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文,刘华,黄晓鹂, 林超英
(1.华北理工大学 图书馆,河北 唐山 063000;2.华北理工大学 冀唐学院 063300)
打造阅读疗法的宣传阵地
——以《阅读疗法通讯》的编辑为例
王景文1,刘华2,黄晓鹂1, 林超英1
(1.华北理工大学 图书馆,河北 唐山 063000;2.华北理工大学 冀唐学院 063300)
阅读疗法;宣传推广;宣传刊物;刊物编辑
阅读疗法宣传刊物是宣传推广阅读疗法的重要园地。本文阐述了阅读疗法宣传刊物的概念、出版形式、作用,在此基础上,以华北理工大学图书馆《阅读疗法通讯》的编辑为例,对阅读疗法宣传刊物的编辑工作进行了论述。
伴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满足人们对心理健康发展的新需要,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心理健康咨询以及疾病预防事业,从以治疗为主向以预防为主转变。阅读疗法正是一种重在预防的,以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目的心理疗法。该意见的出台,为阅读疗法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阅读疗法是一种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简便快捷、经济有效、值得广泛推广应用的辅助性心理疗法。加强阅读疗法的宣传推广,以使之深入人心、让更多的人们受益是阅读疗法发展的重要任务。而宣传刊物作为一种系统性、连续性强的出版物,在阅读疗法的宣传推广工作中无疑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在阅读疗法宣传刊物的研究方面,尚未见到有专门的成果发表,理论研究的滞后折射了实践的不足。本文拟在对阅读疗法宣传刊物的概念及含义、出版形式、作用等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以华北理工大学出版的《阅读疗法通讯》为例,对阅读疗法宣传刊物的编辑出版进行介绍。期望藉此引起学者们对阅读疗法宣传刊物研究的重视,进一步推动阅读疗法宣传刊物的发展。
阅读疗法宣传刊物是由阅读疗法机构(或个人)主办的,以宣传推广阅读疗法,普及阅读疗法知识与技能,报道本机构(或个人)以及国内外阅读疗法动态为主要内容的,为社会成员提供阅读疗法服务、达到养护或恢复心理健康为目的的连续性出版物。
从这一概念中可以看出,阅读疗法宣传刊物具有的几个要素:①创办主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开展阅读疗法的机构或学术团体,例如图书馆、医院、有关学术组织(各级图书馆学会)等;二是个人,主要是在阅读疗法研究与实践方面取得较大成就、热心于阅读疗法事业的专家、学者。②报道内容。主要包括阅读疗法知识与技能、国内外阅读疗法动态与进展等。③宗旨与目的。通过刊物的阅读,使社会成员了解阅读疗法,自觉应用、接受阅读疗法服务,以达到养护或恢复个人心理健康的目的。④连续性出版物。阅读疗法宣传刊物有明确的读者定位、报道内容、固定的名称,并且拟连续性出版下去,符合连续出版物的基本特征[1]。
目前,国内阅读疗法实施主体仍以图书馆为主,这种状况在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无法改变。图书馆的公益属性使得其创办的阅读疗法宣传刊物也同样是公益性的,且多是内部交流刊物。由于内部期刊一般不能进行公开征订,只能免费地交流,所以支撑刊物正常运行所需要支付的排版印刷费、发行费及稿费等往往给刊物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甚至常常使其陷入捉襟见肘的境地。
为解决阅读疗法宣传刊物的经费问题,除了相关领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予足够的经费支持外,阅读疗法宣传刊物在出版发行方面也要进行改革。在出版发行方面宜采用两种形式:一是编辑出版印刷版。可以根据刊物的发放范围、发放数量控制印刷版刊物的印刷数量,减少印刷与邮寄出版成本;二是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优势,在出版印刷版的同时,编辑出版刊物的网络版。例如图书馆主办的阅读疗法刊物,可以通过在图书馆网站中添加一个该内刊的链接,让读者能够通过点击这个链接方便快捷地浏览到该内刊,这既顺应了电子阅读的新时尚,也扩大了刊物的受众范围。网络特有的方便快捷、共享性强、传播面广、没有发行费用等突出优势为阅读疗法宣传刊物的网络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
(一)阅读疗法宣传推广的重要载体
由于阅读疗法是一个新颖的领域,人们对它的了解还很有限。对于阅读疗法缺乏了解,就谈不到对其认可和接受,更谈不到自觉应用阅读疗法。在国内阅读疗法尚处于起步阶段的背景下,藉由阅读疗法宣传刊物,系统性、连续性地宣传、介绍阅读疗法基本理论,报道国外阅读疗法的成熟与繁荣景况,推介阅读疗法的成功案例,揭示阅读疗法在养护或促进心理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就会逐渐激发起人们对阅读疗法的热情,培养起浓厚的阅读疗法意识,使人们逐步认识阅读疗法、接触阅读疗法、应用阅读疗法,从而成为阅读疗法的、宣传者、参与者与实践者。阅读疗法刊物通过开辟"成功案例"、"知识介绍"、"新闻动态"等栏目,整合本单位或个人乃至国内外阅读疗法资源,从而成为宣传推广阅读疗法的重要载体。
(二)阅读疗法实施主体与对象之间的交流平台
阅读疗法宣传刊物是一个交流平台,人们可以通过阅读疗法刊物与阅读疗法实施主体之间进行顺畅的沟通与互动交流。与此同时,阅读疗法实施者也可以藉由这个平台,了解当事人的阅读疗法需求,以便提供有针对性的阅读疗法。阅读疗法刊物可以通过设置互动交流类栏目,如"读者之声"、"交流园地"、"编读往来"等,开辟阅读疗法实施主体与对象之间的互动交流渠道,从而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使阅读疗法实施主体提供的阅读疗法服务更贴近读者的实际需求。
(三)展示阅读疗法专业形象与风采的窗口
目前,阅读疗法的实施主要限于图书馆界,主要包括高校图书馆、医院图书馆。图书馆所创办的阅读疗法刊物的邮寄对象主要有馆内读者、其它图书馆、各种读书会以及阅读研究与推广机构等,由于寄送范围广,所以能够产生较大的影响力。随着网络技术与信息通信技术的进步,刊物的网络版也逐渐成为阅读疗法宣传刊物新的出版与传播方式,所以阅读疗法宣传刊物能够发挥宣传推广阅读疗法、展示专业形象的重要作用。
(四)保存、记录阅读疗法发展历程的"资料库"与"素材库"
阅读疗法宣传刊物一般都设立有"新闻动态"、"阅疗进展"等栏目,它们往往记载了某一时期内某单位阅读疗法实施中的重要事项,是反映阅读疗法实施进程的重要资料。因此,系统地收集、整理、保存不同阅读疗法实施主体创办的阅读疗法宣传刊物,对研究某一时期、某一区域阅读疗法的发展历史可以起到"资料库"与"素材库"的重要作用。
(一)背景
华北理工大学图书馆于2010启动阅读疗法服务以来,在阅读疗法实践中,认识到由于阅读疗法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大学生们对阅读疗法缺乏了解,甚至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当听到阅读疗法的时候,很多大学生认为"疗法"二字是针对"病人"的,只有"病人"才能谈得到"治疗",所以对阅读疗法从心理上存在抵触情绪,觉得图书馆开展这项工作是把他们当作"病人"对待了,这种认识上的误区使得图书馆在推广阅读疗法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同学的参与度不高。每当图书馆举办阅读疗法活动时,同学们往往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应付状态,这使得阅读疗法活动的开展达不到预期效果。此外,不仅大学生们对阅读疗法的认知度不高,即使是在阅读疗法的推广者——图书馆员中间对阅读疗法的认识上也存在很大差异。由于阅读疗法的复杂性,对待阅读疗法质疑者有之,否定者有之,持保留态度者有之。上述认识上的误区,使得阅读疗法的推广缺乏应有的氛围。因此,加强阅读疗法的宣传推广成为实施阅读疗法首先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2]。
多年来,图书馆界一直有创办馆办刊物,宣传、推介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优良传统,在馆办刊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近年来的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中,图书馆界也创办了许多阅读推广刊物,这些刊物已经成为开展全民阅读推广工作的重要媒介。如2007年海宁市图书馆创办的《水仙阁》,2008年太仓市图书馆创办的《尔雅》,2011年东莞市图书馆创办的《易读》等。图书馆馆办刊物所具有的馆读之间、馆际之间交流平台以及图书馆宣传窗口等重要作用,使其成为宣传图书馆资源与服务、提升办馆水平的重要媒介。图书馆丰富的刊物工作实践为阅读疗法宣传刊物的创办提供了实践参考。
基于阅读疗法宣传推广的迫切性、宣传刊物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以及图书馆界馆办刊物丰富的实践经验,华北理工大学图书馆于2012年开始了创办阅读疗法宣传刊物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组建宣传刊物工作队伍,建立编辑工作规范
图书馆阅读疗法刊物的工作队伍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刊物的编辑队伍。图书馆阅读疗法团队包括了具有图书馆学、心理学、医学以及信息技术背景的人员,因此,刊物编辑队伍的组成以阅读疗法团队人员为基础。此外,考虑到刊物编辑及同时发行网络版的需要,又吸收了具有较强文字编辑能力、版面设计能力及计算机操作能力的人员。二是刊物的编务管理队伍。阅读疗法宣传刊物的编辑作为一项馆内工作,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更不是几个人的事,必须整合图书馆的人力资源、文献资源与技术优势,这就需要图书馆不同业务部门的配合与协作,而这都离不开馆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因此,成立以馆领导为核心的编务管理队伍对刊物的发展至关重要。
编辑工作在整个编辑出版流程中处于关键地位,编辑工作的质量对出版物的质量有决定性影响。为了保证刊物编辑工作质量,图书馆建立了基本的编辑工作制度,对编辑人员的职业素养、编辑规范、编辑校对、版式编排设计、审稿流程、刊物邮发及网络版的上传等都做了具体规定。
(三)刊物的策划:刊名、宗旨与定位、栏目、频次与出版发行
1.刊名
考虑到阅读疗法刊物是以报道本馆以及国内外阅读疗法进展与动态为主要内容的,具有新闻传播类刊物的属性,所以经过多方征求意见,刊名确定为《阅读疗法工作通讯》(2015年更名为《阅读疗法通讯》)。
2.宗旨与读者定位
刊物以"宣传推介阅读疗法,报道阅读疗法动态,呵护学生心灵健康,推动阅读疗法发展"为办刊宗旨。其读者定位:一是在校大学生。在校大学生是图书馆阅读疗法服务对象,也是重要的参与者、实践者与推广者,他们是阅读疗法刊物的重要读者群;二是图书馆员。刊物为图书馆界阅读疗法实践与学术交流服务,图书馆员是阅读疗法实施者、推动者,是提高阅读疗法质量与水平的关键群体。
3.主要栏目
主要栏目:①"阅疗视窗":主要报道图书馆阅读疗法工作与学术研究进展,包括年度总结与计划、学期工作总结与计划等。该栏目是透视图书馆阅读疗法实践与研究进展的窗口。②"心灵书架":主要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学习压力、交友交际、择业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对症推荐相关的阅读疗法书目。③"新闻动态":主要报道本馆及国内其它单位的阅读疗法方面学术会议、主要活动以及其它工作动态等,让读者了解国内的阅读疗法主要进展。④"悦读育心":主要内容为大学生们阅读指定的阅读疗法推荐书目后,个人的所悟、所感,这些文章均为在校生的原创性作品。⑤"成功案例":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遴选古今中外通过读书摆脱心理困扰、解决心理问题乃至战胜疾病的典型案例;另一部分则是本馆在实施阅读疗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阅读治疗成功案例。⑥"协会天地":主要报道"大学生阅读疗法协会"开展的诸如真人图书、读书沙龙、电影赏析、团体辅导等阅读疗法主题活动。⑦"知识讲堂":主要宣传介绍阅读疗法基本知识、学术理论及阅读疗法代表人物等。 ⑧"图苑撷趣":精选了国内外关于读书的笑话、读书漫画等[3]。
4.频次与出版发行
创刊伊始,曾经确定为双月刊,但由于寒暑假期间阅读疗法活动不再举行,大学生也基本离开学校,期间出版刊物就失去意义,所以在刊物具体编辑过程中是按照季刊编辑出版的。为了节约印刷出版费用,又适应电子阅读的发展趋势,刊物分印刷版与网络版两种形式出版。印刷版的发行范围主要是在校大学生以及国内高校图书馆。
5.编辑出版工作概况
从2012年10月创刊号开始截至目前,已经出版刊物印刷版及网络版共16期。为了不断提高编辑质量与出版印刷质量,在馆领导的支持下,2015年刊物进行了改版工作。
(1)主要背景。进入 21 世纪以来,伴随着阅读疗法的发展历程,图书馆阅读疗法工作也在摸索中前进,在前进中不断走向成熟。无论是阅读疗法应用模式的创建、网络阅读疗法的开展、阅读疗法协会建设,还是书目的研制与推荐、多元化阅读疗法活动的开展,乃至阅读疗法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立足于深厚的阅读疗法实践之基,着力打造阅读疗法宣传高地,进一步扩大阅读疗法的影响力与辐射范围,已经成为图书馆阅读疗法发展所面临的新任务。
根据阅读疗法工作任务的发展变化,图书馆对 《阅读疗法工作通讯》进行了改版。改版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提高刊物编辑与印刷质量,进一步提高编排工作的标准化水平;二是提升刊物的原创品质,突出阅读疗法特色,力争将其打造成阅读疗法的宣传高地。
(2)主要的改版工作:一方面对刊物的封面设计、编排格式、版面设计等进行全面优化,提高刊物的编排与印刷质量,并增加印数,扩大发行范围;另一方面,对刊物名称、栏目设置、宣传内容等进行调整。将《阅读疗法工作通讯》更名为《阅读疗法通讯》,使其报道范围扩大到阅读疗法研究领域;对《书目推荐》、《悦读育心》等栏目名称及报道量进行适当调整,提高原创内容的比重,使书目推荐更深入、更具有针对性,阅读交流更充分,阅读疗法效果更明显;增加有关《馆员书评》、《行业动态》等栏目,为国内阅读疗法同行提供专业参考等。刊物的改版不只是形式的改变,更意味着内容的全面提升。改版后的《阅读疗法通讯》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
6.取得的成绩
在《阅读疗法通讯》编辑队伍的努力下,在广大读者的热情扶持与精心呵护下,《阅读疗法通讯》这颗幼苗不断成长着——宣传推广阅读疗法理念、普及阅读疗法专业知识、推荐阅读治疗书目、报道阅读疗法工作动态、倡导校园读书活动……,《阅读疗法通讯》这片"滋润大学生心灵的芳草地",完整地记录了图书馆人探索阅读疗法的坚实足迹,成为图书馆阅读疗法发展的窗口与见证,成为广大读者共同守望的精神家园。在宣传推广阅读疗法、维护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倡导校园读书活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4年,石家庄信息学院马红亚老师为《阅读疗法通讯》撰写了刊评文章,发表在《山东图书馆学刊》2014年第2期上。文章将该刊誉为"滋养学生心灵的芳草地",认为该刊"是一份兼具科学与人文、富有前瞻意识和创新理念的专业性馆刊"。同年,《阅读疗法通讯》参与了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组织的全国阅读推广类内刊内报评奖活动,喜获"2014中国图书馆阅读推广类内刊内报提名奖"。该刊在创办较短的时间内就能获得这样的荣誉实属不易。这表明,作为国内首份阅读疗法宣传刊物,该刊获得了业界的肯定。
以上,我们对阅读疗法刊物的创办进行了阐述。但是由于工作基础、人员以及资金条件等方面的原因,很多单位并不具备创办专门性阅读疗法刊物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阅读疗法实施机构例如图书馆等,可以将阅读疗法宣传推广的内容融入到本馆已有的综合性馆刊中,馆刊可以通过增加阅读疗法专栏而成为宣传推广阅读疗法的新园地,这样既宣传推广了阅读疗法,同时也使得馆刊突出了自身特色。
Application of Co-integration Theory and VAR Model: Based on Perspective of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SUN Da-yan
(College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the Nationalities, Tongliao 028043, China)
:VAR;impulse response;industrialization;urbanization;farmers' income
Along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farmers' income are increasing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from 2000 to 2014 of china,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farmers' income has been analyzed through co-integration, var, Granger causality test and IRF. Conclusion is although three variables for non-stationary sequence, but there is a stable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in the long run; Only the urbanization influence on farmers' income is more obvious, the predict relationship between other variables is not obvious; In the long run the self inhibition effect of farmers' income exists,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has a strong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of farmers' income in both the short and long term. Self motivation effect of industrialization is stronger, urbanization affects on industrialization exist chronically, the increase of farmers' income is not conducive to promoting urbanization; Self effect of industrialization is suppressed, affection by urbanization is reverse, but in the long run increase of farmers' income is benefic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2095-2708(2017)01-0066-05
G252.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