态,对我们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有着重要作用。把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要建立全方位的网络舆情机制,要从网络舆情监管机制、引导机制、预判预警机制与危机处理机制四个方面全方位入手,确保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始终在党和人民的手中。要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进行常态化监管,且形成机制,在保证网络自由的前提下,对网络信息加以筛选、过滤,切实履行好其“把关人”的职责,建立好网络舆情监管机制。党和政府要积极主动利用网络发布重大新闻事件,发布真实有效的信息,获得主动权,重视网络社交媒体中民众的呼声并进行合理引导,及时疏导受众的消极心理,在互动中加强情感交流,正确引导网络舆论,此乃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对于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要建立好网络舆情预判预警机制,这需要强大的技术和人力支持。通过技术手段,及时、高效地对网络信息进行全方位搜集,由技术人员将搜集到的各类舆情进行分类整理,对那些有潜在风险和危险的事件进行事前预判,做到事前预警,将舆情始终维持在可控范围内,才能对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进行把控。当有非主流意识形态出现在网络空间时,要立即启动网络舆情危机处理机制。这就需要我们提前做好各级舆情应对预案,需要对各类不良舆情进行系统分类,并针对不同性质划分层次,确定相应等级,提出配套解决方案。当危机解除后,也应进行及时反馈,发现问题,解决不足之处,制定相应整改策略。
三是融合发展,构建现代传播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积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一直以来,我国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多为电视以及党刊党报。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将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加以融合,优势互补,互取所长,才能确保意识形态话语权始终牢牢掌握在人民手中。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交流融合,既给传统媒体注入了新的活力, 也让网络媒体更注重其新闻产品的严谨性与客观性,更注重主流意识形态方向的正确引导。
四是建立健全网络法律制度体系。法律作为维护人民利益、保障社会稳定的有利工具,应全面在网络世界普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网络立法进程,完善依法监管措施,化解网络风险。”一方面,要在网络中加强法律意识的普及,始终做到心中有法,让网民认识到在网络世界里并不是什么都可以说,什么都可以做,正如在现实世界里一样,也会受到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加快网络实名制认证,对于那些传播不真实信息、肆意造谣、攻击主流意识形态的破坏者,应加以严惩,追究法律责任。另一方面,针对网络的特点和内在结构特征,制定相应法律,完善法律体系。对于网络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的法律空白,要尽快加以填补,避免出现危害网络意识形态的事件发生,做到有法可依;对于那些过时的网络法律条文,要尽快加以修补修订,增强其可操作性和现实性。做好这两方面工作,是把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举措。
总之,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意识形态传播工作的话语主体,对于如何更好地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更好地把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掌握舆论方向,才能维护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才能真正维护人民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张宽裕,丁振国.论网络意识形态及其特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2008(2).
[2]赵惜群,黄 蓉.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长效机制的构建[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