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钱的城市越来越有钱

2017-02-23 11:23徐庭芳南方周末实习生
南方周末 2017-02-23
关键词:财政收入南方周末增值税

南方周末记者 徐庭芳 南方周末实习生 陈敏 邢佳慧

全国财政收入增速整体正在放缓,但地区分化却日益明显,有的城市依靠发展金融、地产等行业逆势上升,而有的地方却出现城市“塌陷”。

南方周末记者 徐庭芳

南方周末实习生 陈敏 邢佳慧

发自广州

随着地方两会时间进入尾声,各省市于近日发布了2016年的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南方周末记者爬梳各地方财政数据,发现随着税制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速放缓,全国财政收入增速普遍放缓,但地区分化日益加大:部分城市的财政收入依靠发展金融、地产等行业逆势回升,而有的地方,资源“诅咒”与城市“塌陷”一同降临。

财政收入在增长,但增速缓步下降

税制结构调整、经济增速放缓是近年来财政收入持续回落的主要原因。

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已持续数年。

根据财政部最新数据,2016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9552亿元,比上年增长4.5%。对比来看,2015年的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2217亿元,比上年增长8.4%,同口径增长5.8%;2014年的全国一般公共财政收入140350亿元,增长8.6%;再往前的2013年,这两个数字分别为1289143亿元,增长10.1%。

需要指出的是,为提升财政预算基金效率,2015年财政部将政府性基金中用于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以及主要用于人员和机构运转等方面的11项基金转列一般公共预算,因此导致2016年数据较之前大幅下降。

但总体来看,全国财政收入持续放缓仍是近几年来的常态。

多位受访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税制结构调整、经济增速放缓是近年来财政收入持续回落的主要原因。

自2016年起,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营改增”试点在全国范围全面铺开,这也是近年来减税规模最大的政策措施。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增值税共计40712亿元,同比增长30.9%,其中改征增值税增长2.7倍,营业税11502亿元,同比下降40.4%。

两相抵消下,营改增对于地方财政收入产生了政策减收的效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曾表示,2012年前后国内增值税占当时总税收收入的40%,营业税占15%。而营改增后,将合并后一个税种,这一占比将达到55%左右。

“在(我国的)税制结构里,增值税一直是‘一税独大。就跟你们买股票类似,如果说所有持仓都压在一只股上,那么这只股票有点风吹草动,风险就很大。而增值税和企业的经营效益直接相关,所以它受经济形势的影响就比较明显。”一位资深财税学者向南方周末记者形容。

更为根本的原因,在于经济放缓对财政收入增长出现了制约。

“经济决定财政。当经济增速从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转变为个位数的中高速增长之后,财政收入增速也必然会同步下降。”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目前国内税收收入占到财政收入的80%以上,而企业缴纳的部分则占到国家税收收入结构的85%以上,因此一个地方的经济环境如何、企业能不能赚到钱,能够很大程度上决定各省份当年的财政收入表现。

现实是,从2012年起,国内经济增长放缓,财政收入增速从2011年的24.8%骤降至12.8%。财政部解释称,是由于受经济增长放缓、企业利润增幅低、物价涨幅回落的影响,特别是当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以及结构性减税力度较大。

此后数年,财政收入增速便出现了逐年放缓,官方对此的解释也都着眼于两个理由:以工业生产价格和贸易出口为主的经济形势变化,和营改增以及普遍性降费、免征为代表的结构性减税措施。

“总部经济”地区 逆势上扬

“虽然每年增长的一次性因素不同,但大多是在第三产业或者改革所导致。”

在整体放缓的背景下,2016年,以上海、深圳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却迎来财政收入的暴涨:上海市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06.1亿元,较2015年增长16.1%,位居全国第一;深圳市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3136亿元,增长15%,已经超越天津、紧随北京之后,成为全国第三。

在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刘小兵看来,以上海、深圳为代表城市增长主要依靠第三产业以及所谓的一次性因素。“虽然每年增长的一次性因素不同,但大多是在第三产业或者改革所导致。”刘小兵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

以深圳为例,根据深圳市财政的数据,深圳收入增速自2014年已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前列。其中,第三产业税收占比突破七成,新兴产业税收快速增长。2016年1-11月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四大未来产业税收实现1631.4亿元,增长21.9%。上海的情况也较为相似。

经济学家们将深圳模式称为“总部经济”效应,即某些区域由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它地区。

“西气东输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一根管子从西部打进去穿行十来个省最后从东部出来,但是中间这十来个省,几乎没有税收,利润已经顺着总部经济、顺着央企,集中到大型城市中去了。”前述财政学者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总部经济效应客观上导致了上海、深圳等地区财政收入上升,尤其是对金融、服务等高度发达的城市而言,效果更为明显。

然而这一模式也遭到不少观察者的质疑。

香港环球经济电讯社(GEDA)首席经济学家江濡山就曾撰文形容,上海市的财政收入增长背后是金融和地产的支撑。

据他观察,2016年上半年上海依靠金融业增加值2402.22亿元,同比增长17.1%;房地产业增加值821.31亿元,同比增长6.9%。

一个显著的现象就是土地拍卖市场火爆,如2016年7月14日上海虹口区某地块被新城控股以37亿元拿下,楼板价6.7万/平方米,剔除不可售面积,楼板价高达8.9万/平方米。

▶下转第12版

前述财政学者也认为,这是前两年国内经济转型的一种后果,尤其在增值税改革的背景下,金融行业营业增值税率由5%改为6%,财政收入的上升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地区分化愈发明显

伴随财政收入增速整体放缓,各个省市间收入的鸿沟正在加大。

作为地方政府的钱袋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决定了政府在基建、民生、税优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是衡量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但不是所有城市都像上海深圳一般幸运,伴随财政收入增速整体放缓,各个省市间收入的鸿沟正在加大。

通过对全国近30个省份的数据比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前五个城市中有四个被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占据,还有一个则是深圳。

不过前五名之间的数字差距较大,想要超越前一位难度颇高。比如排在第一的上海就比第二名北京的5081.3亿这一数字高出近1400亿元,位列第三的深圳与京沪的差距更大,较北京相差1900亿元左右,不过这是深圳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3000亿大关。

数字高低不同,背后的地域差距却越发明显。

根据民生证券研究院的一份报告统计,2016年,除东北三省外,其余六大地区财政收入均增速放缓,华中和西北地区增速下沉最为明显。

据这份报告,整个华东地区(除山东、江苏)的财政收入继续领先,规模达到17035.7亿元,增速11.94%,华南地区增长9.35%,东北地区在2015年水分收入挤出的基础上,后续收入小幅增长3.17%。

从收入增速看,东北地区(除黑龙江)2015年大幅下跌,跌幅达到23.64%;华东(除山东、江苏)、华南地区依然增速明显,2016年增速分别为11.94%、9.35%;华北(除天津)、西南(除四川、西藏)、华中(除湖南、河南)地区均有少量增长;而西北地区(除新疆)出现负增长(-5.74%)。

猜你喜欢
财政收入南方周末增值税
一份来自南方周末的特别邀请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增值税
1—4月份怀柔区地方财政收入平稳增长
中国财政收入走势图
“营改增”后契税等四项计税依据明确
上半年财政收入总值14306.7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