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慧,邱道尹
(1.北京邮电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876; 2.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电力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5)
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王昭慧1,邱道尹2
(1.北京邮电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876; 2.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电力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5)
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在高校管理中的地位日趋显著,笔者针对目前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所普遍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并从加强科研管理信息体系设计的统筹规划、完善科研管理系统功能、促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建立科研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强化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理念等方面,对推进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出一些措施与建议。
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强化信息技术应用。制定学校基础信息管理要求,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1]为推进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总体部署,教育部编制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创新前沿。”[2]因此,在网络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的作用。其中,高校的整体信息化建设是重中之重,而作为高校信息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协同发展。目前,在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仍存在一些较为普遍的问题,亟待处理和解决。
(一)科研管理信息体系设计缺乏统筹规划
虽然多数高校在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都有一定的投入,并建立了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但因经费、开发时间和人员素质等因素的限制,该系统在设计阶段的调研工作往往缺乏全局性思考与前瞻性设计;在后期使用过程中,该系统在功能的优化扩展、与高校其它各项工作的统筹协调、与校内外系统平台的对接等方面易出现诸多问题,难以满足时代发展的新需求。
(二)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尚不完善
目前,高校科研管理系统中某些模块的功能被闲置,如科研成果模块多处于闲置状态,所存放的成果数据寥寥,且教师缺乏录入科研成果的积极性,管理人员无法使用这些数据;而每年高校在人事考核、职称评定、报奖等工作中均涉及科研成果数据,教师要耗费很多时间收集材料,并填写各类不同的表格,管理人员也要多次收集并审核多项重复性资料,效率较低。另一些模块,如校级项目网络管理、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等,还处于尚未开发或建设不完善的状态,高校各类学校自主管理项目未纳入网络化管理。科研管理系统中的科研数据未被院、校两级充分利用,缺乏对科研决策和科研规划的数据分析与指导。
(三)科研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信息不能共享
高校的科研部门、人事部门、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等,都有各自的管理系统,不同系统间难以兼容,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各部门间数据交换主要依赖人工传递,部门间难以形成高效的联动管理。目前,一些高校科研部门、财务部门、二级学院间信息沟通不畅,无论科研部门要掌握项目预算执行情况,还是财务部门要提取科研数据,都需向对方索要。二级学院对预算及执行情况更不好掌握,遇项目预算调整,科研人员要往返于科研和财务部门,报销政策变化的相关信息也不能及时推送给科研人员。
(四)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理念薄弱
高校科研管理人员主要使用科研管理系统中的信息存储、查询、审核和统计功能,对国家和高校信息化建设层面把握不够,对如何完善科研管理信息体系与如何适应高校信息化建设缺乏深入的思考。从事科研的教师不熟悉管理系统的操作流程,因此更谈不上为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献计献策。
(一)加强科研管理信息体系设计的统筹规划
从高校层面,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应在国家教育信息化总体部署的指导下,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规划,加大投资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科研管理信息体系设计应考虑高校目前及未来科研发展的实际需要,反映学校的管理理念、制度和流程,为科研人员提供优质服务,为科研规划和决策提供辅助支持;在系统设计时应兼顾可开发性、扩展性、兼容性、系统可对接性等方面,以避免后续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
(二)优化、完善科研管理系统功能
作为牵头开发、维护科研管理系统的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应在实际工作中“以人为本”[3],经常性地对系统功能进行优化与完善。科研成果是教师考核、职称评定、评优评奖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高校主管部门了解学校整体科研水平的重要窗口。通过建立、完善科研成果模块,并辅以相关配套规章制度,教师有动力维护自己的科研成果,及时把发表的论文、出版的著作、专利、鉴定、获奖等录入系统,也能让管理人员和教师更方便地从系统中查询、导出、生成相关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建立数据分析模块,把数据分析,尤其是大数据分析技术应用到高校管理领域,学校科研部门、二级学院能够分别对学校、学院的数据进行分析,较客观地反映高校科研中存在的问题,为学校、学院科研决策和科研规划提供庞大的数据支撑,避免了决策者凭经验做决策的情况[4]。
通过开发相关的模块或子系统,可实现校级项目从申报、评审、立项、中期检查到验收的全程数字化管理。校级项目的网上申报,可培养教师项目申报的规范化意识;项目评审专家库的建立,可实现校级项目的在线评审,而项目执行过程和验收中的资料均可在网络系统中完成填写。
(三)促进职能部门、二级学院间信息共享,实现部门间联动管理
高校可从学校层面组织协调,促进内部信息共享,发挥各部门之间的联动作用,最大程度地提高管理效率。2012年12月教育部与财政部联合发布《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要求建立健全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高校内部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强化学校主体责任、明确院系监管责任、落实项目负责人直接责任的分级管理体制[5]。高校可以考虑整合科研与财务系统的信息资源,建立科研项目预算管理与经费报销系统,给科研部门、财务部门、二级学院和科研人员分配不同权限,在限定权限内共享信息。项目预算审核由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联合完成。一方面,预算调整等变化由科研部门审核,财务部门可共享,从而简化报销流程;另一方面,科研人员能够对预算及对应经费的使用情况一目了然,方便生成各种报销单据。同时,财务报销政策的变化可及时在系统中体现出来。此外,科研部门、财务部门、二级学院能够对项目预算及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监管。通过整合资源实现信息共享,高校可以更有效地落实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的科研经费分级管理体制。
(四)建立科研管理信息服务平台
在国家大力推动信息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在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为教师科研工作提供良好内部环境的前提下,应积极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在科研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搭建科研管理信息服务平台,与国家、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的科研平台进行对接,搭建知识开放的共享环境,为科研人员查询、获取最新的科研信息提供便利。该平台支持跨学科、跨领域、跨地区的协同创新,推进产学研用结合[6],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使高校科研可以更加主动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并且,该平台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一站式服务,科研人员通过账户登录后,可以查询和申报科研项目,管理科研经费,更新科研成果,查询、获取科研信息,寻找科研合作伙伴,最大限度地节省时间和精力,为教师科研工作提供便利。
(五)强化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理念,加强规章制度建设
从高校层面应加大信息化政策宣传力度,使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能够了解高校科研信息化发展态势,培养、强化相关意识和理念,同时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为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高校可以定期组织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参加培训。加强科研部门管理人员的培训,使他们能及时了解、掌握高校科研信息化发展动态和上级科研主管部门的要求,深化对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实现资源的整合和有效利用,构建日趋完备的科研信息化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科研信息服务和辅助决策的作用。通过组织教师培训,使教师熟悉科研管理系统的操作流程,让他们意识到科研管理信息化为自身带来的便捷和价值,从而积极献言献策,主动参与到信息化建设中去,配合学校按流程和要求完成相关工作。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作为高校信息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应在国家信息化战略、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的指引下,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高校工作实际,加强组织领导,有计划、分步骤地展开。
加强科研管理信息体系设计阶段的统筹规划,系统设计要反映高校的管理理念、制度和流程,与高校其他工作协调发展,同时兼顾高校科研发展的需要。科研管理系统功能的不断优化与完善反映了“以人为本”的高校管理理念,为科研人员提供更规范、便捷的科研服务,为管理决策服务。从学校层面加强组织协调,推动不同职能部门管理系统的对接和信息共享,从各职能部门与二级学院联合办公的角度,梳理、简化审批和报销流程,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为科研人员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搭建科研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创建知识开放的共享环境,支持协同创新。高校行政部门应加大信息化政策宣传力度,定期组织相关培训,强化相关理念和意识。
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高校领导的鼎力支持,科研管理部门的大力投入,财务、人事、资产管理等职能部门及二级学院的紧密配合,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以及配套规章制度的跟进,才能共同保障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2016-09-16].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2292538.html.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2012-03-13)[2016-09-16].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892/201203/133322.html.
[3] 欧启忠,魏文展,李向红.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实践及其管理创新[J].科技管理研究,2006(3):183-184.
[4] 许哲军,付尧.大数据环境下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探索[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4(3):112-115.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EB/OL].(2012-12-17)[2016-09-16].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5/s7052/201212/t20121217_181257.html.
[6] 高玲.协同创新的平台与模式[J].科技与创新,2016(14):41.
(责任编辑:李晔)
Study on Several Issues of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ANG Zhaohui1, QIU Daoyin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eijing 100876, China; 2.School of Electric Power,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Zhengzhou 450046, China)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dministr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several problems generally existing among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to strengthen overall planning for the desig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mprove the func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system, promote the information sharing between departments, establish the integrated research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and strengthen the concept of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et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2017-01-05
王昭慧(1973—),女,江西泰和人,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与分析,科研管理;邱道尹(1961—),男,江苏丹阳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电力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智能信息系统。
G463
A
1008—4444(2017)02—00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