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先云 句容市实验小学
千百年来,“无念为宗”的审美趣味始终引领着水墨画的创作旨趣,“以墨代色”“色不夺墨”延展传统水墨的文脉意蕴,娓娓述说画者温文尔雅的笔情墨趣。它可以是横涂竖抹间倏若造化、图出云霞的大者之美,抑或是方寸之间演绎气韵流宕、奇诡浪漫的绝美意象。对于儿童群体来说,在整个儿童期、少年期的美术活动当中引入中国画内容,是一个传承中国文化的重要主题。因而,儿童水墨画教学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小学生形成传统的民族绘画意识,既有利于增强小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又利于增进小学生感悟水墨画的审美情趣。在审美情趣的激励下,促使其积极进行儿童水墨画实践和探索,不断在学习中掌握儿童水墨画的表现技巧和方法,创作出充满天真童稚的儿童水墨画作品,为儿童水墨画艺术的发展,以及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素质的全面提升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础。
“在中国人看来,生为万物之性,生也为艺术之性。艺术是人的艺术,本性是人对宇宙的认识、感觉和体验,所以本性生命是中国艺术理论的最高准则。”对于美术教师来说,研究并思考中国画,必须由这个哲学层面出发,教学设计必须从中国画的精神层面来思考。面对中国美术深厚的文化内容,如何恰当地实施儿童水墨画教学是我们美术教师应该特别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尊重儿童,教学由儿童心理出发。小学阶段的儿童无法深刻理解中国美术的精髓,无法在水墨表达中用不同的笔墨表现画面的浓淡干湿效果,也无法体现出墨色的顿挫、干涩以及流畅的线条和浑厚的画面感觉。只有让孩子用不同的毛笔在不同墨色的运笔过程中,在与不同质地的宣纸以及其他纸张的相遇中,发生偶然性的变化。孩子们在奇妙的变化中找到水墨的情趣,体验到水墨工具材料的特殊性带来的无意识状态下的画面意境,他们的兴趣提升,对中国美术文化的理解便得到深化。在努力实践、探索、思考、再实践的过程中改善孩子们的知觉体验。
儿童水墨画是儿童经过一定的知识积累和艺术实践所创造出的艺术产品,它的创作过程首先是由生活中的景物影像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记忆,再由表象记忆转化为水墨画的创作意象,最后由水墨画创作的意象再生成为水墨画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意象的生成起主导作用。激发儿童的水墨情趣,笔者以美术欣赏为引领,打开孩子的眼界,引导他们从身边有趣的事情入手,描绘具有童趣的个性画面,体现儿童特有的质朴和童真。在教学中可以带领儿童阅读水墨画的小图书,观看水墨画的动画,欣赏水墨小品,其中的水墨形象都会引起孩子的注意,此时加以适当引导,就可能成为儿童心目中喜爱的艺术形式。因此,只有不断丰富儿童头脑中的水墨画印象,才能促使儿童自然产生水墨表达的意愿。
儿童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媒体欣赏、作品欣赏、观看表演、参观展览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感官上、心理上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并在欣赏过程中逐步认识水墨画的艺术特点、水墨画的创作方法、水墨画的绘画技巧、水墨画作品的优劣、水墨画作品的艺术趣味等,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创作激情。教师应多鼓励儿童进行水墨创作。教师强化美术欣赏学习的引领,在临习古人作品的基础上,寻找个人的水墨表现语言,逐步理解和认识中国美术的精髓,以达到多样形态的作品呈现。教师应正确引导在心理和生理上尚未成熟的儿童,使其领悟古人在中国画领域所实践、所呈现出作品中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从而树立自身的创作信心。相信自己也有驾驭“笔墨”的特殊能力和学会欣赏笔墨的心性。
儿童水墨画意象生成的目的,是为了儿童水墨画的创作,使儿童水墨画艺术水平不断得到发展,而不是仅仅为了精神上的某种快慰与欣赏。只有不断对儿童进行情感的激励和培养,向学生讲述古今中外著名画家的传奇故事,带领学生到文化荟萃、环境优美的地方去参观写生,并经常指导学生尝试水墨画练笔,稳定儿童水墨画的创作情趣。这样才能培养儿童不断萌生创作意念,使儿童水墨意象的生成有效落到实处。在儿童的笔墨中,在趣味化的微观世界中,儿童的妙造心得消解了成人水墨中的岁月沧桑,予人一种特有的轻松灵动。
我们所追求的儿童个性特点的彰显和儿童水墨画童稚趣味的体现,便在儿童水墨的浓淡干湿、画面的气韵生动、用笔的稚拙趣味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与一个个新的生命融合,从传统水墨画的传承中,体现人本主义的理念,每一个生命都具有本身的特质、思想和智慧,当水墨画的生命被一个个新的生命重新解读时,即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意义,或被赋予了质朴,或被赋予了孩提无知的天趣,或被赋予了少年无拘的聪慧,这种童心的解读,不仅发挥了水墨画学习的创造潜能,更是生命意义的拓展,以及艺术的活动与成果的返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