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舞台艺术精品创作——青年创作会议”召开
“上海市舞台艺术精品创作——青年创作会议”10月召开。今年上海已召开了三次舞台艺术创作会议,迄今已研发了25个重点选题项目,包括本次青年创作会议上的9部研发作品和2部已成稿作品。会上,佟睿睿、关山、罗周、龚天鹏、王羚、洪靖慧等11位青年艺术家担纲主创的11部作品与上海11家国有及民营文艺院团签署了合作意向书。这些签约作品题材丰富,视角新颖,不少项目敢于触碰重大题材,潜心挖掘上海独特的文化内涵,比如有表现建党初期时代青年忧国忧民的音乐剧《摇滚·1921》,也有回溯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风云跌宕的交响乐《起点》,鼓乐史诗《鼓舞上海》表现上海由海边渔村到城市崛起并走向现代化的进程,驻场杂技剧《上海大世界》则是为纪念2017年上海大世界建成一百周年而特别创作。此外,还有观照中国知识分子坚持真理的京剧《竹简之书》,表现古代戏曲家为完成昆曲声腔革新而做出无畏牺牲、无悔选择的新编昆剧《浣纱记》等作品,生动地展示了青年艺术家的时代担当与创新勇气。
2016年戏剧评论研修班开班
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上海戏剧学院主办,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上海市浦东新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戏剧杂志社协办的全国“2016年戏剧评论研修班”近日在上海戏剧学院开班。研修班从全国各地文联、评协以及相关高校推荐的42名青年戏剧评论家中,经过专家严格评选,择优录取了21名45周岁以下的优秀青年戏剧评论家。本届戏剧评论研修班本着“重返校园,更新观念,感悟时代,提升能力”的宗旨,以期培训并建立一支覆盖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年戏剧评论家队伍。除了著名文艺评论家的系列学术讲座,研修班以戏剧评论写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全程进行师生互动式教学,结合上海国际艺术节剧目观摩,由若干资深教授带领学员进行讨论和评论写作,并及时发表。
中国似是而非、似非而是、插科打诨的演剧观就解决了《北京法源寺》这种认真搞搞不出来的戏,或者说很认真搞也搞不出来、很纷乱的史实的东西。因为那些人都作古了,在戊戌变法失败之前的前几天他们是怎么聊的,那天的人都不复存在了,然后真正的记录也没有,知情者只有谭嗣同、康有为、梁启超,而他们那天夜访法华寺也只有谭嗣同和袁世凯知道。那么袁世凯的戊戌日记可信不可信?因为他是写给慈禧太后看的,他一定不能说实话,且他写得极其精彩,像一个剧本。梁启超写了谭嗣同小传,但是梁那天也没有在场,谭嗣同瞬间就被抓起来了,梁启超先生的话也不能完全相信。你看这就是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于是就成就了我们这个戏,每个人都说,几乎都说到了,又不能当真的看。这段戏我们用了表现主义的形式,在舞台上做了一个体现,可能也是这个戏最精彩的段落。
——田沁鑫谈话剧《北京法源寺》
要不要继续,要不要改变?(戏曲演员)30岁的槛,我也遇到过。有的戏再演,也没有办法更上一层楼。不要急,学习不要往一个死胡同走,把眼界放到舞台之外,提高自己的品位、素养、悟性,琢磨生活细节,哪怕老师批评最近你演戏没有进步,你也要牢牢记住她说话的神态、动作,说不定下次能用到戏里。
——在 “名家和青年戏曲艺术沙龙”上,曾静萍寄语青年戏曲演员