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鹤
(兰州文理学院外语学院,甘肃兰州730030)
论高职英语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的有效结合
黄晓鹤
(兰州文理学院外语学院,甘肃兰州730030)
高职英语教育是目前我国培养英语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人才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职业技能水平已逐渐成为评价个人能力和整体素质的主要标准,高职英语与大学本科英语相比,具有针对性与实践性等特征,在教育探索的道路上需要扬长避短,进行教育的改革和创新。论文将通过分析目前高职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高职英语自身的特征来提出英语与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的具体策略。
高职英语;职业技能;特征;问题;具体策略
(一)高职英语专业具有针对性的特点
高职院校本身是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运营而生,符合市场的人才需求方向,与高等院校相比更加具有针对性,尤其是在专业技能培训上。高职英语与其他高等院校英语教育存在很大的差别,具备针对性这一明显特点,高职院校的英语学习具有比较细致的划分,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方向进行选择,把英语更好地作为自己的“装备”,比如,金融英语、机械英语、餐饮服务英语以及纺织业英语等各个方向,高职院校以培养专业人才,提高就业率为主要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遵循“不求多而求精”的原则,高职英语的针对性能够让学生从一个方向入手,精益求精,在同一个领域深入探究,将精力集中起来去学生专业技能。
(二)高职英语专业具有实践性的特点
“实践出真知”,任何学习都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在一起,外语的学习不仅需要阅读、练习听力,更重要的还是要重视朗读的作用,提高沟通交流的能力。高职院校对于专业领域的技能具有较高的要求,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专业领域的相关词汇以及可能涉及到的专业术语都是学习学生和掌握的基本内容,同时,一些院校会对学生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对利用专业术语去沟通,提高英语的语感,同时也让学生适应专业的英语运用,在未来的工作中也可以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获得更多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为整个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高职英语教学模式陈旧
教育改革是推动我国教育与时俱进的重要举措,但是我国的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教育模式以及教学内容方面仍然处于非常传统的状态,对于学生的培养仍然侧重于卷面成绩考核,对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以及专业技能结合存在一定的缺陷,尤其是在英语与专业领域的应用部分缺乏灵活性和协调性,使得英语知识在职业技能结合方面存在很大的障碍,最终会出现优秀英语人才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这不仅会出现就业率下降的情况,同时也会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产生阻力,所以,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目前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人才需求。
(二)高职英语缺乏实践的机会
与本科的高等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在教育投资以及学校影响力等方面都趋于弱势,这一现象也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首先表现在配套的硬件设施上,一些高职院校缺乏英语训练的专业设施,使得学生的听、说等能力的练习受到阻碍,整体素质也逐渐出现差异,使得专业技能的提高出现更大的困难。除此之外,部分高职院校整体实力薄弱,与企业合作进行实习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少,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缺乏实践检验,导致对市场人才需求趋势不够了解,对自身的教育情况认知不够清楚,使得英语教育改革更加困难。
(三)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过硬的师资力量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基础,优秀的教师能使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大部分教师具有充足的教学经验,但是与高等院校教师相比,可能存在学历上的差异,对于专业技能培训方面也比较业余,在英语教育与技能融合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从客观角度来看,市场的人才需求趋势对高职院校的教师有着更高的要求,他们既要拥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同时又要精通专业的知识技能,全能型的师资力量是目前高职院校迫切需要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也是各个高职院校面临的共性问题。
(一)设置双语教学课程
“学以致用”是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学习的基础上合理地将知识灵活运用。英语教育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属于基础教育,接触的时间比较长,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与其他专业知识技能相比属于熟悉的知识,大部分学生对英语有一定的认知。专业知识技能对于学生来说极具诱惑力,使课堂充满新鲜感,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学效率相对较高。
在英语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结合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课程的优点,设置双语教学的课程,将专业的英语单词以及相应的专业术语引入专业技能培训课堂,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学习专业技能以及相对应的英文知识,这不仅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提高自己的注意力,同时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专业领域,在双语的学习氛围中更好地收获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设置双语课程能够从思想上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把专业的英语表达培养成习惯,能够让学生在专业技能培训中学习更多先进的知识和经验,为学生的发展打开更加宽广的道路。所以,设置双语课程是实现高职英语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有效结合的基础。
(二)建立健全综合考核制度
考核制度是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也是督促学生积极学习的有效方法。每个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尽相同,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整体英文水平对其专业英语知识进行卷面考核,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必要的词汇和专业术语,提高专项领域的英语词汇量,这也英语与专业技能结合的基础。
除此之外在专业技能考核方面也可提高英语作答的得分比例,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学习英语,让学生积极主动接受二者相融合的观念,把英语与专业技能视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考核制度变成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力量。
考核制度需要具备与时俱进的特征,教师在考核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安排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操作的环节,并要求学生运用英文进行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在日常练习中具有英文沟通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创作良好的学习氛围。
健全的考核制度也是体现教学改革成果的重要方面,合格考核制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够提高整个院校的学习气氛,为培养优秀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为教师提供更多培训机会
“术业有专攻”,高职院校的教师具有明确的专业性,对于英语专业的教师而言,大部分毕业于英语专业,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和专业素养,但是对于其他的职业技能教育课程相对陌生,不能够将英语教育的优势施展在其他领域,出现人才浪费的现象。同时,具有专业技能的教师可能在英语方面不具备优势,不能够用英文去表达自己的经验与感受,使得学生在将英语与专业技能融合的过程中出现一定的困难。
“活到老,学到老”,教师的学习也是无时无刻在进行,英语专业的教师需要适应高职院校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原则,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结合专业知识技能,发挥自身的优势,将英语专业的优势扩展到专业领域,将英语的运用更加具体化,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接收到英文教学的魅力,同时也能够学习到专业的技能。
专业的技能能够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地自信、从容,但是英语知识的加入会让整个课堂更加丰满。专业技术教师的培训也需要增加英文课程,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去国外的企业实习和培训,使教师对英文学习更加重视,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师的培训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将英语教育与职业技能相融合首先需要教师进行不断地努力,不同领域的交叉和文化的碰撞是实现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
(四)拓宽校企合作的途径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进行职业技能检验的方法之一,也是十分常见的教学模式。但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差别,也有很多高职院校资历欠缺、影响力较小,缺乏与企业合作的资源,这就需要教育机构以及学校等方面的努力,为学生争取到更多实习、培训和就业的机会。拓宽校企合作的途径,还需要开拓与外企、合资企业的合作途径,为外企提供优秀的专业人才,减少企业人才断层的现象,为企业提供便利。在双赢的基础上,也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外企实习,真正感受英文环境,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专业领域用英文去沟通和交流,将理论知识真正付诸于实践,让学生从“学得好”,自然过渡到“用得巧”,在开阔眼界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所以,校企合作的途径需要不断开拓,尤其是与外企、合资企业的合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英语教育与职业技能融合在一起,达到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真正意义和目的。
(责任编校:张京华)
G420
A
1673-2219(2017)03-0125-02
2016-07-06
黄晓鹤(1971-),女,甘肃临洮人,兰州文理学院外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与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