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飞 (河北北方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
当前我国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朱飞 (河北北方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更深入、全面地掌握当前我国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实际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一方面,多数教师不能有效兼顾教学与科研的和谐发展,并且对现行大学教学与科研评价管理制度的满意度不高;另一方面,不同自变量的教师在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应对上存在差异,即不同类型大学对教师教学与科研的侧重点不同,不同学科专业教师应对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有差异,不同职龄的教师在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有所不同。对此,政府、社会和大学应积极探索促进我国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和谐发展的有效措施。
大学教师;教学;科研;实证研究
国内外相关研究普遍认为大学教师发展是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科学研究能力、职业道德素养和尊重个性特点等方面和谐发展为宗旨,促进大学教师终身学习,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过程,更好地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1]。然而,我国大学教师发展的现状如何,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能否实现和谐发展,如何促进二者的和谐发展。基于对这些问题的追问,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试图对这些疑问进行解答。
本研究基于教师的视角,对国内不同类型大学、不同学科专业、不同教龄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掌握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实然”形态及其对现行教学科研管理制度的态度和看法,并对一些教师进行访谈。在研究方法上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中的深度访谈,注重个案调查,深入掌握教师主体的心声,关注其话语权,从而避免单一的思辨研究、现象分析等间接性研究成果实用性不强和无法有效推广的问题,有效解决问卷调查内容和效果留于表面化的而无法深入的弊病,从而全面提高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本研究对国内10所不同类型大学的(包括国家重点大学、地方重点和一般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不同学科专业(文、理、工科)、不同教龄(老、中青教师)的100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掌握了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实然”形态。回收有效问卷956份,有效率为95.6%。同时,访谈了80位教师(老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各40名,包括教学与科研均模范的教师30名,因为他们把教学与科研关系处理的相对成功)深层次调查了他们对教师教学与科研和谐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建议。调查结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在问卷调查中,大学教师对其教学与科研和谐发展的类型进行了自我评价:教师选择“二者和谐发展”的占29%、选择“二者不能很好地和谐发展”的占62%,选择“不好评价”的教师占9%。在访谈中,多数教师普通认同教学与科研和谐发展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但是实践中,很多教师不能很好地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和谐发展,存在二者偏废发展的问题,多数是重科研,轻教学,或者少数教师重教学,而科研停滞。一些大学教师的科研活动和教学活动经常是脱节的,科研工作很大程度上不是为了教学需要,而是出于职称、职务、声望、金钱等利益而进行科研,导致科研活动和成果很难与教学有机结合。一些教师表示他们的科研只是为了达到科研考核评价指标要求,而科研成果发表或产出后,便被束之高阁,对教育教学的实际作用很少被提及和关注。
问卷调查发现,65%的教师对现行教学与科研评价管理制度表达了“不满意”的态度,有30%的教师表示“不好评价”,仅有5%的教师认可现行的管理制度。70%的教师认为由于现行的考核评价管理“重科研、轻教学”,导致了他们也这样做。80%的教师们表示如果他们不受现行的考核管理制度束缚,他们愿意加强教学工作,进行非功利性的科研活动,把科研活动和成果应用到教学当中,或者在教学中开展科研工作。70%的教师对现行的教学考核工作管理制度不满意,专业课和公共课教师的课时工作量大,导致他们缺乏科研的充足时间。83%的教师认为科研考核比重过高,科研成果要注重质量和效果评价,不能一味地以成果的数量和等级作为评价标准。
在接受调查的国内10所不同类型大学中,在科研方面,国家重点大学、地方重点和一般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的科研重视程度依次降低,接受调查的教师普遍反映科研考核要求高,难度大。其中,接受调查的国家重点大学教师有90%认为政府、社会和学校对科研要求高,接受调查的地方重点和一般本科院校分别有82%和70%的教师认为政府、社会和学校对科研要求高,而接受调查的高职高专院校有60%的教师认为政府、社会和学校对科研要求高。而在教学方面,这些院校的差异不明显。接受调查的各类大学教师普遍认为教学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考核要求低,难度低。国家重点大学、地方重点和一般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分别有70%、75%、73%和70%的教师认为政府和学校对教学要求不高。访谈中,教师反映社会上的用人企业对实践教学质量要求高,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不满意。
调查中,文、理、工等不同学科专业教师普遍反映教学与科研和谐发展有难度。但是,这些学科专业教师之间也存在差异。接受调查的90%的文科教师、75%的理科教师、80%的工科教师反映教学很难与科研和谐发展,教学需求和科研供给无法有效衔接,或者教学实践无法与科研需求有效对接,集中表现在科研的非教学性与教学的非科研性,即研究不为教学,教学不做科研。教学与科研和谐发展受到教学与科研的内在特点与发展条件的综合影响,制约着教学和科研融合发展的质量。理工科教师教学与科研融合发展的程度高于文科教师,这与理工科重视教师抽象思维的科研训练和实践活动有较大的关系,文科科研活动和成果往往较为泛化、专深等特点,与基本的教学工作有较大的不同。
调查中,80%的老年(50~60岁)教师表示能够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他们当中85%的人具有高级职称,对晋升职称的需求不高和相应的压力不大,再加上现行职称考核管理制度对其要求不高,往往只是做好课程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并不突出。而90%的中青年(27~49岁)教师认为他们很难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他们当中40%的人具有副高级职称,10%的人具有正高级职称,50%的人具有中级和初级职称,对晋升职称的需求高和相应的压力大,而现行职称考核管理制度对科研要求高,他们既要做好基本的课程教学工作,又要挤时间进行科研,以取得较高的科研业绩,为职称职务晋级做准备。
我国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不能实现和谐发展的问题与我国政府、社会和大学对办学水平的评价有较大的关系。现行的各种评价指标体系往往以科研水平为重要参考标准,对教师的评价管理注重量化的外在考核,而弱化或忽视了内在的隐性评价,并将科研业绩表现和成果视为学校的硬实力,科研考核要求标准高。忽视对教学水平的评价,轻视教学业绩的管理,教学考核要求低,教学沦为教师的“副业”。现行大学教师评价主要的依据是便于量化的教学与科研业绩,很少涉及质性的业绩考核,将本然的质性评价转变成设置论文发表刊物的级别,项目、获奖、课题的等级和经费的多少,这些实为量化的指标。无法对教师是否拥有真才实学进行深度考查,对教师科研业绩的真实性缺乏有效的审核,使得近年来教师科研业绩造假和腐败问题日益突出。例如,一些教师为了实现晋升高级职称的目标,自知自己的科研能力不足,为了达到评价标准,不得不想尽各种办法来凑数,进而催生了通过金钱利益、人情关系等多种方式买卖(核心期刊、SCI、EI等)论文、著作、发明专利和科研课题等问题,而且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从而导致了教师追求量化业绩而浮躁不端的教学与科研风气。
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和谐发展最终作用于教师主体,需要充分考虑教师群体和个体的差异。教师发展受到所在大学办学类型和定位、所属学科专业特点、职称职务和教龄等多种自变量的影响,需要根据教师主体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增强他们主动发展的积极性。针对教师群体的这些差异,一方面,政府和大学管理应制定分类设岗和分类评价的方式,引导不同类型的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帮助教师更新发展理念,引导其从被动发展转向主动发展,从不全面的发展向更广范围的全面发展[2];另一方面,教师主体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摒弃功利性科研和教学形式化的理念,主动将教学与科研统一于人才培养过程和结果中。教师应通过科研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与方式,注重科研活动、成果与教学的结合程度,关注教学过程、质量与效果的评价,倾听学生和社会的有关评价,不断改进教学与科研的理念、内容与方式。
当今世界各国纷纷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作为大学的三个重要职能,极大地拓展了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内涵与外延。但是,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3],大学教师发展管理与评价需要尽快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从教师教学与科研的数量考评向质量评价延展,增强教师教学与科研融合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以促进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健康发展。
[1]朱飞,李荣,徐延宇,刘志刚,刘进宝.中国内地高校教师发展研究——基于高校的视角[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84.
[2]朱飞,李荣,徐延宇,刘进宝,刘志刚.以专门机构推进我国高校教师发展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3(8):83.
[3]石健壮,沈曦,赵丽,等,以五大理念引领高等教育现代化[J].重庆高教研究,2016(3):121.
G644
A
1008-2549(2017)02-0008-02
2016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前我国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和谐发展探析”(项目编号:HB16JY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