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创新的高校财务运行机制创新

2017-02-24 13:50彭秋莲
商业会计 2016年20期
关键词:机制创新协同创新高校

彭秋莲

摘要:在高校协同创新的大背景下,创新财务运行机制势在必行。文章提出基于协同创新的高校财务运行机制创新路径:树立“大财务观”;落实总会计师制度;建立动态协同的财务管理模式;构建科学高效的财务信息平台,实现财务流程再造;确立多方共赢的绩效目标,创新财务绩效评价机制。

关键词:高校 协同创新 财务协同 机制创新

一、引言

2011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首次将协同创新提高到国家战略地位,要求“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2012年3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2011计划”)出台,为高校如何充分发挥多学科、多元化优势,有效整合创新资源,构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与新机制,提出了具体指导性意见。

高校肩负着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同时又是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也是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在国家创新战略体系中占居主导地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进一步研究高校协同创新财务运行机制等相关课题,构建财务协同创新的路径和对策,是当前须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关于高校财务协同创新的研究尚属空白,本课题的研究,旨在为高校开展财务协同创新提供有益的理论补充和实践性建议。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协同与协同创新

“协同”这一概念,源于1971年德国学者Haken的《系统论》。文中指出协同是实现系统从无序转变为有序的过程,系统本身具有自组织能力。在复杂的大系统内各子系统的协同行为,产生系统有序结构的内部作用力和外部正效应,形成整个系统的联合与统一,实现协调效应。

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最早可追溯到协同学理论,协同学发源于自组织,又不同于自组织以自组织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系统演化中协同过程和机理的系统科学理论。协同创新是多方主体在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行动最优同步,系统匹配的基础上,通过知识、资源、行动、绩效等方面的整合,实现创新要素的合作创新和系统优化的过程。国内学者陈劲(2011)认为,协同创新是以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政府、中介机构和用户等为主体,以知识增值为核心,为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通过知识创造主体和技术创新主体间的深入合作和资源整合,产生“1+1>2”的非线性效用。邵云飞、杨晓波等(2012)认为,协同创新是实现多方主体共赢的有效途径。

(二)高校协同创新及模式

高校协同创新是指高校通过校企、校校、校所(院)等多种合作方式,与其他主体协同创新,在获得经济支持的同时,推进研究成果应用,以及从实践出发,发现和探索新的研究领域以此获得更多的学术成果。我国学者李忠云、邓秀新(2011)认为,高校协同创新是为解决共性技术和行业关键以及生产实际中的重大问题,高校内部各学科之间、高校与高校之间以及高校与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投入各自优势资源和能力,在政府等相关主体的协同支持下,力求在技术开发、科学研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和突破的创新活动。

高校利用自身优势,可建立多种类型的协同创新模式。按照协同范围不同,分为高校外部协同创新和内部协同创新。高校外部协同创新,是指高校与校外机构或组织如科研院所、企业、国外高校等开展的协同创新;高校内部协同创新是指高校自身内部要素如学科、教学、科研、管理以及师生等之间的协同创新。按照合作主体不同,分为高校与高校协同、高校与院所协同、高校与企业协同、高校与地方(区域)协同以及国际合作协同等类型。按照协同领域不同,分为学科交叉融合研究的协同创新、科技研发的协同创新、产学研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等不同模式。

(三)高校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

高校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是指协同相关主体(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相关对象和要素(如科研人员、技术及经费等)在协同创新中的相互作用,内在联系的方式、动力、程序、功能及运行机理的总和(李祖超、梁春晓,2012),具有结构性、运动性和功能性。高校拥有学科门类齐全、研究基础雄厚、高端人才荟萃等优势,在协同创新中起着主导作用,须构建和完善协同创新的决策机制、动力机制、财务机制等一系列运行机制。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高校协同创新突破了以往以自我积累为主、彼此依存度低的缺陷,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发展新模式。(2)高校协同创新的内涵本质是以高校为主导的不同创新主体,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行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达到总效果优于单独效果之和,实现了创新绩效最大化。(3)高校协同创新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整体性,创新系统中各种要素有机结合,实现共同而统一的目标和功能;二是动态性,创新系统是不断动态变化的。(4)现有关于高校协同创新的研究大多数侧重于协同创新的概念、模式及分类等层面的研究,未涉及高校财务协同创新方面的内容,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三、高校财务运行机制创新的路径

在协同创新背景下,高校必须积极构建协同创新平台和全方位协同创新的环境氛围,而财务运行机制创新尤为关键,重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财务管理理念创新:树立“大财务观”

“大财务观”是高校适应协同创新发展的财务管理新思路,是现代高校财务理念发展的新阶段,“大财务观”具有显著的优势和特点:(1)“大财务观”源于现代企业先进的管理思想,在高校财务管理之中融入“大财务观”,有利于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2)“大财务观”立足于财务本质,并融入高校财务运行特点,纵观整个学校财务运行状况,提高了高校财务的预判能力和前瞻性。(3)“大财务观”实现了财务管理目标的三个“统一”(梁勇、干胜道,2013):财务的微观、中观与宏观相统一;财权与事权相统一;教育资源管理效率与效益相统一,从而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财务运行组织:落实总会计师制度

通过协同创新,高校经济关系发生了变化,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财务组织机构和职能进行整合,构建科学合理的财务运行组织。教育部《教育部部属高等学校(会计人员职权条例)实施细则》中首次提出了总会计师制度,其后又发布有关总会计师的文件及相关高校财务管理文件对设立总会计师的选拔条件、人员待遇、岗位职责等做出明确规定。总会计师制度要求选拔既是财务专家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专职从事学校财务管理领导工作,一方面优化高校领导班子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引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先进经验,以满足现代高校财务管理的需要,有利于高校协同创新的发展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但是,在实际落实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这项制度尚处于试点阶段。因此,高校应以协同创新为契机,利用现有的发展环境,落实好总会计师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财务运行组织。在总会计师的带领下,一方面在提高财务人员的会计核算能力的基础上,提高综合素质,重点培养职业判断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在培养财务骨干的同时,要着力创建财务科研团队,将高校业务管理和财务政策研究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三)财务管理模式创新:建立动态协同模式

在协同创新过程中,要求高校与其他协同主体实现资源、信息动态相统一,共享经济资源,实现信息互通,这就要求财务部门具有对外界及时敏锐的预判和反馈能力。因此,高校必须突破静态的局限,建立动态协同的财务管理模式(景莉,2014)。在动态协同財务管理模式下,一方面,科学地将统一领导、集中管理与分级核算、分权自理相结合,将宏观调控与微观分析相结合,不仅要保证学校能及时掌握外界信息,还要保证学校全面掌握分权管理下的各院系二级单位的财务信息,既规范财权,又可调动二级单位的管理积极性,形成“统而不僵,放而不乱”的财务管理新格局。另一方面,高校要设定一套反映协同创新的财务状况和财务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在对未来的经济形势和财务状况做出预判的基础上,随着信息和环境的变化做好动态分析,提高财务预判分析能力和前瞻性,确保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四)财务流程再造:构建科学高效的财务信息平台

一套完善的财务流程,必须具有层次性、共享性、时效性等显著特点,而要实现财务流程的功能,必须利用现代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财务信息化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会计核算信息化,以精细化、科学化财务管理思想为指导,通过财务业务流程再造,及时发现各业务处理流程间存在的漏洞和隐患,找出问题的根源,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及时修正,提高会计核算管理效率。二是财务监督信息化,发挥财务信息平台优势,减少信息不对称,通过公开各相关财务主体关注的各类财务信息、财务流程,一方面促进财务与各利益主体之间的沟通协调;另一方面又有利于相互监督,增强财务监管功能,加强财务内部控制,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五)财务绩效评价机制创新:确立多方共赢的绩效目标

高校通过与相关机构协同创新,其明确的财务目标是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加大建设经费投入;改善学校财务治理结构,有效控制和降低财务风险,提高财务运行效率;确保资金使用绩效,提高学校的财力保障水平。而要实现可持续协同创新和发展,应兼顾各方利益关系,建立多方共赢的财务管理绩效目标,且财务管理目标必须清晰明确、量化,遵循成本效益原则,方可保证协同多方主体利益的最大化(蔡月红,2012)。因此,高校要以整体目标和利益为基点来选择或重新制定新的财务绩效评价制度,为财务管理协同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不仅要建立健全以创新质量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以任务为驱动的人员聘用和分配制度、以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机制,而且要建立绩效问责与激励相容的评价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同时,应加强过程管理和阶段性评估;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提高绩效评价过程的透明度,确保评价结果公平公正和客观真实;按照确定的规划与任务,加强目标管理,实现高校协同创新各方主体共赢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李祖超,梁春晓.协同运行机制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2,(7).

[2]梁勇,干胜道.论高校“大财务观”[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猜你喜欢
机制创新协同创新高校
辽宁国有企业改革体制机制创新问题研究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运行机制探析
阜新日报社:地方报业转型的探索与创新
关于政府审计几点问题的思考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