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婷婷 (运城学院思政部)
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刘婷婷 (运城学院思政部)
在高校的不断发展中,校园文化建设引起了新建本科院校的高度重视,新建本科院校对校园文化构建的内容、手段和方法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进,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新建本科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强项,紧紧围绕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校育人目标,积极构建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发展
由于新建本科院校是由专科院校刚升格而产生的,因此学校的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不时还停留在专科教育的层面上。大多数的新建本科院校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不仅要在形式上成为本科院校,也要在教学的实质内容上符合本科院校标准,由此从自身条件和现实需要出发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了教学要求上。另一方面,大多数的新建本科院校在强调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求的本科人才为首要任务的同时,学校的学术研究却仅仅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新建本科院校是在高等教育转向大众化的形势下发展起来的,学校扩招了大量的学生,教师的教学负担相应增加,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心血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但教师数量增长的速度远远跟不上在扩招政策下大学生的规模膨胀。虽然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结构状况相对升格初期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与国家对本科院校教师结构的规定标准还相差一定的距离,高职称和高学历的教师占教职工总数量的比例还比较低,缺乏一定数量的优秀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教师骨干。
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的进程中,新建本科院校作为一股正在崛起的新生力量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的一些重点大学所不同的是,我国的新建本科院校把培养应用型人才定位为自己的主要发展目标,而我国的一些老牌重点大学则是以为社会培养输送理论研究型人才为主要发展目标。在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科专业发展方向上,我们应大力加强应用型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培养方案的建设力度。在办学机制建设上,要努力吸引企业和学校合作办学,与企业共同设立先进的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等。这样既有利于科学的研究开发,又让师生在实践中积累了更多丰富的经验。构建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充分考虑到它的独特性,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创新思维,以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办学目标。新建本科院校的产生和发展打破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原有布局,使得大众化的高等教育模式与精英化的高等教育模式共同发展,增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力量,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全面系统化的工程,它不是个人或单个群体所能完成的,创建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有赖于学校管理层、教职工和整个大学生群体共同参与创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然而,从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现行的运行状态来看,这种构建的合力还没有形成。从管理层面上看,一些“官本位”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高校管理模式倾向于政府机构的行政管理模式。一部分高校的行政工作人员数量远远多于从事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两者的比例严重失调。学校行政机构的人员大幅膨胀,必然会导致官僚作风盛行,不仅增大了学校的行政负担,而且与大学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相背离,不能很好地体现现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所提倡的民主、自由、公开公正、共同参与等精神,也无法调动高校成员共同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高校校园文化的快速发展。
新建本科院校是为社会输送高级应用人才的地方,必然要遵循高校发展和培养人才目标的共同规律,然而每所高校在共性的基础上还应注重自己的个性特征,缺乏个性特征的共性文化是不可能存在的。我们必须要走出这种认知上的误区,共同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只有这样才会出现一派欣欣向荣、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景象。另一方面,高校管理评估体制的不健全,我国目前统一的评估标准不利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多样化发展。由此可见,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的校园文化特色性建设应扬长避短,发挥特有的优势,构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才会生存和逐渐发展壮大。
新建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新生力量,其校园文化建设的质量、规模、层次都将由社会、学校的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我国高校每年都在不断地扩大自身的招生规模,新建本科院校的各种设施出现了严重的短缺,他们不得不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了开发新校区以及对校园环境的整治、各种设备的增添等物质文化建设上来,以满足学生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基本需求。校园文化建设顺利开展需要依靠一定的经济实力作为根本性的保障,这样在学校资金有限的条件下就必定导致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较弱,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总而言之,校园资金的不足制约着校园文化建设的顺利发展,是校园文化各种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国家自1997年以来实行了扩招政策,高等教育开始由精英教育逐步转为大众化教育模式。大学入学的门槛降低,使得大量的学生涌入高校殿堂,教学规模也极剧膨胀,由此产生了教学设备、师生活动基本场所的严重紧缺、思想政治教育不到位等一系列的问题,新建本科院校也不例外。根据我国《普通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条例》规定,辅导员和学生的比例应该是1:120,根据实地调查显示目前新建本科院校每位辅导员管理学生的数量远远超过了这个指标,导致了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不能进行深入的沟通与了解,处于相互隔膜的状态,对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我国新建本科院校为了满足学校扩招的需要,普遍开发了新校区,大部分的新校区都设在城市的郊区,地处偏僻且创建时间较短,人文精神建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园文化的发展及作用的发挥。诚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形势当中,大力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高学历、创新能力强的高级人才无疑会对国家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教育管理部门对大学生增长速度、高等教育事业进程的规划及办学规模等问题缺乏系统而长远的科学规划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趋于急功近利,注重了数量却忽视了大学生的质量,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产生一些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一所学校的发展首先是要重视校址的合理选择。新建本科院校一般都在升格为本科院校后开发了新校区,这些新校区大多位于城乡结合地区,因此我们必须着重考察学校区域的交通、信息是否便利,周边环境以及安全状况,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学校今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一些新建本科院校在校址的选择上没有经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研究,只专注追求当前的利益,结果制约了学校今后的发展,不得不再另辟新的校区,如此的重复建设造成了极大地人力、物力、财力上的铺张浪费。“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从古至今,我国的一些著名学府都十分注重校址的选择和规划,大多都处于依山傍水的优雅环境之中。例如中国的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是位于岳麓山上,隐存于清溪茂林之间的一座雅致的千年庭院;嵩阳书院,原名嵩阳寺,坐落于河南省登封市区北2.5公里嵩山南麓,背靠峻极峰,面对双溪河,因坐落在嵩山之阳而得名。即使一些院校受到当地特定的地理条件所限,校址的选择不尽理想化,也要因地制宜,通过栽花、植树、造湖等手段尽其所能的改善校园周边及其内部的环境,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旨在通过环境的熏陶来陶冶高校成员的心灵,培养其高尚的情操,以达到教化育人的最终目的。
所谓校风,顾名思义,则是指一所学校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所形成特有的办学风格,直接反映了学校的整体精神风貌和办学水平。它既蕴含着学校优秀的历史传统文化,同时又为学校发展指明了方向。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指出:“校风是一个学校内包括校长、教职员、学生、校役在内的各种人员在学艺、健康、社交、服务等各方面所表现出的一种适合时代、环境及其他情形要求的特征。”优良的校风对高校成员的思想品德、学习、生活、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力。校风建设是学校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所在,也是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生命线。诸多中外著名高等学府都十分重视校风建设,但每所学校的校风内涵却不尽相同,也正是这种校风内涵的差异性促成了学校特色文化的形成。一般来说,校风建设主要包括教风和学风两个方面。
民主治校,就是要以高校的人为本,校园政策制定要民主化、科学化、公开透明化,充分尊重并广泛汲取高校成员的意见,以保障高校成员的正当利益。第一,要坚持校务公开。校务公开可以调动广大教职员工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学校的领导干部选拔、职称的评选结果、评模选优以及学校的各项开支等一些重大的事情都要及时地向广大师生公布,让广大教职工充分享有对学校管理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第二,完善民主决策机制。校园制度文化与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学校在制定各种政策时应进行实地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师生员工所提出的各种建议。学校要激发教职工、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事务的热情,鼓励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发表意见,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高校教代会是管理层与基层教工的联系枢纽,我们要重视并发挥高校教代会的重要作用。学校的一些重大事务决策都要通过教代会的评议,来自各个院系的教职工可以在议会中各抒己见,表达各自的心声,真正做到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同时,学校要及时转变对学生管理的思想观念,注重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
[1]杜雪晖.艺术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09).
[2]吴建芳.地方师范院校初等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02).
[3]贺桂帧.和谐校园视角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宿舍文化的构建[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03).
G641
A
1008-2549(2017)02-0014-0圆
本文受到运城学院“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校级课题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